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丰林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40-1647
在研究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汇总了该地区1997年~2006年间的风电场装机情况以及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总结了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风能禀赋、土地覆被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修建风电场等影响指标,以10km×10km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研究区划分为5852个基本网格,通过格网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风电场选址和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布局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将风电产业基地布局的适应性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较低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建设1 850×104kW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和风电场选址方案,以及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建设环渤海地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的设想,该基地包括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山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冀西北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最后提出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布局以及相关非并网风电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
刘海燕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67-1676
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风电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目前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正在规划和筹备,风电行业也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已建和在建的风电场23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40.09×104kW,预计到2010年末西北地区风电站总数将达到43座,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828.83×104kW,到2020年有望达到3 2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约占16%左右),约占全国预计装机容量的30%。西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该地区风电大规模开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风能资源开发态势和风电开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找出了西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大规模并网及非并网风电发展目标,以此为指导,规划布局了66个风电场址。根据规划风电场址整合出2个国家级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北疆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甘肃酒泉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两个风电产业基地构成了我国西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并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针对西北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祁巍锋 《资源科学》2008,30(11):1648-1657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鲍超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58-1666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其他发展条件相互匹配的最佳区域之一。充分开发利用沿海和近海风能资源,建设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不仅对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全国风电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先锋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并从能源和环境问题、风电价格、风电政策、经济技术条件、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入手,论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了目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挑战,并提出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0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占30%左右)目标后可节约原煤1 104×104t,减少排放粉尘104×104t,CO2 2 083×104t,NOx 104×104t,SO2 167×104t。规划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千万千瓦级东西两翼风力发电基地和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形成“一心两翼一带”的大风电产业布局。其中,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主要由高耗能无碳型电解铝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氯碱化工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海水制氢基地共三大基地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海水淡化制氢基地的链合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铭  刘贵利  孙心亮 《资源科学》2008,30(11):1632-1639
能源与淡水危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风能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推行海水淡化,并进行海水制氢产业延伸是我国解决能源与淡水问题的突破口。论文在对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可行性,以及利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制氢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提出“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链合模式;提出我国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海水淡化制氢总规模达到600×104t/天,可节约原煤464×104t/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6×104t/天。进而形成国四大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的建设格局,即东北地区以大连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北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与曹妃甸工业区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东地区以长三角沿海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南地区以湛江与深圳市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李茂勋 《资源科学》2008,30(11):1684-1693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做好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编制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部地区低风弱风的情况调整可开发利用的风能指标,尝试开发微风发电技术;同时立足能源多元化高度重视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风电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中部地区非并网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蔺雪芹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12-1621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重视,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和风电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逐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化。氯碱化工产业是高耗能行业,目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进行链合布局,构建“风电-烧碱-化纤、造纸”、“风电-氯产品-PVC”产业链,建设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对于风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氯碱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风电产业发展数据,确定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空间布局概率图谱,并与2020年我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叠加,对2020年我国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场建设的无碳型高耗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框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未来我国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场建设布局,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江苏、山东、浙江、辽宁、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和青海九大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这些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设,每年将发电1 713.94×108kWh,节约2 149.84×104t原煤,减少因燃煤而排放的粉尘202.82×104t,CO2约4 056.31×104t,氮氧化物约20.28×104t,SO2约32.45×104t,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带来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刘晓丽  黄金川 《资源科学》2008,30(11):1622-1631
有色冶金产业作为第一耗能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因此,结合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开发建设,形成风力发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促进风电-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风电场以及有色冶金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建立风电产业布局研究的基本框架;以省域尺度为例,探讨风电场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认为中国电解铝工业布局将随着风电场的建设脱离原料富集的内地地区,逐步向风能资源富集的沿海地区转移,从打造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链的角度,将山东、内蒙古、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等6个省区列为中国一级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将河北、新疆、辽宁、山西、宁夏、福建和甘肃等7个省区列为二级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13个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2020年非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 043.24×104kW,电解铝产量预计将达到656.09×104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80%,并将实现可观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9.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02-1611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改善我国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又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为改变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与风电基地建设的空间布局格局,提出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基地布局的“入”字型空间模式,采用GIS技术选择出与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紧密相关的七大无碳型高耗能产业基地;提出了由“七点两轴”组成的我国大规模风电开发的点轴空间模式,即集中建设东部沿海风电产业带和三北沿线风电产业带,重点建设东北基地、环渤海基地、长江三角洲基地、珠江三角洲基地、内蒙古东部基地、酒泉基地和北疆基地七大综合型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型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解铝工业、氯碱化工产业和海水淡化制氢产业的设想,提出了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节能减排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 021×104kW,占全国同期发电装机容量(按照12×108kW计算)的8.35%,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15%。其中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 100×104kW,占风电装机容量的30.93%。七大风电基地的装机容量将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91.7%,占全国风力发电量的96.53%,占全国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的8581%。到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2 104×108kWh后可节约原煤11 153×104t,可减排CO2 21 044×104t,SO2 168×104t,NOx 105×104t,粉尘1 052×104t。该研究为科学引导我国高耗能产业基地与大规模风电基地耦合布局,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信用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应用型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信任、信誉、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信任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誉是正向信任的累积效应,信用则是信誉的长期积累并具有商品特性,尤其是具有货币的流通、贮藏、支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梁清煜 《大众科技》2012,(8):100-101,33
水土保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创新过程的关系,认为创新需与教育结合,而教育本身也在经理创新的过程,指出了导致后现代科学现代化压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重点考察了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分析了德国体系的特点和结构以及近三十年来的主要危机与改革的措施.文章指出每次危机的发生都带动了创新和改革的发展,特别介绍了今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发展步骤,即所谓的"实地学习概念",文中详细介绍了教学模块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杜晶晶 《科教文汇》2013,(25):11-14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异同分析,进而得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未来10—15年,科技进步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增长方向的同时,将深刻改变人自身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及其满足形式。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或企业面向未来在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进行的前瞻与预见工作,通过深入系统的信息和知识元分析,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愿景、具体场景、未来关键技术群4个方面,文章重点阐述了生活、工作、健康、信息、安全5个领域的全景图,为擘画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愿景和科技创新需求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已成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构建校企平台,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知识产权实施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