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媒体素养教育目的经历了保卫菁英文化防御大众媒体、欣赏通俗文化、解密意识形态、赋权等范式演变。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媒体文化全球化中的本土文化保护,提高对媒体的辨识能力,近用传播媒体来表达与交流,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文化传播形式乃至人类文明的演变进程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作为人类文化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在融媒体时代,教育内容体系和形式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体系和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影视教育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审美建构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维度,思政教育与影视教育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但正如前述,影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版图,其课程体系及理论内涵都亟需建构和提升;而思政教育在信息媒体时代,其形式载体也面临着创新变革的现实需求.基于此,影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和碰撞便有了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的支撑.由张丽伟编撰的《融媒体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与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便从新时代融媒体的视角,基于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验证,创新性地对思政和影视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绪言本文主要把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观念引入流行文化作为学生视觉经验的艺术学习。就流行文化的情境学习、真实学习和全方位学习二种学习模式进行视觉艺术(视艺)教育理论的研讨;并以此提出视艺教育中流行文化范畴的拓展方向。从针对生活化的编整、促进多元媒体的创作以至善用小区资源、跨学科学习,到多元化师资培训等建议来完善视艺教育。  相似文献   

4.
简论媒体素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体客观上承载着多元文化价值的传播功能,由于我国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普遍缺乏,从而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极大的冲击。为此,应健全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教育实施的保障制度,加强媒体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媒体素养教育实施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媒体素养教育实践,倡导媒体形成自律联盟,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体素养,培养未成年人合理看待媒体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高校艺术生职业生涯难于开拓的根源在于缺乏丰厚的文化素养积淀。重新审视文化素养基于艺术创作的价值,找寻造成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不高的原因,探索提升其文化素养的对策,对于改进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和推进高校艺术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双 《成才之路》2014,(23):4-4
正校外美术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一部分,指的是存在于学校美术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之外的,通过各类业余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以及通过各种大众传媒等途径实施的非正式和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校外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着人文性。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流行艺术对当前的校外美术教育的人文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流行艺术是为大众所喜欢、所追随的艺术形式,通俗易懂甚至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当今社会,随着电影、电视、CD、VCR、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不断出现,使传统的高雅艺术遭遇挑战,流行艺术中的网络文化如"Flash"、网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是一个受媒体全面影响的时代,部分未成年人形成了对媒体的过分依赖、认同甚至盲从的心理,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如何让他们从"媒体崇拜"和"媒体伤害"中解放出来,这就亟待通过教育来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教育自20世纪30年代产生以来,产生了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范式;而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刚起步,当前的教学行动可借鉴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依托社会力量来实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在商业利润推动、媒体科技发展和社会心理需求的相互关联下,媒介流行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侵入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并操控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媒介社会学家来说,当希望大众传媒能够作为公共服务工具的理想主义立场失败以后,他们转而投身于从受众主体的角度来抵制流行文化的运动, “媒介素养教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影视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学影视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负面影响比较大、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把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影视市场管理、重视家长的"疏导"作用、推进学校的流行文化建设、多生产中小学生喜爱的影视产品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中有着重要价值:表达着学校文化气质,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蕴含着人类文化精神;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以"石韵"为主题表达学校的文化气质,以"社团"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熏陶"为方式弘扬人类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影视资源的泛媒介化传播语境,影视公共教育应走出“艺术素养教育”的单向维度,而走向更具包容性的“媒介素养普及教育”,它包括基本的影视艺术审美素养、影视信息甄别素养和影视文化批评素养。影视公共教育要立足于感性审美和理性批评的融合视阈,探索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体系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互动性及公共教育平台的延伸性。  相似文献   

12.
The "information era" has brought up new literacies, although most of them are still not part of the K–12 curriculum or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One of these new literacies is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ocument the urgency for including this new literacy in school and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given the crucial role of media as they touch every issue impacting human life in society.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as understood here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1) develop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how corporate for-profit media work, driven by thei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vested interests; (2) search for and support alternative, nonprofit media; and (3) characterize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helping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o become media-literate users and supporters of alternative media.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is founded on the legitimate role of media to serve the public's right to be truly informed, and thereby serve democracy. However, currently we are witnessing an unprecedented concentration of for-profit media into conglomerates, in alliance with the government and especially with the federal regulating agency—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and other powerful institutions and corporations. Starting with this big picture, we examine and document specific cases that illustrate how these conglomerates and their allies work to keep and to expand their power, by means of filtering information, manufacturing consent, and controlling what the public watch, listen to, read, think, believe, taste, dress, look like, speak, and how they perceive themselves. The propaganda behind the banning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is a clear example in the educational arena of the role of media in helping powerful people to manufacture voters' consent through fabricated stories, misleading ballot question, biased polls, etc. The second dimension of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refers to the active involvement of every person, including school children, to support and advocate for alternative, nonprofit, public service-driven media. Given the reasons and the evidence presented,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re is an urgency for including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in the K–12 school curricula, and therefore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3.
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宗旨在于培养理性的媒介公民。科学的媒介素养测评是界定、评估、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文章聚焦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问题,运用综合性文献研究法,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研究现状,包括讨论了国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的“能力、过程、目标”三大研究导向,归整了国内媒介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类型和群体媒介素养测评研究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应注重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认识媒介素养范式变迁的要义;理解元框架设计的意义内涵;回应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诉求;超越方法单一的研究偏向;凸显本土考量的文化适应性,从而构建“契合时代,立足本土,融通世界,表达中国”的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这种测评框架是“元框架”意义的框架,能从根本上体现框架建构的学科性、时代性、本土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肇始至今,经历了免疫—甄别—批判—赋权4个范式,每一次范式的转换都与西方社会的变化、媒介技术的进步、文化研究和受众研究的转向密切相关。在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网络媒介日新、大众文化兴起、个人诉求多元、社会矛盾多重的复杂语境下,如何将西方媒介素养的范式有效地借鉴过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6.
“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具有模仿性、平民性、娱乐性等特征。一方面,山寨文化会降低大学生媒介分辨力;造成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妨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又有利于大学生张扬个性,争夺话语权;使平民获得对主流文化冒犯式的快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及媒介分辨力;批判吸收山寨文化合理成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借助新兴媒介构建校园媒介管理;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失地农民与媒介的关系,则必须引入媒介素养的概念,较高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失地农民获取更多的非金融性资产;媒介可以缓解和调节失地农民在身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媒介素养水平与失地农民就业机会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媒介组织必须形成合力,提升失地农民的媒介认知能力,培养失地农民理解与评价媒介的能力,提升失地农民参与媒介的水平,以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相同性、目的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相通性、途径的相似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而且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要求使两者的结合非常有必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引导媒介素养教育,是对两者有效结合路径的思考,其教育过程大致分为理论学习、思考辨析和实践操作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案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目前教育界、传播界和文化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时,面向不同对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模式日益增多.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内也进行了不同的课程实践.在引进和借鉴多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模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范围不断拓宽、程度也不断加深,其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并不发达,尤其是批判性媒介素养教育。批判性媒介素养有五个核心概念:非透明性原则、编码与规约、受众解码、内容与讯息、动机。目前,美国已有部分州在其教育标准中列入了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培训却未能跟上,在媒介文化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实现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培养,以让学生认识媒介、利用媒介并超越媒介,使个体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