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技术,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赋能教育,变革教育。文章基于CiteSpace5.6.R3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的94篇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技术理性、教育发展、伦理原则、高等教育、伦理道德”等。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对研究内容的梳理,形成“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问题研究、原则构建及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筛选截至2022年的963篇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题或以“教育人工智能”为标题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教育、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在研究趋势上,国外人工智能教育渗透领域将更加细化,在更加依赖数据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研究结论即国内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时应强调实践和应用、跨学科融合以及开放与共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对2009-2019年核心期刊“人工智能+教育”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利用UCINET和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中心性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教育”关键词具有完全网络效应,由此可见其成团和小世界性质,相关研究所呈现的认知范围仍有局限,认知深度和广度尚显不足。根据聚类分析总结出五大研究热点:交流平台、关键技术、智能教育环境、教学实施路径和智能教学过程,并详细描述了上述五大热点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价值的创客教育是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创客教育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进行高频关键词的提取,构建共词分析的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得出国内当前创客教育的研究热点为创客空间与创新能力;创客教育的未来研究趋势为教学模式、创客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在创客教育中的运用;并通过反思当前创客教育在师资建设及教学评价方面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厘清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现状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研究中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SATI3.2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献时间、作者以及归属单位分布进行分析,基于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5-12
文章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并呈现了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主题和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可概括为四个主题领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教育智能研究、知识管理与运算的可视化研究、机器教学的应用案例研究以及指向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教育技术研究。另外,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呈现三个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研究、深度学习理念引领下的在线学习变革研究、智能识别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导师系统研究。文章通过对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主题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呈现,旨在揭示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将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梦真  刘敏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08-2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领着新一轮教育革命。针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尚不完善的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关于教育人工智能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及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揭示国内教育人工智能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表明了我国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文中针对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展开了基于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主要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分别对文献时间分布、高影响力机构、高影响力作者、来源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解了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绘制出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图谱,旨在预测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人的发展立场审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问题,揭示出人工智能对人的想象力遮蔽的风险,并探讨未来教育的可能路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指出想象力是人异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能力,释放师生的想象是教育伦理的第一原则。以想象力为切入点,指出人工智能所形塑的虚拟景观、他者叙事、算法锁定和主奴互动遮蔽了人的真实体验、自我省思、意义生成、生命实践等,引发人的想象力退化的伦理风险。文章认为,人的想象是防止人与人工智能关系异化的关键,是人机协同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未来教育应以释放想象为核心,从“以我为中心”的教育走向“以世界为中心”的教育,从注重“技术性”的教育走向强化“艺术性”的教育,从侧重“肯定性”的教育走向观照“否定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智能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变革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2015-2019年发表的264篇国内人工智能研究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Ⅴ分析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梳理并阐述了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人工智能在国内教育中的研究特征,以期为后续研究做好基奠。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提高教育的“教育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入手,构建人工智能框架,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为了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提高教育的“教育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入手,构建人工智能框架,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学生个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可更好促进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可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对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的分析,构建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并针对现有教育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应用之时,围绕它的批判声也络绎不绝。究其根源而言,人工智能试图驰骋于整个教育疆域但却力不从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它步履维艰。以此为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而招致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教育数据隐私泄露,教师主导地位沉沦。基于此,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开发与设计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划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边界,从而拨开“人工智能+教育”前行中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教育伦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导致的伦理困境和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主体的权利嬗变、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异化、人工情感与人机互动的情感危机、智能感知与教育数据的价值困境这四个方面。为了防范和消除这些伦理风险,“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界”是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理性选择,教育责任则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伦理准则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总结了推动学习科学从学术研究殿堂走向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育实践的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脑研究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的爆发式进展,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是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生态重构的现实需求。随后,文章阐释了学习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变革之间“转化者”的角色,并介绍了四位先行者。最后,文章分析了“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提出教师教育MOOC在“互联网+”时代所承担的新型“转化者”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实施手段和应用效果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人机交互关系主要包括静态反馈、动态反馈、混合反馈三类,其交互主体本质上均以机器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面向人类智能发展的未来,增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反馈性、智慧性、迁移性特征,促进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重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生态,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在归纳国内外学习者反馈素养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感知反馈、认知统合、评价判断、采取行动、情感管理、动机调控”六类核心要素,通过搭建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多元支架,构建面向智能教育应用的人机双向反馈机制模型,探讨解决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的人机关系困境的路径,为未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Education reform and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or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new educational paradigm as well as possible directions and tasks for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resent-day education system has failed to nurture the kind of creative people who can play leading roles in development or to produce citizens of a good character and democratic tendencies. We need to look at educ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expanding the totality of possibilitie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of Korea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one of “manpower-centered education. ” In this system, education functions to produce the human resources needed by the nation, and there is a strong belief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 human capital via the school system. We can think of an educational model that is parallel to the current system of manpower 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and call it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 In this model,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ability, talent, and aptitude is deem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key task of education is self-actualization through recogni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uch talents and abilities. What educational values should be pursued within a new competency-based paradigm? First, we can reduc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subject-centered education and introduce a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in order to teach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 Second, new intelligence theories must be introduced into education in order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alents, aptitudes, and potentials. Third, we can make us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which is a newly emerging field, the core concept of which is the belief that happiness in life depends on one's ability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positive feelings and emotions.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呼唤更具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而要做好这样的教育,亟需从人工智能的立场对智慧教育的理据、内涵与特征进行再阐释。文章指出,人工智能让智慧教育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高效的技术应用为教育“赋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聪明的思维方式可以对教育进行“智化”。从人工智能的立场来看,智慧教育的内涵可以解释为:以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和思想智化为契机,重塑教育的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以及凸显超越人工智能的人类智慧。基于此,人工智能立场中的智慧教育将呈现线性与非线性交织、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equity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a key goal. In Norway, a White Paper has been tabled to address how equit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edagogic and knowledge orientation of the initiativ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wo models of equity: “equity through equality” and “equity through diversity.” The paper finds that although contradictions are present, the Norwegian ministry clearly favors the equality model. The author claims that the presented policies can be understood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educational trend that Apple refers to as “conservative modernization.” This can further be related to Bernstein's “Totally Pedagogised Society,” where the adaptable, trainable individual is a key no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lack of attention given to the diversity of citizens may be a major shortcoming, as lack of recognition is in many ways what causes educational failure in the first place.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和实践 ,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学习、研究陶行知的这一理论 ,对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社会。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人工智能通识化教学面临的挑战,研究如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人工智能教学。首先将人工智能的通识化教学目标定位为“开视野、知体系、拓思维”,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支撑关系;选择形象化教学法和案例启发式教学法落实教学目标;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