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每爱奇书手自抄和刻书可以泽人等方面 ,阐述了明代苏州、无锡万卷以上藏书家的抄书、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2.
陆素芹 《图书馆》2006,(4):117-119
本文从藏书家概况及其刻苦自抄、精抄影写、抄校成就元明杂剧宝库等方面,阐述了明代苏州万卷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的功绩。  相似文献   

3.
徐栩 《新闻世界》2011,(4):114-116
"抄书现象"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抄书人通过抄写书本传播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自身也有所裨益。从古籍记载的抄书人来看,抄写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探索的基本环节,也是其维持生计、走入仕途、功成名就的一条主要途径。正如成语"洛阳纸贵"记载抄书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它在诸多社会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4.
古代藏书家往往有着强烈的嗜书情怀,在他们求书、抄书、护书、读书、传书、共书的过程中,以及在嗜书感言和藏书印内容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文章从上述角度简要介绍了宋代到明代福建藏书家的爱书情结,以期丰富福建历代藏书活动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源流着手,指出抄书仍是历代藏书家增加藏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精抄精校泽被后世和楼名典雅用纸讲究等方面,阐述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抄书活动与一些典型特点及其不朽功绩,并著录其流传及现存状态、藏地。  相似文献   

6.
丁瑶 《晋图学刊》2004,(4):73-76
历史上苏州藏书数量之丰,藏书家之众在全国首屈一指,而藏书家抄书一直以来是他们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述了明清时期苏州藏书家的抄书事迹和主要藏书家抄书活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苏州藏书家抄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苏州藏书数量之丰,藏书家之众在全国首屈一指,而藏书家抄书一直以来是他们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述了明清时期苏州藏书家的抄书事迹和主要藏书家抄书活动概述,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苏州藏书家抄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徐是我国明代福建闽县著名藏书家,所收藏书达七万余卷,毕生致力于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等藏书事业。徐炬勃藏书以用为主,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他精于校勘,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个人著述也非常丰富,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代内府抄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03,22(5):78-80,77
明人抄内府秘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分自己在阁中抄,请人在阁中代抄,借出阁中再抄三种方式。内府抄书在明代书籍流通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些内府秘书转抄本经过刊刻或辗转传抄的方式得以流布,有的保存至今,成为珍贵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古典文献中记载古代私人抄书的史料,详细探讨了先秦至清朝私人抄书活动演变之轨迹,认为古代私人抄书的发展脉络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极大地推动了图书的流通发行,在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徐是我国明代闽中著名藏书家,他以一介布衣,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藏书达七万余券。他精于校勘,批评"书不雠校"现象;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观念。徐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韩进  朱春峰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41-144
明代,美术文献创作繁盛。《铁网珊瑚》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题跋集录体。阐述这种体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指出它是中国古代文人抄书文化的衍生,是传统鉴藏体著录书的补充;同时,考察题跋集录体美术文献的特征以及它对后世同类文献写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图书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图书市场的形成1.1.市场是商品关系的总和.因而,图书市场涉及商品化的图书、图书的生产者、购买者以及买卖图书的场所.图书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就是图书成为商品.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买卖图书的机构是西汉末年产生的书肆.印刷术发明前,图书的传播和复制主要靠手抄,汉朝,抄书之风日盛,出现了一种职业抄书人,他们以抄书换取报酬,供养家小.同时,随着社会对图书需求的增加,又产生了专门从事图书流通的书肆,书肆兼抄兼卖,是初级的书籍发行部门,书肆的出现标志着早期图书市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非印刷文字是中世纪后期西欧人用于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这些非印刷文字通过手抄的方式书写在羊皮卷上,羊皮卷就是当时的书。抄书者一部分是修道院的修士,一部分是专门以抄书为业的抄书匠。以手抄文字进行知识传播存在着不少障碍,但手抄文字在传播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方面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火勃]是我国明代闽中著名藏书家,他以一介布衣,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访书、购书、抄书、补书、刻书、藏书达七万余券。他精于校勘,批评“书不雠校”现象;善作题跋;重视书目编撰;主张“传布为藏”,反对“秘惜为藏”观念。徐[火勃]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图书只有在流通之中才会发挥作用,然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的传播首先遇到的是批量生产的困难.抄书,不仅是图书收藏者解决书籍复本生产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读书人解决资料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那么,古人的抄书有什么特点,它在读书人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抄书对图书的编纂、流通、传播等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搜罗宏富,为世所称。海源阁杨氏还勤于抄书。所抄存世者有十四种,杨氏抄书特点有抄缺补亡、影摹存真、罕秘传世、家著不泯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明代是十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从明代建国开始,外部敌对军事威胁就几乎贯穿整个明代,因此明代朝廷的军事需求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来源。同时明代设立武举与武学制度为明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官方平台。明代武术形成了影响后世的众多流派,出现了大量的武术论著流传于世,成为我国珍贵的武术文化遗产。武术的社会普及与平民化在明代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鲁玉玲 《编辑之友》2011,(3):98-100
明代未年,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各种手工业、商业迅速成长壮大。这不仅给明代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而且使明代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使出版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当商人们的活动从狭小的地方性市场,逐渐向较大较远的市场转移之后,原来零星的小书坊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商业场所,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这些书坊主与拟话本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常熟为中国藏书出版中心地之一,藏书家刻书、抄书蔚然成风,特色明显。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谈到:"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次之。"常熟藏书家刻书、抄书活动为中华典籍的生产、流传做出了贡献。作者从常熟藏书家刻书概况、丛书辑刊、古籍抄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