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您的姓名、单位、从事夜班工作年限。 1、夜班时您一般几点上班、下班,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夜班、白班多长时间轮换? 2、请详述夜班工作期间一次较难忘的经历。 3、您近来在研究或跟踪哪些社会热点问题?夜班编辑工作以外是否还采访、写稿? 4、是否还有时间读书?读哪些书? 5、长期上夜班您有什么感受?您是否热爱您的工作? 6、时于您的夜班编辑工作而言;哪种技能、修养最重要?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2.
您的姓名、单位、从事夜班工作年限。 1、夜班时您一般几点上班、下班,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夜班、白班多长时间轮换? 2、请详述夜班工作期间一次较难忘的经历。 3、您近来在研究或跟踪哪些社会热点问题?夜班编辑工作以外是否还采访、写稿? 4、是否还有时间读书?读哪些书? 5、您对长期上夜班有什么感受?您是否热爱您的工作? 6、对于您的夜班编辑工作而言;哪种技能、修养最重要?如何提高? 7、长期的夜班工作对您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您采取什么措施来弥补?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什么书啊?——读书的带头大哥子仲兄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每天上午,在文科编辑室埋头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人是否爱读书,又读了些什么书?本文从图书馆、书局和读书会着手,探讨当地的阅读形态。 图书馆借阅情况:主妇学生看小说 上班族看励志和财经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亚洲图书服务处自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都对来馆借阅华文书的读者群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读者群喜欢借阅哪一类华文书、对哪一国家或地区出版的图书感兴趣等。综合这几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最受华文读者喜爱的书籍首推小说,尤其是言情、推理、武侠、科幻、探险  相似文献   

5.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新闻工作者需要广博的知识,因此要读很多的书。但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这是大有学问的。本刊开辟“求知书屋”这个专栏,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探讨读书学问的园地。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以正确的方法读书。为此,我们要不断向大家介绍新书出版的信息,介绍一些好书的内容和名家读书的方法。这个专栏同时也是大家交流读书经验、体会的园地,谁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体会,希望不断地写给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个刊物。本专栏先谢谢大家的支持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无学"的质疑时常在媒体内外寻找引证,"本领恐慌"的忧虑往往成为媒体创新的制约。在电子传媒时代,记者编辑到底还要不要读书?我们认为,读书依然是记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学习途径。因为,印刷书籍是人文精神最富有之所,是人类知识最集中之地。它要求我们集中于头脑的思考,不被表面化的声色干扰,静心地吮吸精神营养,在"边干边学"的岗位修养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本刊新辟"书话茶馆"专栏,刊载媒体人读书、荐书、评书的短文。本期约请报社总编起个头,带个路,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品书感受,引领记者编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7.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四、要有更多的好照片出现,最关键的要抓什么环节? 五、请对你所在报刊的新闻摄影工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微言大义     
正人民网法人微博旅行和读书,教会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有空时读本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请记住,书籍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注脚,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比追寻榜单更重要!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湖北人民出版社官方微博在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面前,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然而,市场和需求的现状决定了数字化仍然是长期过程,搭乘政策利好的"东风",具备互联网思维、"玩转"技术与资本,被认为是出版业当下最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读报刊是我们每一位通讯员的日课,但这点并不是所有的通讯员都能够认识到。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记者》一书中说: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刊。当记者如此,当通讯员更是如此。道理很简单,其一,你要向它投  相似文献   

10.
“随便翻翻”是鲁迅先生读书的经验谈。他在《随便翻翻》一文中说,自己有这样的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现在看来,先生的这一经验还很有借鉴之处。依愚之见,特别是报刊的编辑,更应养成“随便翻翻”的习惯。几年前,我为一家省报写了一篇书评,半年过去,杳无音信,于是又改寄到市报,月余即被发表。第三天,省报的一位编辑给我写信说,稿件拟定在某日刊用,请作者来信说明是否还向其他报刊投寄。我禁不住笑了,如果编辑随便翻翻市报的话,也就不会  相似文献   

11.
对习近平阅读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习近平阅读生活,系统阐述习近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九字阅读理念和所包含的阅读价值、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方法五方面的内容。习近平阅读思想深刻回答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阅读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的"劝读篇"。  相似文献   

12.
正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读书,古今中外有不少名言警句,任何人都可以举出几条。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等等。但我先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谈谈书籍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子仲     
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形容办公桌三面堆砌书稿,像书城)里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人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印象最深的是子仲谈到几本孙犁写的读书小品  相似文献   

15.
最近,和几位编辑同志聊天,谈到现在在忙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是搞选题,抓一些热门的、读者有兴趣的选题;二是忙推销,希望把印数能搞上去;三是看点稿子。问他们读些什么书。他们说,现在要完成全社全室承包的经济指标,这是硬任务,几乎要全力以赴,很少有时间读书。有的说,想读书,但实在没有这个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三、请写出你喜读的书目。其中你最爱读什么书? 年轻的时侯,我读书多而快,“不求甚解”;从开始的“杂”到比较的“专”,从无计划到较有系统;走了许多弯路,才步入正轨。这自然不足为法。但是,我却从“广泛浏览”中获得不少于创作有益的知识。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社会是多行业构成的,人生更是状况万千。所以小说作者应该尽可能  相似文献   

17.
读书恩怨录     
李军 《新闻三昧》2005,(4):49-49
我喜欢读书,自幼到今,不爱吃,不爱穿,不爱钱,不爱权,最爱读书,不管为读书吃多少苦,心里也觉得甜。童年时,家中藏书很少,我常借书读,打听到谁有一本书,就赶快去借,碰壁的时候却不少。久而久之,我积累了一些借书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换书而读。我用家中仅有的几本书与别人换书读,常抢在别人前头把书读完,他的书就可以在我手里多逗留几天,我又用这些书与另外的人交换。当别人还书时,我问:“你还有书吗?”  相似文献   

18.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真是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欢牡丹,有人钟爱兰惠,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因人而异,而且光菊花也还有 “西厢待月”、“贵妃醉酒”、“绿云”、“帅旗”等二千多个品种,这就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因此,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自己需要的书。或由博返约,从众多的名花丛中挑出若干盆搬进自己小小的园地;或以某个品种为主,搜罗剔抉,形成一个自己的名花系列。这就是读自己的书。 读自己的书,就是从自己的喜爱去读书。每个人由于…  相似文献   

19.
“我是××网站的记者”,当你听到这样的介绍时,请不要感到惊讶。随着在全国新闻网站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的落实,“网站记者时代”正在到来。那么,大批“网站记者”加入到新闻采编队伍中来,对相关网站有什么影响,对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有什么影响,对整个新闻界以及正在大力推进的媒体融合会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