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命是唯一的 现代教育界喜欢用"生命教育"来应对教育的异化,即教育变成智性的获取和社会功利的手段与工具,而生命教育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即教育不仅是手段与工具,也是目的,也就是通过教育实现人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教育使人由一个野蛮的人变成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教育让生命的张力得以发挥,从而获得人生的最高追求,即对幸福的索求,而教育对生命的忽视已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而主体参与生命课堂就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最佳载体,笔者将从问题背景、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流程、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阐释初中数学主体参与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的反思,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平衡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培养师资队伍、合理课程设置、追求个体的真善美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从而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何以幸福与以何幸福:教育的乌托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托邦精神决不能被简单地、绝对地理解为虚无缥缈、子虚乌有的幻想、空想,而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而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那么,何以幸福,又以何实现人的幸福呢?这正是教育应永恒追求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生命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幸福的教育是“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栖居”,这里的生命不只是学生的生命,也包括教师的生命。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而忽视了教育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忽视了对教师生命幸福的引导。实际上,幸福教育不仅要追求学生的幸福,而且要追求教师的幸福,要创造师生共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厄洛斯(eros)"是古典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种特有性源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美注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然而,现代学校教育由于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这一根本使命.因此,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回归生命.  相似文献   

10.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正如费尔巴哈所宣称:"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其中,幸福可谓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价值引领,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教育活动要把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追求人的高尚人格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人的价值生命。道德与法治课以加强初中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12.
谢春风 《班主任》2006,(3):18-19
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是漫漫黑夜里的一道闪电,虽然短暂,也要闪亮,也要追求辉煌.  相似文献   

13.
渠源 《教书育人》2012,(28):12-13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而作为德育课程,以其自身的特性对人的生命发展发挥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实践。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美化生命,让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度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4.
【缘起】那一日,初次“邂逅”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从此,生命教育走进了我的教育视野,也成为了我所追求的一个幸福的梦想。书中所言: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让“生命教育”点燃每个人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那份激情,让“生命教育”引领每个人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如此美好情愫在心中逐渐滋生并尽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学校教学是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生命在不断成长,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教学也应不断地生成着.教育生命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实现价值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与追求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远古落后时代的“注重知识“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尊重生命“,教育价值追求的这种转变,不仅源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革,还由于教育源于生命,依据生命,追求生命.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为了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与和谐发展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也是当前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受教育者珍爱自己的生命并更好地生活,是当代教育应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应有本质.作为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和价值升华的生命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培植人的生命的意识,高扬人的生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这门艺术因为智慧的存在而折射着生命的光彩。正是教师对教育智慧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成就着教育事业的神圣和崇高,也使教师真正体验到“为人”的存在,从而获得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