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西体育文化是异质文化,中国大陆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西方海洋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异”的竞争精神。研究中西体育文化精神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体育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体育文化得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化源流长远。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它包括体育竞争精神,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它既受到整个人类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哲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的概念,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基础、体育语言符号、体育思维方式、宗法制度、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中西体育文化之间不具有好坏优劣的本质差异,而是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的消除在于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形态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剖析,认为:横向对比发现中西方体育形态存在内敛性和外倾性的结构悖反,其路径依赖为中西文化源流的差异、地理空间的形塑以及中西关于身心关系的认知差异;纵向对比发现中西方体育形态遵循自身异质性的变迁轨迹;异构悖反的同时也存在相似的运动形态结构样式和相同的世俗性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西方体育的价值观矫正和调适;当前形势下只有遵从文化自觉和自信方可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克服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21世纪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必须理性的审视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交融并不是民族文化的泯灭。中西体育文化由冲突、保持、借鉴吸收到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中国传统体育的相对独立性,本就是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繁荣在作贡献。2008北京奥运,将为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和共同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偏好“仁、义、礼、智、信”与“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和谨慎”,成为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西体育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认识自身的体育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中确立自身体育文化的位置。通过对中西体育文化理念选择、教化原则选择、参赛原则选择和竞技精神等的差异进行分析,从多个层面论述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分析,总结传统体育的软实力:和为贵的民族精神、包容精神、养生的整体性、道德礼仪的教化;认识自己的特点与实力,有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韩坤 《体育学刊》2008,15(5):9-13
对当下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两种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认为,由于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观念、表现形态、文化适应性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发展形态不平衡,两者不可能融合.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应该走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研究框架,使二者在各自领域内并行发展.当前,我国应大力学习西方体育文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张冬 《体育世界》2010,(4):65-66
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几千年沉淀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风格和精髓,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审美观,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等方面来阐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孙鸿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13-14,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体育为对象去观察和分析文化交流现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目前,中西体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日益频繁与深入,但国际体育主渠道里中国传统体育的内容处于弱势地位,以西方体育为主的体育理念正以极大的优势在全世界渗透与发展。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体育中有西方体育不可替代的精华,因此全面了解二者的异同与内涵,对深入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体育文化重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拥有十分丰富而独特的体育资源,开发西部民族体育资源,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西部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对滞后;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发展缓慢;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程度与范围有限。提出发展对策:实现西部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共赢;拓展体育资源开发的方式和途径;深化民族体育精髓,传承民族文化;以传统优势项目促进当地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家新 《体育学刊》2007,14(5):73-77
科学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恰恰缺乏科学精神,大大迟滞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导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有:经典理论中科学成分的先天不足,重直觉轻实证的思维模式对科学的疏远,重人伦轻科技的价值观对科学的压抑。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在创新中求发展,确立科学精神的主导地位,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现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义文化学视角审视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体育在本国从未获得体育本体价值的普遍社会认同,不好运动而偏爱心智娱乐的文化传统,社会支持不力,体育圈规则的某些不良习惯是阻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应转换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竞争力、软实力、文化力、外交力等;中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应在满足基本人权、平等权利,提升身体素质、健康素质、生活质量中得以体现;中国学校体育的价值基本内容应包括健身能力、锻炼习惯、身体素质、体育知识、顽强意志、合作意识、竞争精神等。确立体育对于个体生存空间、生命质量、生活方式的独特价值,倡导体育在社会层面上对社群稳定、社区和谐、社会活力的积极意义,意识到体育对于国民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象的表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化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陇右文化与唐代长安体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詹代丝绸之路的体育文化交流为背景,探讨了陇右文化对詹代长安体育的影响。研究认为,陇右与周、秦、詹王朝的历史渊源造就了詹代三秦文化社会劲悍尚武的民族精神,文化的二元结构使陇右地区成为华夏与城外体育文化的熔炉,实现了异质体育文化的本土化过程;陇右繁荣的体育文化是詹代体育的有机构成,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体育全球化的带动下,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巨大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流失和濒临消亡的危险。学校体育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能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学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现代体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对现代体育中所缺失的人文价值的良好补充。一方面旨在促进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另一方面,肯定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的视角论证了中华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化创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校园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应把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并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在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了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中。文章以全新的视野与角度,全方位审视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现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彰显个性、发展创新,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文化、与竞技体育和谐发展。本文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潮流中的世纪复兴明确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思维映照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文化学层面的思考: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断裂,导致武术西方体育进程的开始;西方体育思维的确立使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传统,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