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被颠覆,以个人兴趣为中心、互动分享为传播核心的社会化阅读开始重构我们的阅读习惯。本文通过介绍社会化阅读的概念、兴起背景、发展和特点,分析社会化阅读如何解决读者对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杨吉 《出版参考》2023,(3):10-13
社会化阅读是以数字内容为阅读对象,以具有社交属性的在线阅读平台为依托的新型阅读形态,其特质是注重读者的共享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当前社会化阅读实践中,它不仅被作为一种群体的协作式知识建构活动,也被寄希望于助力全民阅读的推广和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本文研究认为,社会化阅读对全民阅读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必然的促进作用,但它可以借助新媒介的传播特性和机制,改善全民阅读状况;同时,我们有必要警惕社会化阅读中那些基于算法主导、过度连接、“赢家通吃”的效应对用户阅读行为产生的不良效果。这种基于实证的观察,将有助于我们审慎地看待社会化阅读,并对“未来的阅读”与“阅读的未来”进行必要的意义重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高校学生的社会化阅读行为特征,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探讨社会化阅读行为框架的基础上,设计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基于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阅读推广策略,包括:链接、介绍和宣传多种社会化阅读平台;重点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主体的分众研究,帮助选择阅读交流对象,在低学历、低年级学生中增加推广活动的频次、丰富阅读引导的途径;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设置多元化的阅读交流主题;重点推介新媒体阅读设备和阅读方式;关注社会化阅读过程,提供全程服务;加强对阅读交流内容的管理与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新的阅读和交流体验.  相似文献   

4.
郑杨  马家伟 《晋图学刊》2022,(6):45-49+61
随着社会化网络阅读的深入,各种新媒体随之蓬勃发展,互联网阅读逐渐成为阅读推广的新形态。各新媒体推动了数字阅读,其影响力日趋广泛。本文在梳理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化阅读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新媒体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在社会化阅读推广中知识传播、受众群体、阅读互动等传播价值,据此提出了在优化内容、多渠道发布、多媒体整合、用户引导等层面的优化路径,以期推动新媒体社会化阅读推广向持续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社会化媒体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情况,利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社会化媒体的特点,以新浪微博为例,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信息挖掘和传递、图书馆与合作者交流、阅读推广形式多样化和阅读推广活动个性化等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潇 《出版参考》2023,(3):14-18
在延续传统阅读价值意义的基础之上,数字时代的社会化阅读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和内涵。本文以社会化阅读为切入点,考察社会化阅读的特点,并对社会化阅读这一行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技术的异化现象所致的偏差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反思,基于问题,展开解困之思,以期在实践上为社会化阅读良性发展提供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字阅读逐渐普及,而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涌现营造的社会化媒体环境,更为数字阅读物的推荐和推广提供了新途径。文章以数字阅读物推荐、分享和销售网站的典型代表——豆瓣阅读为例,通过梳理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其在数字阅读物推荐方面的特点,从用户体验角度总结其不足,最终为图书出版与销售企业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应如何有效地推荐、推广数字阅读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满宁  李彪 《传媒》2014,(9):74-77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社会化阅读将成为互联网的另一个主要入口。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主要的社会阅读产品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化阅读用户的基本特征,将其划分为行业从业者、大众阅读者、系统性知识学习者、娱乐阅读者和时事阅读者等几个类别,并分析了社会化阅读用户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模式,并根据用户行为模式提出了社会化阅读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作为一种集体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存在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反映了读者之间的行为差异,影响着阅读过程中知识的交流。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识别读者的角色分类及其不同作用,有助于了解社会化阅读共同体中的知识传播模式,提高阅读资源的交流和知识传播的效率以及社会化阅读的成效。[方法/过程]基于整体社会网的视角,针对一个大学本科二年级的班级进行个案研究,以问卷的方式收集该班级全体成员微信朋友圈中阅读与交流的数据,基于块模型以及结沟洞理论,剖析读者之间的角色差异。[结果/结论]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不同角色在连接不同子群及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差异,对阅读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社会化阅读群体中,需要厘清群体的角色分类,提高不同角色的读者在阅读共同体中的参与度,建立更为稳定的社会化阅读共同体,促进阅读交互的有效进行和整个群体的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传统阅读形态,社会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通常具有信息聚合、个性推荐和社交功能。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阅读、数字阅读,再到社会化阅读的发展,无不影响着出版的核心价值与流程变迁,阅读推广的方式也在信息技术的大潮中不断更迭.本文以全民阅读为视角,阐述精品阅读推广对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出现阶段精品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化媒体生态的传播环境和运作方式,提出精品阅读推广形式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季丹  郭政  李武 《图书馆论坛》2020,(5):116-122
社会化阅读的普及对公众的阅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社会化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微信阅读APP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5名用户的问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法,从临场感、感知控制、交互响应性3个维度探讨影响公众社会化阅读心流体验的因素;基于心流理论构建公众社会化阅读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为社交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实现用户的社会化阅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阅读是社交媒体融入数字阅读形成的全新阅读模式,它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更加注重读者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用户生成内容。对广东四所高校的280名大学生的社会化阅读行为特点进行调查,并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出四点建议:构建多维的社会化阅读平台、提供碎片化的专业化阅读资源、寻找阅读推广大使、引导大学生深层次阅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文本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基于互动和分享的社会化阅读日益受到年轻读者的青睐.本研究以微信阅读为研究案例, 以上海初高中生为样本对象考察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上海14所中学获取1 039份有效问卷, 对他们的数据分析表明:①青少年的内在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社交性动机对社会化阅读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但社交性动机是他们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最为重要的动机因素.②年级和区县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青少年的社交性动机和社会化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初中生和城区生而言, 高中生和郊区生的社交性动机对其社会化阅读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阅读逐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改变与重塑.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不仅加速了这种改变,而且借助其自身的社会化特性赋予了数字阅读更丰富的文本内容与展现形态.文章试图将读者进行数字阅读的基本诉求放置在社会化媒体的视野下,探讨社会化媒体的介入给数字阅读带来的从阅读内容到阅读目的再到阅读体验的再思考,找寻社会化媒体给数字阅读带来的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6.
刘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21-30
[目的/意义] 在社会化阅读趋势下,将社会化阅读主体的网络身份与图书馆未来数字阅读服务相结合,明确图书馆开展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原因,探索社会化阅读平台的构建渠道,以期为未来图书馆阅读服务提供相关建议。[方法/过程] 通过对网络身份的哲学思辨,指出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的特点及带来的阅读问题;区分社会化阅读主体在网络空间中数字足迹的类型,并详细论述社会化阅读对阅读环境、读者阅读行为、读者阅读能力的影响。最后,从为何构建社会化阅读、如何构建社会化阅读、如何规避风险问题三个方面提出图书馆构建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建议。[结果/结论] 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具有真实身份在场缺席与数字身份虚拟在场的特征,"去身体化""匿名性"的网络身份,给予现代读者广阔的话语空间,促使数字足迹的产生与社会化阅读的形成。针对阅读方式的浅表化、阅读思考的懒惰化、信息推送的同质化、信息文本的游戏化等问题,图书馆在未来服务中可以通过在线网站、检索平台、移动阅读APP及第三方软件构建社会化阅读的渠道;可以通过数据聚合进一步优化信息推送;可以通过签订数据使用协议、加强网络发布内容监管、开展线下读书活动、实施数字素养培训、设置信息数量推荐上限规避社会化阅读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未成年读者传统阅读动机量表、数字阅读动机的新特点以及社会化阅读的主题特性,本文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考察青少年的社会化阅读动机问题。问卷调查分析表明:①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具有多维性特征,涉及三大类别六个维度,分别为内在性动机、社交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②社交性动机是青少年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最为主要的动机,其“社会交往”维度包含“阅读对现实社交的促进作用”和“基于虚拟阅读社区本身的社交”两个层面;③不同青少年群体在不同动机维度或维度组合上的表现强度有所差异,同时年级和所在区县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青少年的总体动机和部分动机维度具有显著影响。表4。参考文献82。  相似文献   

18.
姚倩 《科技与出版》2021,(1):156-160
随着信息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人类的阅读行为通过平台演化为社会化阅读,具有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Web 3.0以及AI的出现助推了社会化阅读中用户兴趣培养、知识获取、场景构建等需求,有助于填补知识鸿沟.但阅读行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临内容泛娱乐化、阅读分享圈层化、平台发展内卷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平衡阅读与社交,明确人工智能在阅读中的功能作用,以阅读内容为主体打造知识生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图书馆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豆瓣读书"社会化阅读平台的服务模式及其对图书馆开展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启示,提出基于"豆瓣读书"模式的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策略,包括变主导者为服务者、建立以阅读为中心的交流社区、提供基于用户阅读行为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建立用户阅读质量评价指标、实行跨平台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化阅读推广等。  相似文献   

20.
用户阅读行为不再只是读书,而是越来越深层次地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场景触发(scene touch)为基础的社会化阅读时代,恰当的场景构建成为培养用户阅读行为的关键入口.社会化阅读需把握算法推荐、社交功能、阅读社群等场景的构建要素,从个性场景与共性场景的构建、跨场景互动、内容的场景化呈现等方面不断完善用户的场景体验,提供与阅读场景深度适配的内容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