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提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新增加的内容,近年来的考题在选材上,基本是“两课内一课外”;在体裁上,基本是“两诗一文”;在形式上,既有“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又有单独考查一个完整句子的默写;在难度上,注意避免过于生僻的警句。所以,在复习阶段,应该选择一些常见的名句名篇,进行必要的默写训练。〔能力训练〕穴一雪演练2004年高考题1.全国题穴吉、黑、滇、沪使用雪穴1雪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穴杜甫《蜀相》雪穴2雪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穴李商隐《…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1945年在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有十多种报刊发表了唱和之作。当时《新民报》晚刊编者附注,说“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说,蒋介石曾就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问他的“文胆”陈布雷,陈布雷回答说“:气度非凡,气吞山河,可称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但如何使初中的孩子们真正体会该词的壮阔意境和“不可及”的大气魄呢?下面,笔者换一种解读思路,通过“三比”来理解和把握该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宏大气概。一比见豪气。初中课文中有一篇写雪名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该文与毛泽东的这…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此小品的文跟是一个“痴”字。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张岱的“痴”和湖中人的“痴”。  相似文献   

4.
王禹偶《村行》是宋诗中的名篇,全诗如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的颈联在对仗上存有瑕疵,要说明这一点必须先弄清楚“雪香”一词的来历。钱钟书《宋诗选注》,金性尧《宋诗三百首》都没有指明颈联中“雪香”二字的出处。王延梯《王禹诗文选注》只谓“雪”字状棠梨之色,也没有论及“雪香”。雪是否有香,雪香是否为一种香呢? “雪香”二字连用,据宋人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和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一》记载,最早是出现在阴铿的诗里,但是这首诗的名字现在无从考订。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5.
《江雪》是一首烩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展示了凄凉孤寂、寒江独钓的情景。其奥妙精益之处在于用词的准确、凝练、通俗晓畅。全诗对仗工整,如数量相对——“千山”对“万径”;事物相对——“鸟”对“人”,“翁”对“雪”;词义相对——“绝”对“灭”,“孤”对“独...  相似文献   

6.
高考新要求GAOKAOXINYAOQIU《课程标准》对“文学体裁”、“名句名篇”分别提出了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006年《考试大纲》对“文学体裁”、“名句名篇”要求为:“识记文学体裁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7年《考试大纲》有所变化,在“必考内容”之“古代诗文阅读”中,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在“选考内容”之“文学类文本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这是张晓风的名篇《我喜欢》中的第一句话,如初阳照雪,心间便有一股清凉缓缓流淌,不禁为生命而动容,不禁深深地感谢自己活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极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许多篇章脍炙人口。如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沁园春·雪》等。纵观毛泽东的三十九首古体诗词,不仅有众多佳作名篇,更有许多诗句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名言警句”,广为传颂。在此,笔者摘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聂隐娘》是唐人传奇中的名篇。这个名篇并非《太平广记》所云“出《传奇》”,而是出于袁郊《甘泽谣》。  相似文献   

10.
元妃省亲时,点了出戏是《一捧雪》中的《豪宴》,脂砚斋因此批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一捧雪》是如何伏"贾家之败"的?《一捧雪》讲述的是件冤案故事,莫非贾家的败落也有冤情?《红楼梦》中的贾家又是如何影射江宁织造曹家的?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以散文见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真挚、深厚、清幽"(语出叶绍钧《朱佩弦先生》)。对这些名篇的各版本解读累现报端,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而收录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绿》,却鲜有探究、发声者。究其原因,或在于《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情景、事理结合得疏密有致,研读者颇能感受到种种情思、理趣,进而作阐释、生发;小品类的散文《绿》,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  相似文献   

12.
《可以预约的雪》的作者是生于1953年的台湾高雄人林清玄,他还有许多其它散文作品,如《莲花开落》、《传灯》、《迷路的云》等。《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议论文,使人读后感触很深。文中的"雪"即菅芒花,作者以菅芒花作为全文的引线,对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进行了深入思考,从中领悟出人生也是可以预约的,生命中的"常"与"变"是由时间所...  相似文献   

13.
发表在《江苏教育》(中学版)去年第二期上的周锡贤同志的《谈〈雪〉中的“雨”》一文,认为《雪》中的“雨”是“春风化雨”的意思,是革命大好形势的象征。这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也是全文主题之所在。他认为《雪》中的“暖国”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粤闽地区”,而“当时的广州是全国革命的中心”,所以《雪》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喛国’形势的赞美、向往之情”。据此,作者认为《雪》“表达了作者为争取革命胜利的前途而坚持战斗的信心和决心”。首先,我认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实际。包括《雪》在内的《野草》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中"袁安卧雪"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我国古代诗文及绘画作品常常用到这个典故。王维的《袁安卧雪图》里有"雪里芭蕉",围绕它的争论主要有"雪里芭蕉"是否失真、是否蕴含禅理、是否具有象征三个维度。众多学者各执一词,未能深中肯綮。研究者探讨这个问题时,应该回归到艺术审美范畴;不能割裂整个画面;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袁安卧雪图》的散佚会对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解读】《沁园春·雪》作为现代诗词经典,是师生都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名篇。本词是毛泽东按照“沁园春”的词牌格式填写的一首时代色彩浓烈的词。全词分为上下阕(片)。上阕侧重写“北国风光”,借助长城、大河、山、原等意象组合,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时空结合等手法,  相似文献   

16.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老王》是中国散文名篇,也是中学语文的教学名篇。作者杨绛在文末表露出的“愧怍”历来为人们解读。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形成对比;老王形象的“丑化”凸显作者深深的自省;“常坐三轮”与“不敢乘三轮”的矛盾隐藏着“我”的“害怕”。“愧怍”是作者多年反思的结果,也是理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摽有梅》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其中关于“摽”的注解,无论是《诗经》经典注解家还是现代学者都未能还原“摽”的本来面目。本文通过对《摽有梅》的汉语语法和文本语境分析,对《摽有梅》中“摽”的注解进行了考辨,认为“摽”应该当“树梢”讲,“摽有梅”应该为“标(摽)有梅”。  相似文献   

1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诗歌名篇《将进酒》开篇的一组整句。理解起来并无困难,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这八个字即可尽其意。八字尽意,偏偏要用三十四字,妙处何在?  相似文献   

20.
魏磊 《课外阅读》2011,(4):219-220
初中阶段文言文中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所占篇目不在少数,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的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对此类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感触,下面以《三峡》为例,谈一谈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