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泓霈 《今传媒》2009,(12):56-56
据7月13日新华网报道,记者日前在广西南宁市了解到,暑假期间将孩子送到一些“吃苦训练班”锻炼学习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广西南宁市武鸣县有一所“问题少年”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2.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教育培训乱象,有媒体直言其是贩卖焦虑"绑架"家长。报道指向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影响自然不止于此,在一些机构组建的家长微信群里讨论热烈。有人称赞,有人沮丧,更多的是茫然。作为家长,自然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起点。如果有利于提高孩子成绩,家长当然愿意尝试,尽管有些培训价格不菲。家长焦虑,源于孩子的"起点",一些培训机构正是抓住这一点,围绕"掐尖"做文章,给家长推销各种课,设置了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短期看,孩子分数确实提高了。但从长期来看,立德树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能力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3.
《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记录的是一位普通的男孩成长为一个“阳光男孩”的真实故事。然而,在我看来,书中的“阳光男孩”其实是一个“阳光”的母亲用自己的阳光普照的结晶,是一种“阳光”教育结下的一粒成熟的果实。作者作为“人母”,其对孩子倾注的爱令人羡慕,其无处不在的言传身教令人敬佩。家长这种爱和身体力行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幼年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性暴力倾向。 新罕布什尔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针对32个国家68所高校的1.4万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2岁前是否经常被打骂”、“最近一年是否曾强迫他人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等问题。结果显示,幼时经常被打骂的男孩与很少被打骂的男孩相比,成人后强迫他人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倾向要高出4倍。女孩也有同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读黄全愈先生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和矿矿写的《放飞美国——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这两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究竟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 在中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教孩子学知识,二是教孩子学做人。所谓好学生要品学兼优,一是要思想品德好,二是要学习成绩好。但令人不如意的却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孩子厌学情绪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讨厌上政治课、思想教育课,“人牵着不走,鬼牵着飞起来跑”,甚至还岀现学生杀死母亲之类的恶性事件。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良好愿望和严格措施有时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坦率地说,是因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岀了一些问题!我们要不要  相似文献   

6.
一个男孩在求学路上屡遭失败和打击。在确认他不适合在校读书后,他母亲很伤心。她将孩子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才。可是这孩子无论如何都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妈妈眼中,这男孩是一个不长进的孩子,怎么教他,他都学不会。  相似文献   

7.
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迷恋上网……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行为”,令许多家长伤透脑筋。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指出,针对未成年人身上出现的问题,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孩子出现异常状态,根源往往在家庭,因此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父母,进行系统性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也称家庭系统治疗。它作为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分支,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在西方已相当成熟,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家庭治疗不同于个体治疗之处就在于,治疗师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症状的个人身上,而是放在整个家庭单位的功能失调上…  相似文献   

8.
方箫 《新闻传播》2007,(10):56-57
假设一个孩子长到十岁却一直没接触过异性而且没有接受过一点有关异性的教育,这时有人发现了他(她),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她)肯定搞不懂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她)对自身,存在缺乏比较性的认识。到头来这孩子要么缄默不语,要么就乱答一气,难免不闹出笑话来。这种情况下,熟知性别区分的旁观者最有发言权(因为性别的区分问题毕竟是个几乎人所共知的事情),他们一句明确的答复也使这个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最早期的心理认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书提及的“富二代”,不仅仅是指“富一代”的子女,还包括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是肯在未成年子女身上花钱,让孩子“富有”的家长的孩子。家长“回收”的却是孩子的懒散、自私、没有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发出感慨:现代家长该如何教子?“富二代”该怎样教育?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子体会,专门为现代家长打造了这部教子手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写作《拯救男孩》引起一时轰动的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发现,时隔5年,男孩的教育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观。不仅如此,随着“独一代”开始养育“独二代”,不仅男孩的问题没解决,女孩的问题也没解决。真正的好教育是给孩子自由和尊重,需要关爱与管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9年前,一个年仅7岁的男孩流落到杭州,成了“孤儿”;两名记者历尽艰辛,找到了他的家。当15岁的他重新见到父母时,“家”又变了,请看——  相似文献   

12.
当已经12岁的女儿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五显村的丁秀芳不禁潸然泪下。由于一心想生儿子,丁秀芳在女儿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送到了外婆家,从此没再过问。正是由于当地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使丁秀芳明白了生养女孩与男孩一样好,于是她接回了女儿,还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小书房。自2003年“关爱女孩行动”在全国24个县进行试点以来,“关爱女孩”行动逐渐成为全国性行动。男女性别比正接近平衡在7月11日召开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电视电话会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主任张维庆说,2005年全国人口抽查数据显示,出生人口性别…  相似文献   

13.
柴占红 《大观周刊》2012,(26):156-157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 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智力的开发是首要的,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效果立竿见影。但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他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下午四点钟就放学了,家长却要到下午五六点钟,甚至七八点钟才下班,在这段时间里,谁来接孩子回家?谁来照看孩子?谁来辅导孩子功课?这构成了困扰许多城市家庭的“四点钟难题”。  相似文献   

15.
可能没有人意识到,以促进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相互交流沟通为宗旨的家长会如今已经有些变了味:北京市一所学校对328名不同年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心情紧张,11.3%的学生不愿父母参加家长会;家长会后,11%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家长会给家长、学生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语言暴力”伤害感情青少年教育专家、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政协委员余允珠,通过自己设立的青少年教育关爱援助热线发现,每逢期末或开学,有许多孩子或家长参加完家…  相似文献   

16.
在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正有一部分家长,不满足于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将孩子集合起来,共建理想教育的实验田。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在南京,2岁女儿的爸爸田志明,带领着4个持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家庭开启了"魔法学校",以实践他理想中的家庭互助教育同盟。在石家庄,一位6年级男孩的妈妈耿彦红,在网上发帖征集同伴,构想着一所  相似文献   

17.
谢建晓 《今传媒》2005,(6):30-31
今年7月11日,是“全国模范教师”吴玲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吴玲,生前是郑州市第22中学高级教师。她自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至2004年7月病逝,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家长和学生,也感动了共和国总理温家宝。2004年9月4日,温总理在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候,南京曾发生某公交车拒载民工的怪事。事隔不久,11月25日,南京某媒体又以《女大学生倒追庄稼汉》为题,报道了辽宁一女大学生“倒追”比她大8岁、丧偶且有一孩子的农民,并嫁给他为妻的事。按理说,这样的事确实新鲜,值得报道。但是,更让我觉得新鲜(准确地说是奇怪)的是,该报竟在大字标题中用了“倒追”二字。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8月17日,美国迪士尼漫威“超级英雄”携手比利时优雅女孩“玛蒂娜”亮相上海展览中心少儿馆,中国小朋友及家长近距离体验了丰富多彩的男孩女孩经典人物形象,深入了解包括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X战警、玛蒂娜等在内的精彩故事,家长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审视孩子内心的渴望与梦想;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勇敢与担当、能力与责任、谦逊和团结、分享与友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赵璧 《中国出版》2023,(1):60-64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一方面要在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方面做“减法”,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增加在校学习效率方面做“加法”。在此背景下,学校、家庭、教培行业、教育出版机构等多方教育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与之前相比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英语教育出版机构应重新认识自身在英语基础教育中的定位,促进从“内容供应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角色转变,成为集教材出版者、理念倡导者、教育襄助者、教师支持者、资源整合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新型出版机构,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