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发展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发展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撷取美国加州虚拟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对加州虚拟大学的网络化实践策略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加州高等教育网络化发展策略选择,进而剖析加州虚拟大学在实现加州高等教育系统规模化与多样化中的定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办学定位因其难和重要而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并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定位主体:政府、市场与大学,是政府主导定位、市场协调定位与大学自主定位的交织与博弈。其中,在政府主导定位的影响下,大学选择了一方面适应政府主导定位行为下的大学办学定位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高校内部的"利益集团"试图影响或参与政府的定位策略;在市场协调定位的影响下,大学选择了创造性地建立新型高等教育组织,并采取了抬高自身的目标定位、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措施;在大学自主定位的影响下,大学已经专注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并鼓励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3.
博览     
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角关系的定位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政府、市场、大学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与作用展开的。西方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并建构的大学、政府与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加雷斯·威廉斯所拓展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细部模式,无疑为当下我国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角关系的定位,展示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1)高等教育系统中,大学、政府、市场三者是并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脉络空间;(2)在政府、市场和高等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理顺社会、政府、市场、大学之间的关系,将各个主体扮演的角色准确定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未来,大学自主、自由是教育民主的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依赖于政府、市场的博弈制衡,最终的目标是使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与社会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势所趋。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市场介入,传统文化及管理体制的影响,出现过度“产业化”、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导致在大众化进程中责任缺失。反思大学教育的本质与根本任务,重新定位大学与市场的关系,增强我国大学责任意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识美国高等市场化问题是了解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切入点。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能在近十几年脱颖而出,在发展动因上主要根源于其内部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策略、成本策略和招生就业策略是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主要市场营销策略。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市场化举措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定位的维度与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学定位的概念是从企业经营理论中借用过来的。当前,对定位问题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界的一个热点。热点的产生源自国内高等教育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以及经营大学的实践要求。大学定位不同于企业产品定位,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教育本质所决定的。大学的定位不仅建构在内在机理上,而且要从时间、空间、策略多个维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认识美国高等市场化问题是了解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切入点。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能在近十几年脱颖而出,在发展动因上主要根源于其内部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策略、成本策略和招生就业策略是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主要市场营销策略。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市场化举措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成本发展期的成因,采取有效策略控制办学成本,对推进大学科学发展十分重要。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策略主要有: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降低交易成本;明确发展定位,节约决策成本;构建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降低大学运行成本;加强三维资本整合,提高资本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大学发展主动纳入社会发展序列,降低大学和谐发展的成本;提高管理者素质与能力,减低大学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大学定位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定位,即大学生态定位。高等教育系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天然的"自生秩序"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我国大学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较少,造成了生态位窄化的现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趋同发展,造成了生态位重叠度高的现象。大学的生态定位意味着大学与大学之间充满着竞争与博弈,决策者的问责与惩罚机制尤为重要。大学生态定位要避免趋同发展,尤其是横向的学科趋同发展与高层次大学"下行"办学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的创新力进行科学评价,可有力推动创新型大学建设,进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支撑。当前企业与区域创新力评价研究较为成熟,大学创新力评价则相对逊色一些。创新领域、创新实力、评价方法三维度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研究型大学为重点实施分类评价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教师,宣传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既是高师院校自身特性决定了的,同时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of a Market-oriented Univers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conomy- and technology-driven theories dominate current explanations of social change.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many of its member states are increasingly based on the idea of knowledge economy where public organisations move towards market-orientation. Among the other producers of knowledge, universitie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part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where innovation stands for product making and the final goal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mplicated role of public universities as adaptors of market forces logic.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s on the reorientations that Finnish universities have made in terms of commod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ies have elaborated new aggressiv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scientific basis and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the demands for new managerialism.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is related to the difficulties to integrate the two traditional university functions into the third one, i.e. commercialisation. We make some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EU policies, but concentrate mostly on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recent decades in Finland by analysing market-orientation in three Helsinki area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technology policy, all disciplines have been seen as potential contributors to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 social sciences produce knowledge that cannot be classified by using pure economic concepts. To sharpen our analysis of market-orientation we study three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s at the respective three universities. 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identity as a component of market-orientation. It also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ual issues and the tensions that arise between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orientations.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对高等教育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推动我国高教体制创新,教育观念更新,构建多元投资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在教育主权、教育市场份额、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等方面将面临挑战。我们必须趋利避害,调整与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促进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水平的提高,我们专门组织了关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调查,以便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有关心理感受和改革建议。调查于2005年6月在天津市的五所高校中进行,调查对象为大学  相似文献   

16.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意识现今逐渐增强,特别是普通高校合并、扩招后,各高校都在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中央电大和各省电大在这场高校改革中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省市级电大在办好开放教育本专科的同时,要调整办学思路,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通过扩张校园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采取开放教育与普通高职齐发展等措施,解决电大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学定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在,是知识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不仅有利于高校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办出特色,更重要的是能直接帮助学生有效地与市场接轨,提升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理念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大学理念的科技取向是在大学理念演进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大学内部教育环境和社会的科技环境促使了大学理念科技取向的形成和发展。科教一体化、科技社会化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理念科技取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可以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深入了解创业教育实施背景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