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先秦的抒情作品严格说只有《诗经》和楚辞,研究汉代的抒情购,沟通两具时代血缘关系相近的抒情文学体裁,可以认识抒情主体的思想变化和对抒情体裁的继承与发展,汉代抒情赋体现出作者在新的封建政治统治下的心路历程,人格变化和主动向道家思想的追求,体现出伴随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女性形态美的欣赏和汉代士人的婚姻观念,在表现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楚辞纪行,写景抒情的手法,使之更加自觉,细腻,和文人五言诗一样,汉人已有意识地追求创作主体和外在景物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张衡不仅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是汉代文学发展中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传承了汉代正统文学的创作,另一方面促进了东汉诗赋文学的革新。他既创作出了汉京都大赋之极轨——《二京赋》,于摹拟中有创新;又创作了抒情小赋《归田赋》,第一次在文学中描写了田园隐居的乐趣,开辟了赋写田园情趣、山水之美的新蹊径,开魏晋抒隋赋之先河;张衡的诗作兼涉“四言”“五言”“七言”体裁,既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传统,又以文人身份创作五、七言诗,对五、七言诗体的成熟与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中国,从开始萌芽到实现飞跃历经五百年.辞赋创作是这期间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与中国文学的自觉关系最为密切,最突出的是其以"丽"的审美特征充分展露了文学的艺术特质,这方面的追求不断加深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自觉的演进.但在汉代经学"尚用"文学观的强势干预下,辞赋被迫沦为服务于外在目的的工具,又使中国文学自觉迟迟不能实现飞跃.正确评价辞赋在这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准确界定中国文学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诫文是汉代比较兴盛的一种文体,可分为家诫、遗命和女诫三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防范性和修正性,体现了浓烈的戒惧意识和危机精神。汉代诫文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与汉代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时代思潮的嬗变有密切的关系。汉代诫文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技巧,强烈的主体色彩,以及参差不齐的句式,都是对先秦诫体的新突破。尤其是在体式上的定型,不仅丰富了汉代的文体创作,而且对汉代家族文学传统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0,(3):61-64
楚歌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便于真实情感的抒发。在汉代,它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楚地,而是走出了汉朝疆域,在异域的土地上反映着汉家儿女的离合悲欢。李陵《别歌》、刘细君《悲愁歌》和蔡琰《悲愤诗》(其二)是两汉域外楚歌诗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具体解析这三首作品有助于加深对两汉域外楚歌诗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汉代四百余年全社会好文成风气为论题,从六个方面论析了汉代社会的好文风尚:第一次形成了有规模和体系的文学教育与研究、统治者以亲近文士为风尚、盛行文学创作的雅好、锐意经籍成为传统、作家自觉加强综合素质修养、作家拥有了历史地位等,旨在阐明汉代萌生文学自觉时代的良好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汉代辞赋对汉代乐府诗歌创作的影响,至今学界还鲜有提及者.其实,汉代辞赋在侧面着眼虚处落笔,铺排夸张,问答对白和人物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和构思谋篇技巧上,对以<陌上桑>为代表的汉代乐府诗歌有着很深的影响.所以,引赋入诗的创作现象,应该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而这能够为认为文学自觉的时代应该提前到汉代的学者提供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8.
汉代辞赋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有一批把写辞赋作为终身职业的章之徒,他们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并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章”观念的自觉体现在:“章”及“章”观念的独立,对“章”进行专门的研究以及“丽”的“章”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回顾文学发展的历史,先秦时期,“文学”的含义包括文章与博学。汉代起已经孕育了文学的自觉因素,这些文学因素经过不断的累积,在汉末魏初时跃升为一种特征鲜明的综合性进步——文学自觉。  相似文献   

10.
从汉乐府作者的变迁看文学自觉意识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文学被称为“朦胧的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被称为“觉醒的文学”,这种认识比较形象。大规模的整体性的文学自觉固然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但我们也不要忘记汉代文学朦胧中的知觉。那些零星的或较为隐蔽的文学自觉意识,代表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为文学的觉醒做了长时间铺垫的年代。除此之外,笔者又在汉代乐府中挖掘出一点,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1.
14世纪,中国基本处于全国统一的态势。中国文学呈各种文体繁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汉文化圈的扩大,文学中心南移至当时的江浙行省东南沿海地区。当时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和多民族汉文文学创作大量出现:小说、戏剧发展处于嬗变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文学发展中萌生新的因素、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后半期华语学界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阐释架构之一,海外及港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不仅致力于比较诗学论域中"抒情美学"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倾力于开拓抒情传统之文学史书写及重构的话语空间。其中,围绕着高友工的美典理论,其普林斯顿的追随者(孙康宜、林顺夫)构筑出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叙事,为五言诗、律诗、词体等文类的演进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说,描绘出自汉末至宋末的一段抒情文学的风云传奇。  相似文献   

13.
历代视曹丕《典论·论文》是纯粹的文学专论,认为它强调了文学的价值,批评了文人的陋习,区分了文学的体裁,品评了建安七子,并提出了文气说。然而,笔者以为它还有许多言外之意,这篇文章既是曹丕为建安七子的盖棺定论之作,又有着特殊的写作动机及正本清源的目的,政治效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西汉散文兴盛,政论、哲理文章、史传著作和记事散文各有所长,能曲尽其妙地叙事,疏直激切地说理,逼真传神地写人,意味深长地抒情,显得沉博绝丽。辞赋发达,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言志赋各有千秋,表现出感情深厚、铺叙突出、想象丰富、描绘细致、散韵融合、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散文和辞赋相互影响,自然融合,有力地推进了西汉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类发展史可以分为先秦萌芽期,汉魏六朝奠立期,隋元发展期,明清高潮期,近代集大成期。20世纪以来的文类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前40年的转型期,建国以后到70年代末的低谷期,80年代以来的爆发期。文类内涵、文类范畴系统、文类与文学性、文类越界等是今后文类研究值得重视和开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于“小说”的概念至今没有确定的内涵,争议颇多,进一步进行分类和类型研究存在诸多难处。因此,用今人“小说”的概念提出“谐谑”这一类型,无疑是有争议的。笔者通过对汉画像石和汉代陶俑以及史籍文献的考察,探讨“俳优小说”的内涵,对“谐谑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认为其当为具有谐谑性、故事性的散体书面文学。  相似文献   

17.
王国喜 《天中学刊》2011,26(3):87-90
作为在西方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奇幻文学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在英美学术界的遭遇堪称曲折。50年来,英美学术界对托尔金及《魔戒》的认识和接受经历了由最初的褒贬不一到当前的备受推崇的过程。《魔戒》研究的兴起推动并引领了奇幻文学研究热潮,促使学者们重新思考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定义,重新评估神话、传奇等奇幻体裁的文学价值,从而开拓了奇幻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国难诗歌的苦难书写深入国民的精神世界,彰显出建构民族共同体的诗学功能和现实品格,表征为基于想象、趋于认同的建构过程。首先,共同体感觉及其引发的集体记忆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条件,此时的民族共同体表征为一种基于想象的共同体。其次,建立歧感与凝聚共识的书写策略、“他者—自我—集体”的实现路径使得民族共同体由想象趋于认同。在促进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方面,“九一八”国难诗歌暗含的共同体意识发挥出强大的建构功能,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思想的范例和行动的模本。  相似文献   

19.
韩非政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进步性,深刺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基础。作为政论散文的成熟形式,韩非藏论取得多方面文学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在西方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奇幻文学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在英美学术界的遭遇堪称曲折。50年来,英美学术界对托尔金及《魔戒》的认识和接受经历了由最初的褒贬不一到当前的备受推崇的过程。《魔戒》研究的兴起推动并引领了奇幻文学研究热潮,促使学者们重新思考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定义,重新评估神话、传奇等奇幻体裁的文学价值,从而开拓了奇幻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