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赵燕 《文教资料》2014,(12):47-4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与“言”和谐统一呢?作者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的美、进行自我解读和借助写作带动文言文教学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在于“言”、“文”分离.要么重“言”轻“文”.搞机械枯燥的字、词、句、篇的串讲训练:要么重“文”弃“言”,忽视文体特点.凌空蹈虚地架空分析文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文”与“言”的和谐——既依据文体特点,重视文言文字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符合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文章语境中动态积累字词.进而通过经典文章的学习。传承古典文化.是文言文教学摆脱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一直以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重讲轻学,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异轻同,割断了语言的古今联系;重言轻文,忽视了文言文的人文价值。因此,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在文言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讲授文言文时,要做到“言文并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当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字词,轻鉴赏;重技能,轻素质;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过去,许多人在教学中受应试高考的制约,仅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使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化,  相似文献   

5.
黄丽琼 《师道》2014,(7):50-51
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如何处理“言”与“文”的问题。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教学中体现为字音、字义、语法、翻译等。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与“文”孰轻孰重?过去是唯“言”论,有观点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体现。现在随着教改的深入、人文主义的凸现。重“文”轻“言”论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甚至出现了唯“文”废“言”的观点。文言文教学果真能轻“言”甚至废“言”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7.
虽说文言文是历经数千年积淀的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精神雕塑,但在现实教学中却是老师们不敢触碰的“禁区”,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仍是“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老师选择文言文。综观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容易出现两种极端:“重言轻文”和“轻言重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只重“言”而轻“文”。这里的“言”即词句的含义,“文”即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过去那种将文言文逐字逐句的串讲法其实是把文言文当作外国语来教,文言文中思想和语言的精华都在老师对词句的“扩张”和“挤压”中流失了,剩下一堆“碴子”让学生何以下咽?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纷争的重“文”还是重“言”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方向。到底怎样的课堂教学是好的教学,由此,难免在学科性质教学模式等方面造成没完没了的争论。以致无法寻找到当前文言文教学谜团重重、效率低下的真正根源,也无法寻找到清除萦绕在一线教师脑海里面对高考压力与素质教育冲突的“困惑”和“尴尬”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骆静波 《教师》2011,(4):38-38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文"轻"言"和重"言"轻"文"两种现象,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浅谈了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言""文"并重。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重文轻道问题 ,阐明了文言文“道”的特点及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文言叠加、重"言"轻"文"的现象。这种教学,误解了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剥夺了学生对民族优秀作品的深度理解权,割裂了文与言的关系。而强化文的朗读、文的赏析和补足"言"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修补被割裂的文言关系,能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因文趣而观照文本时,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高中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现象严重。忽视了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任务。对此问题笔者从高考、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剖析,对症下药,从放宽高考心态、不忘基本功、辨明教学方向、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略做探讨,以求改善不良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吴洪芹 《语文天地》2014,(28):48-49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从继承和振兴传统文化入手。文言文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录方式,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目前来看,文言文教学距离贯彻振兴文化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灌输教学以及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忽视理解文言文中包含的情感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一、界定概念,理清思路对于“文言文”这一概念来说,周庆元教授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描述,文言是以先秦的语言书写格式为标准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文言文历经历史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璀璨的人文精神,在当今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要的途径。然而,反观时下文言文教学,"层层落实,句句疏通"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课堂上大行其道,钱梦龙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16.
黄日 《考试周刊》2009,(33):48-49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作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解决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四重四轻”特点出发,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进行探索,提出文言文教学中需把握的五个“实施”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教师过于重视古汉语知识灌输,一堂课下来,实际是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传授课,而忽略了文言文更为重要的“文”,重“言”轻“文”现象比比皆是。文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程式化,学生厌烦,教学低效。  相似文献   

18.
郁红剑 《语文天地》2014,(10):48-49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从继承和振兴传统文化人手。文言文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录方式,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目前来看,文言文教学距离贯彻振兴文化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灌输教学以及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忽视理解文言文中包含的情感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生鹏 《甘肃教育》2023,(4):103-106
深度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双元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概念,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言”“文”分离等浅表化教学现象,高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三个方面的设计为准,依托分层教学思维,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依托篇目形式扩展,强化教学的多维性;依托综合体系构建,完善教学的指导性;依托趣味成分融入,彰显教学的吸引性;依托文化内涵剖析,体现教学的文化性,以此来提升教学深度,明确文言文的教学价值,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言”轻“文”,甚至唯“言”弃“文”,这是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弊端。“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应当“言“”文”并重,才能讲活文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