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明显,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二外日语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就如何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勇 《科教文汇》2009,(26):26-26
近年来,随着我国日语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日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日语口语应用能力受到普遍关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给日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格局,但信息技术教学在日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甚少。本文就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日语口语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日语口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多媒体、因特网已经普及,并且渗透到日语的教学中。多媒体、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给日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21世纪应该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学中创造一个高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日语教育的目标。多媒体、因特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交流的机会。因此信息技术与日语教学课程的结合正在成为国内外广大日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以网络为支撑的新的日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专家教案库,日语教学专家系统的应用此起彼伏,可是单纯使用多媒体、网络和单纯使用地进行传统的日语教学都有利有弊。因此将多媒体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已事在必行。作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与日本教师的共同研究实验,双向开展的网上实时教学。尝试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现将研究的成果整理如下:教育领域,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已事在必行。作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与日本教师的共同研究实验,双向开展的网上实时教学。成功地尝试了利用网络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现将研究的成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日语教学现状和实践,笔者提出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既要积极大胆的开发适应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日语网络课程和多媒体学习软件,又要利用网络媒体的组合,初步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日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二外日语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日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学生使用日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熟练运用已记住的语言材料,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而且还要求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此外,利用母语学习日语是可取的。日、汉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语法方面品词的概念也有些是一致的;句子的结构也有相通之处。学生已掌握的汉语和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日语相应的言语技能,促进汉语和英语在日语习得中的语用迁移;但同时也要克服汉语的干扰作用,消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6.
杨巍 《今日科苑》2007,(22):233-233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应用于英语日语等教育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收到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作者结合日语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日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学生使用日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熟练运用已记住的语言材料,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而且还要求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此外,利用母语学习日语是可取的。日、汉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语法方面品词的概念也有些是一致的;句子的结构也有相通之处。学生已掌握的汉语和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日语相应的言语技能,促进汉语和英语在日语习得中的语用迁移;但同时也要克服汉语的干扰作用,消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和赴日留学政策的开明化,高校中学习日语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各大院校都正在努力摸索一套高效的日语教学模式。本文将通过简单阐述多媒体中的音像资源的各种使用方法和预期效果,来阐述其对日语教学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其优势,成为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中一个严峻的课题。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特征和功能、多媒体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日语教师的挑战等将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刘娜 《科教文汇》2009,(25):162-163
随着中国入世,中日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日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和学习。高职教育中的二外日语教学由于授课时间少,内容多,很难达到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的目标。本文初探了如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梅 《科教文汇》2014,(32):115-116
本研究以经典的教学设计理论ASSURE模式为指导,以南通职业大学应用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实施研究对象,按照ASSURE模式提供的结构对日语听写教学进行理论指导和具体设计,力求使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得到整合,提高学习者的日语听写能力和学习绩效,为日益严峻的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与改革带来新的动力,为今后的日语教学提供可行的方法和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李会珍 《科教文汇》2009,(19):46-46,50
精读日语教学是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一精读日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在日语语言方面的基本功,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在大一精读日语教学中,要注重基础语音、单词、语法教学,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发挥自己知识引导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日本的频繁交流导致日语在中国的地位也重要起来,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将日语作为一门专业进行教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逐渐普及,以往的课堂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了,如何将多媒体在日语教学中普及并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楚永娟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174+74-174,74
目前二外日语教学存在学习动机多样性及重视程度偏低等特殊弊端,需要教师尤其在初级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自己学校的状况,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适时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15.
赵婷 《未来与发展》2017,(2):102-105
本研究考察了翻转课堂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实践结果显示:学生在课程技术和学生参与度两个变量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在合作交流和学习应用两个变量上效果不明显。从研究结果看,翻转课堂对日语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计算机在日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际上是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的一种挑战和创新。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快、最方便地收集各种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日语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存在许多不足,硬件及软件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治强 《内江科技》2009,30(2):82-82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二外日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单一死板的日语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甚至厌倦学习,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如何积极探索中职日语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今后日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日语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教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实践、寓教于乐,乐中有学,学中有获。  相似文献   

19.
王玄里 《科技风》2014,(14):220-220
在新形势背景下,开展有效的日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至关重要。随着中日往来的日益密切和频繁,我国社会需要大量合格的日语人才。事实证明,在日语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日语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网络资源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提高日语教学效果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日渐加深的中日两国经济往来对中日两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产生了更高的外向型发展需求。商务日语交流合作中,在掌握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熟悉相应的商务业务及法律文件的基础上,若能进一步结合商务谈判的技巧和语言策略,对于全面而完整地理解对方信息和表达自身诉求,最终达成谈判目标和实现合作共赢的结果非常重要。"反问确认"语言策略以"解决听解中的问题、提高交际效率、克服文化障碍、弥补因沟通不畅导致的交际失败"为目标,在商务日语会话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商务日语会话中的的"反问确认"策略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策略在商务日语中的地位和使用倾向,分析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该策略,为以后参与商务谈判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