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德育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与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取利有道”与现代经济伦理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明公私之别”与现代政治道德的要求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仁者不忧”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孔子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在以下三方面明显契合:一、孔子教育注意包括道德、情感、意志在内的人格素质以及知识素质和包括“四科”之能、学习才能、“六艺”之能在内的才能素质的培养,这与现代素质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体吻合。二、孔子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精神,这与现代素质教育的实践性要求相契合。三、孔子教育对象既无出身限制又无年龄限制的广泛性与现代素质教育以全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广泛性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为指导,在德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世学者、教育家不仅在理论上不断对“下学而上达”思想进行阐述,既探讨了“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又探讨了“下学”与“上达”的关系,而且还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实行了“下学而上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德育活动中,“下学”可以理解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个体的道德实践,“上达”则理解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能够为当前如何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体现为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性的差异、在德育知识教学的取向上表现为内生性与外生性、在德育目的上表现为权威下追求民主与民主下追求权威、在德育体系构建上表现为重“立”轻“破”与重“破”轻“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仍有其现代意义,其基本精神引领我们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德育行为,并实现“宏大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向,以整体德育促进个体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研究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明确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产生着重大的社会价值。一、以“诚、信、仁、和”调节人际关系孔子思想中的“仁”是人臻于完美的终级目标。“礼”是人臻于完美的措施和体制。以“仁”和“礼”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形成了孔子思想的完整体系。“中庸”是孔子思想的主髓。不偏不倚,不过而无不及的中和准则,是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话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论坛》2005,(2):71-71
1.“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的矛盾;2.德育生活化与德育政治化的矛盾;3.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4.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化的矛盾;5.“大德育”与“小德育”的矛盾;6.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矛盾;7.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的矛盾;8.德育工作数量大与专业化程度低之间的矛盾;9.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之间的矛盾;10.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刘望秀  翁梅烨 《教育探索》2008,(11):106-107
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在要求高校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用性相统一、充分展示德育的人文关怀、有合理可行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邢玉芹 《新疆教育》2013,(9):153-154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我们冷静反思,发现现代地理德育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德育思想观念方面。从孔子德育思想中汲取其德育思想和智慧,可以正确把握现代地理德育的内涵和特征,从而完善现代地理德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孔子“信“伦理观念中的取信于民思想、诚实守信思想、信以待人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呼唤着孔子的德育思想.如何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最佳结合点?从德育工作看,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倡"和谐德育",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德育本质的要求."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和德育工作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张金兰 《教育探索》2003,1(7):25-27
孔子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人的素质的教育模式。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思想,含有朴素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思想;“六艺”与“六书”教育,反映了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为了塑造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君子人格;启发式教学与注重知行统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建国以来,研究者对他的教学理论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德育思想,由于涉及孔子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道德的阶级性质,以及德育本身的一些问题,看法则有分歧,甚至于视为禁区而不敢问津。本文试就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德育内容和方法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仁”看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从而也把“仁”教看成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人曾以《论语》中论“仁”的有五十八章,“仁”字凡百有五见,论“礼”  相似文献   

16.
"主体"认知发展与德育范式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识相契合,德育在现代社会经历了"物化德育"、 "人本德育"和"生活德育"三种范式的转换.究其实质,德育在追求对人的本质(即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科学认识的前提下不断创造自身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当今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德育的契合及其对当今大学德育的启示与借鉴: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完善与超越;建立和谐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爱默生的思想和孔子的学说来探究两位思想家在哲学体系上存在的契合;从天人观和人性观的视角对爱默生思想和孔子学说契合进行了比较性的分析。在“天人观”方面,他们之间的契合点表现在:孔子的天命观、人性乃天赋的观点以及天人合一的观点;爱默生的“超灵”观,上帝普遍存在于人心的观点以及人与上帝融为一体的观点。在“人性观”方面,他们之间的契合点表现在人性本善论和人的可完善性的观点。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契合表明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有着一种相似的文化遗产。两位哲人在思想上的契合同时表明在当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建立和谐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武进 《中国教师》2007,(2):61-62
孔子重德,他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孝悌、爱众、亲仁”置于“学文”之上。他在德育上的启迪自觉、注重行动的理念,以及扎根实际、引导自律的方法是很值得继承的。下面仅对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三省吾身”与“推己及人”进行思考与引申,以期对中学德育有所启示。一、“三省吾身”——道德反思法道德反思法就是通过发言、交谈、书面等形式对自我道德认识与行为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身道德水平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德育方法。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相似文献   

20.
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但世易时移,道家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仍然因其内在生命、价值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而为国人所关注与推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当今,我们学校教育在创新德育模式,建设现代德育,科学、和谐管理班级,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汲取西方成功的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