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艺术创作包含一度创作、二度创作,艺术审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认为是二度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或观众的心理机制有一个不同的层次体系变化。这个层次体系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发生作用和顺序,其间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融汇在一起共同完成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这个心理机制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机械的堆积和相加,而是互相渗透,共同实现了以采集到整理到加工的全过程,推动了艺术进程在艺术家头脑中的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破了存在于人类之中的自觉不自觉的审美欲望与审美需要。审美态度的核心因素便是“审美欲望之被唤醒,激活以及初步的满足”,它是以审美需要为内在根据形成的。而人类的审美欲望、需要又是随着生存劳动产生的。邓福星在《艺术前的艺术》一书里为我们很好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一产生就具有美学意义,而具有审美化的设计艺术就孕育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之中。本文站在后现代文化语境里,从文化上去分析当代设计艺术,得出后现代文化转向和审美领域的外延是在设计艺术的实践中完成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随着康德美学在20世纪走向没落,文学艺术不再被当作一个审美对象来看待。很多艺术家、艺术史家和美学家都致力于割裂艺术与审美的纽带,不再关心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再讨论作品的审美标准。在这种去审美化的运动中,英美分析美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过度迎合先锋派艺术以及政治、文化和商业上的人为操纵,丧失了应有的批判性,因而逃避作品的审美批评。然而,他们并不能真正取消艺术和审美的内在关联,审美批评对于人类社会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廓清个人经验与文本经验、艺术家自我情感与艺术情感 (人类情感 )之间的界限 ,认为艺术家必须借助自我情感的征兆经过体验与超越升华为艺术情感。体验与超越的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艺术创造的过程 ,牵涉到了创作主客体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类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对价值的追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理应有它的价值所在。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智育、审美、情感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探讨的同时,还重点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促进价值,并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艺术的"本体"价值,而且还要重视挖掘艺术教育的"外沿"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教育中审美心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它的发展日趋完美。体育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 ,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 ,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 ,相互包容。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趋向 ,可以促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优化教学 ,提高技术、战术和体育艺术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体育教育从心理的角度培养审美素质 ,开发审美心理潜能 ,逐步形成体育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影艺术的物质媒介与主体的审美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从主体角度看,在近代大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人类把征服大自然的科技成果引入审美领域,把自己的知识和愿望积累并结晶在物质材料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全面解放了人的感性审美器官。另一方面从客体角度看,以摄影机为核心的机械装置确立了电影的本体论,创造了具有电影审美价值的银幕艺术形象,制约着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10.
艺术魅力的生成机制作用于多方面的因素。从艺术评价、创作心理、欣赏习惯及文学史观的角度来看 ,文艺作品作为人类情感的符号 ,其艺术魅力的生成中起着动力和源泉作用的是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1.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感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通感和艺术通感的内涵,并探讨了艺术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扩展和完善了儿童的审美经验;激发和调动了儿童的审美想象;丰富了儿童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艺术的审美本质,幼儿艺术教育应凸显审美特性。但在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中,出现了偏离审美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幼儿审美情感被忽视以及幼儿审美情感远离其生活经验。导致幼儿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其长远、可持续的发展。针对这些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走向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艺术语言的诞生有一个从材料到媒介再到语言的过程,艺术语言乃艺术家应用特定物质材料、工具与技能表达特定观念性意蕴的符号系统。特定艺术语言系统之形成乃特定门类艺术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类艺术生产的原始结构并不起于观念生产领域,而起于物质生产过程,后者所形成的材料、工具、技术与功能四要素结构应当理解为人类艺术生产的原初模型。以语言为代表的符号的出现则为作为观念生产的艺术生产提供了新的核心原则——以物达心。上述四要素中所发生的“审美迁跃”则是作为感性观念生产的艺术生产诞生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词语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现象。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模糊词语的审美效果,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模糊词语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然审美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自然审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生态美是自然审美的当代现实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审美过程中的直觉审美、功利审美、艺术审美等三个层次作了梳理,并简要阐述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谈抽象美     
艺术中的抽象来源于生活,抽象美是人类审美中的更高层次的美,抽象美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内涵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与生活。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富有美感的表现。艺术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表达生活、表达体验。而艺术教学则是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接受艺术的过程,是教师在真实状态下引领学生感悟艺术的过程。艺术教学既然以艺术为本,便需要遵循艺术的特质将其展现给学生,也更需要注重营造这种外显的美的氛围,在艺术教学中充分呈现出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