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晋 《档案天地》2007,(2):34-36
什么是“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庚晋 《档案时空》2006,(11):31-34
何谓“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  相似文献   

3.
铁券,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文书。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特权。铁券一词,据笔者所知,最早见于《后汉书·祭遵传》。《祭遵传》中,引了东汉光武帝时博士范升所上奏疏中的一段话,文曰:“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功勋,颂其德美。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可见,我国于汉高祖刘邦时开始有了铁券文书,不过那时不叫铁券。史书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符”,《说文》解释:信也;《史记》注释:诸所合符以为契者也。“丹书、铁券、金匮、石室”,即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  相似文献   

4.
“金书铁券”是古代遗留至今、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属独一无二的特殊载体的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何谓“金书铁券”,不妨先从“书”说起。所谓“书”,一是指“在铁的质料上刻字过程”,近似今天的“书写”;二是指“金书铁券整体文字内容”。所谓“金”,一是指“涂在字体上的黄金粉末”;二是指所有字体涂完后,“铁券通体金光辉煌”。所谓“铁”,是指“载体的质料”。所谓“券”,《辞海》释义:“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此正符合金书铁券的特征与作用)。”如将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5.
清朝与明朝一样,选取官员实行科举取士.科举取士一般分三个等次,初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中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高级为"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也叫"廷试",皇帝亲自出廷取士),取中者为进士."殿试"取中者又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叫状元(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相似文献   

6.
铁券     
《水浒》七十一回本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写店主动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又在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中,写李逵打死殷天锡后,知府高廉抓书铁券。“这个给柴进提供保护、带来特权的“誓书铁券”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何以有如此威力?  相似文献   

7.
《休闲在档案之间》是中国档案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一种档案故事书。书中主要包括: 挖掘我国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信息写成的故事:明代杀人可以免死的誓书铁券。誓死不屈, 写下著名遗嘱后含冤而死的忠臣。清代皇帝传位的秘诏,节日的膳食底档,演算数学的算草,进行的科学试验,倡导节俭不吃补药。胡适父亲下葬时有无人头,还是用的木头?铜头?金头?……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上起明洪武二年(1369),下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22794件,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青海地方政权关系和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军事、民族、宗教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将其主要内容分历史时期概括介绍如下: 一、明代档案6件:洪武二年八月授魏华忠显校尉管军千户的诰命一件;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初五日授魏庇儿副千户、授徐勇百户的敕命各一件;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授赵德忠显校尉的诰命一件;天顺二年(1458)皇帝授高阳伯李文的金书铁券一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二十一日陕西监察御史关于茶马贸易的照会一件。这6件档案的载体分丝绸、纸张、金属三种。其中尤以明英宗授予李文的金书铁券为稀世珍品,此件基本完好,系本馆1985年从西宁市郊区一农民家中征集而来,面长37.5厘米,宽21.2厘米,厚约0.2厘米,重1300克。形状如瓦,拱宽23厘米,拱高11.8厘米。铁券正背两面共锉金字217个,每个字约1厘米见方。其中背面右上角书一“右”字,正中自上而下书有“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一行十个字,正面自右而左,以每行十三字分十七行,书有206个字,文曰: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气势磅礴的《大明混一图》、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免死牌”、清朝皇帝康熙传位遗诏、一代名臣李鸿章位列其中的清科举“小金榜”、清代嘉庆年间存放皇帝实录等重要档册的“金匮”……一份份珍贵档案、一幅幅罕见照片、一件件稀世实物,布满了陕西省美术馆的三层展厅,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置身其中令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珍贵档案的特殊价值。 4月18日,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  相似文献   

10.
康熙是1654年出生.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吗?不是.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相似文献   

11.
三十而离     
年过三十是春节,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对于记者来说,年过三十是变节,是改嫁,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个人,如果年过三十,还在新闻单位干,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他是全日制国家原始正式工。这种人有“免死铁券”。但随着各个新闻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深入,这种人像文物一样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死于紫禁城的养心殿。定于九月初二起灵葬遵化裕陵。七月二十日,内务府大臣布颜达赉、阿明阿、緼布等人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奉移梓宫(皇帝的灵柩)途中所使用的赐奠奏折。  相似文献   

13.
出于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痴迷于佛教的顺治皇帝为江南高僧木陈道忞、山晓本皙等人亲笔手书"敬佛"二大字。随着地域与空间的变迁,顺治皇帝御笔的"敬佛"二字,经由获赐僧人及他们的弟子之手,先后被制成匾额与碑石,分别供奉在北京万善殿、法海寺,浙江天童寺、金粟寺,江苏慧因寺、包山寺等各个佛教场所,作为寺院受到皇家护持的荣耀而存在。本文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结合现存实物,对顺治帝手书"敬佛"二字的流传与散布情况,做了详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顺治帝"敬佛"二字对当时及后世的多方面影响,做了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14.
海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礼记集说》,其封面封底、页眉页脚留存有朱笔、红笔、墨笔等6人笔迹,记注数千字批注、鉴定、辑考、心得、诗词、功名及治世感想。更注有"御批纲鑑辑览"、"备旨"、"钦此"等字样,并有钤印二方。文章通过释考,初认此套《礼记集说》为元至治壬戍年(1322)陈澔撰之原版;该书似经宣德皇帝御批,赐于丘濬,濬逝,其子携返海南;岳麓书院、乐陵文庙、高雄文庙等地大成门上的楹联出自宣德皇帝之手。  相似文献   

15.
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文献名称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宇妥·元丹贡布八大密诀》手写本唐代开元年间档案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元代档案中有关西藏归属问题的档案元代第七任帝师桑结贝给塔巴贝的封文《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实录稿本》(部分)明代“金书铁券”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词清代皇帝对鄂尔多斯蒙古王公的诰封清代玉牒清代金榜清代宋氵昊所著《剿抚澎台机宜》清代阿拉善霍硕特旗档案《般若波罗蜜多…  相似文献   

16.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了。在乾隆帝的梓宫(皇帝之棺称梓宫)移往清东陵时,内务府总管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组布等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关于沿途大小官员赐奠的奏折。奏折用满文书写,嘉庆皇帝在审阅时,发现文中将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误写成“贤”字。  相似文献   

17.
"冬防支更十家牌"原文如下:"县正堂杨为支更稽查事:照得时届冬令,宵小易生,亟应分夜支更,以防不慎。今拟按照住户,作为十家—牌,除鳏寡孤独及无业贫民免派外,按户派出一人,每夜以二人支更巡缉,五日轮转。设遇有警,击柝递应,合力兜拿。该牌保等亦需随时稽查,毋使匪徒溷迹。倘有怠惰偷安情事,查出定行严究不贷……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廿六日给门牌。" 县正堂杨某为海州直隶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杨某为旧有殷、  相似文献   

18.
信息链接     
《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开展2006年4月18日,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陕西省档案局(馆)承办的《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免费向广大市民展出。此次展出的150余件档案,上起唐代,下至新中国,选自全国20多个档案馆,大部分为其“镇馆”之宝。其中最引起市民关注的展品有: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唐开元年间的纸质公文档案、元代有关西藏归入中国的档案、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明英宗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金书铁券"、清康熙皇帝传位于雍正皇帝的诏书、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墨宝“博爱”等珍贵档案。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特赦,是指国家元首或者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已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人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罚的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一共进行过九次特赦。而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也一直存在这一行为。历史上的"特赦"特赦的法律虽然是1949年才颁布的,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虽然没有特赦的明文规定,但是与特赦近似的法律行为,在历史上一直伴随着社会而存在,这就是丹书铁券,也是民间所说的免死牌。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反复播了好几遍。因为剧情有味道,观众很多,其中大概也有不少贪赃者。我希望他们不要若无其事看热闹,倒是应该照照和珅这面镜子。 电视剧不消说是文艺作品,里面有些人物和情节可能历史上没有。但是,刘墉和和珅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和珅特贪钱财也确是真事。乾隆死了以后,嘉庆皇帝马上抄了和珅的家,赐和珅上吊,保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