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吉 《出版参考》2023,(3):10-13
社会化阅读是以数字内容为阅读对象,以具有社交属性的在线阅读平台为依托的新型阅读形态,其特质是注重读者的共享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当前社会化阅读实践中,它不仅被作为一种群体的协作式知识建构活动,也被寄希望于助力全民阅读的推广和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本文研究认为,社会化阅读对全民阅读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必然的促进作用,但它可以借助新媒介的传播特性和机制,改善全民阅读状况;同时,我们有必要警惕社会化阅读中那些基于算法主导、过度连接、“赢家通吃”的效应对用户阅读行为产生的不良效果。这种基于实证的观察,将有助于我们审慎地看待社会化阅读,并对“未来的阅读”与“阅读的未来”进行必要的意义重估。  相似文献   

2.
刘欣 《出版广角》2021,(9):46-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民阅读是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全民阅读活动推广背景下,如何通过打造精品阅读内容、加大阅读专题推广力度、优化阅读体系等措施,弘扬、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强国,是相关层面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徐升国  汤雪梅 《科技与出版》2021,(5):前插1,5-11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阅读将进入高质量体系化发展阶段,建立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实现精品化、科学化、体系化、数字化发展.要求开展精品化、常态化阅读活动让书香弥漫生活,建立精品阅读空间打造心灵的栖息地,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定制化阅读服务.随着全民阅读的泛在化,阅读与相关行业的跨界融合,也将多元孵化阅读供给,实现阅读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共生发展.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也对建立现代化全民阅读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国家重视政府倡导、图书馆学会行动和科研人员关注三个层面对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热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了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和研究必然聚焦成为热点并持续升温,有其政府大力倡导与多举措推动的大背景,和来自中国图书馆学会与阅读推广委员会的直接推动,以及升温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不可或缺的学术理论研究.以此透视这一方面研究的新动向,为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广泛开展与相关研究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5.
出版社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应坚持“精品化”出版策略,出版精品好书;另一方面,出版社可发挥自身图书、专家、空间等资源优势,挖掘图书的内容价值,参与阅读推广。在阅读推广中,可采取“分众化”策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研发阅读书单、打造实体阅读空间等形式,助力书香社会建设。商务印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将现行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社会化拓展是全民阅读的时代召唤,是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互动双赢、共谋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作用、开展面向大众的阅读推广活动和加强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机构的合作是实现社会化拓展的措施,但也要在工作中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青 《出版广角》2017,(21):33-35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众多民间公益组织及个人也开始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加入阅读推广大军.文章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公益阅读的发展概况,结合相关案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公益阅读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阐述了公益阅读对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高校学生的社会化阅读行为特征,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探讨社会化阅读行为框架的基础上,设计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基于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阅读推广策略,包括:链接、介绍和宣传多种社会化阅读平台;重点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主体的分众研究,帮助选择阅读交流对象,在低学历、低年级学生中增加推广活动的频次、丰富阅读引导的途径;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设置多元化的阅读交流主题;重点推介新媒体阅读设备和阅读方式;关注社会化阅读过程,提供全程服务;加强对阅读交流内容的管理与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新的阅读和交流体验.  相似文献   

9.
张建凤 《出版广角》2015,(10):23-25
数字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庞大的用户市场,加上数字阅读便携性、互动性、易传播、低成本等优势,使得数字阅读日益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注入了新活力,以数字阅读方式进行全民阅读推广是顺势而为.数字阅读将成为推动全民阅读至关重要的力量,也是打破我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消除知识鸿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全民阅读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当前全民阅读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民阅读理念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入我国之后,在2006-2016这十年之间,经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进,以及阅读实践的推广,阅读科研的促进,实现了生机蓬勃的本土化发展.从全民阅读法规政策、工程项目、活动与推广组织、宣传报道、产业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可以看到,全民阅读正在成为国家战略.十年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和思考,这将成为全民阅读再出发的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丽娟 《出版广角》2021,(18):75-77
"全民阅读"从国际通行概念演化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文化推广工作,其背后体现了阅读在提升人文素养、凝聚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重塑社会氛围、筑牢国家实力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全民阅读的发展也迈向新高度.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为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科学、全面、具体的行动指南.相较2006年全民阅读概念出现时的媒介环境,当今的阅读生态深受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数字终端的影响,突出表现为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体验、阅读效果的变迁,这种新变化给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全民阅读的目标是鼓励全体国民参与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主要是通过讲座、展览、读书会、阅读活动等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公众阅读,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全民阅读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于此,文章围绕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现实意义与基本原则,研究具体的推广策略,期望能够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全民阅读水平高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阅读推广,普遍将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起跑线.信息时代全民阅读网服务模式的创建,为儿童阅读推广奠定了现实基础.发挥全民阅读网的优势,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儿童阅读推广体系,实现实体空间推广与虚拟网络推广有效结合的全方位立体推广模式,开展儿童特色阅读服务,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5.
伴随全民阅读的热潮,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使命近年来已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文章通过对安徽大学图书馆阅读经典系列活动的作家专场、读书沙龙、精品推荐、作品征集、图书漂流、各类比赛等活动内容进行分项剖析,总结出实践经验供其他高校图书馆参考,并就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全民阅读的发展,保障全民阅读的顺利进行,本文探讨分析了当下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包括尽快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阅读精品供给力度,加快资源共建共享进程,加速建设系统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全民阅读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充分应用新兴技术提供公共阅读服务水平等,以期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全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李海霞 《出版广角》2015,(8):114-1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顺应时代浪潮,高校积极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本文通过分析一些高校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总结了高校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阅读推广的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介绍了抚州全民阅读推广的现状,提出了抚州全民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文认为要将阅读本身作为目的,就是指将阅读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为了阅读而阅读。另外,还对《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与《全民阅读参考读本》这两本新书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聂震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全民阅读践行者与推广者,其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文章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从聂震宁先生锐意进取的出版观及推己及人的阅读观出发,对其出版工作生涯、自我阅读体验、推广阅读认知、全民阅读研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想进行梳理,聚焦数字化出版与阅读的关系探究以及新时代全民阅读的发展路径,总结并提炼其关于深化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的若干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全民阅读事业健康发展,助益实现书香华夏的宏伟文化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