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破阵子》(辛弃疾)一词中,“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二字,教材注释为“梦醒”。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将“梦回”理解成“从梦中醒来”。笔者认为,将“梦回”理解成“梦醒”,十分不妥。据李修生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载,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劾落职,退居江西。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文武全才的辛弃疾,除短期出任福建路的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一直住在江西。又据《唐宋词鉴赏辞典》载,此词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之时。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共商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词中的"梦回"一词,被普遍认为是梦醒的意思,笔者认为是它非但不是"梦醒",反而是"回到了梦中"的意思;而"八百里"一词教科书普遍注释为"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这也不妥而应该理解为"夸张军营地域的宽广".  相似文献   

3.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其"字在古汉语中运用较多,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二十处之多。为全面掌握古汉语中"其"字用法及含义,本文以《游褒禅山记》为载体,对"其"字用法及含义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这样,既可掌握"其"的用法及含义,又有助于理解文意主旨,更好地捕捉游记之灵魂。一、代词文中"其"用作代词,多用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一)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5.
<正>"既东封郑"是高中语文教材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短短四字,理解起来却颇有争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东"和"封"的用法,笔者不揣谫陋,撰此小文,对"东"、"封"二字用法进行分析,就教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一."封"字是使动还是意动?"既东封郑",教材的解释为:"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很显然,教材的处理是把"封"字当作使动用法。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6.
陈明富 《天中学刊》2013,28(5):73-75
"泼"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詈词,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泼"作詈词是语义逐渐引申演变的结果,其语义演变轨迹为:"弃水"义→"流动""泻出"义→"漫""满"义→"泼辣""无所顾忌""胡乱"义→"凶悍""蛮横"义→用作詈词表"卑劣""可恶"之义。"泼"作詈词,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泼"构成的合成詈词,从构词语法来看,主要是名词性成分,也有少数形容词性成分;从构词形式来看,主要有二字格、三字格、四字格等,其中以二字格、三字格居多。  相似文献   

7.
<正> 五七言诗大都是诗人的主观抒情,抒情主人公大体上是诗人自己。词的体制较为复杂,有许多为人代言的词和咏物之作,又特重比兴寄托,还有类似赋体、戏曲体、小说寓言体、等等,这些词的抒情主人公或仅仅与词人有某种联系,或纯是他人的形象;有的词没有单一的抒情主人公,词中有多个形象荟萃、组合、他们有的是协调一致的、有的则是互相矛盾的;即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代表词人自己,也不拘定是词人的实人实事,往往比诗有更多的假托和虚构。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形极易造成混乱,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辨析词中抒情主人公的状况,对某些词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古典诗词凝聚了天地人的灵气,是文学宝库中的珠玉。它们往往寥寥数语,却境界全出,含而不露,却况味无穷。在那精心锤炼的文字背后,是丰富而无限的意味天地。"篇之彪炳,章无庛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无妄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此阐述,认为文章灿烂,归根结底是字(词)使用的恰当无误,由此可见,锤炼字词是立言之本,品味字词是鉴赏之道。任炼字百媚千红,我对"弄"情有独钟。"弄"字在诗词中常见的意思有以下几种:把玩;玩耍、游戏;嘲弄、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以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借助时间的过渡,表达了对于"绿肥红瘦"的惜时伤春之情。而词中明知故问的矛盾心态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希望与无奈、急切与拖延、理智与情感等多种心理状态的交锋。把握其中的情感线索才是鉴赏这首词以至全部古典诗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夺"字构形并非以往认为的"伸手夺人衣中之雀",字中的部件"雀"应当为声符,兼表意。《说文解字》"夺、敓"二字来源于金文会意之"夺"与形声之"敓"的分化,"敓"与"夺"分别承担了本义"夺得"和引申义"失去",随后形成四条引申脉络,并演化出一种较为特殊的隐含宾语的用法——"使……失去(原有的地位、性质、功能、属性等)"。最后对《字源》、"二典"中"夺"字条的部分释义献疑。  相似文献   

11.
黄静 《文教资料》2008,(30):11-14
唐五代是诗词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受诗歌的影响,唐五代词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初盛唐,多齐言词作,多歌诗,诗词混合;二是中唐,出现"依声填词"之作,但数量不多,更多的则是具有绝句风味的词作;三是晚唐,至温庭筠,诗词开始分界,但这种自觉的创词意识在当时并不普遍;四是五代,诗词分离,词真正走向独立,但"诗尊词卑"意识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雏崧等人的“以文为词”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词体创作之中。这样不仅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晏几道和徐志摩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相同点是美丽动人的青春女性、具有象征意义的作用,不同点是类型不同、用情程度不同、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以及作者对她们的情感态度不同。究其原因,是他们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之差以及审美心态不同,进而造成两人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先秦时期"殿"字是一个动词。从词义来源、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和用法流变四个角度对"殿"字在《左传》中的谓词用法加以分析,"殿"的"殿后"义应视作名词活用为动词,其本身还没有发展成为表示行为的动词。  相似文献   

15.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16.
说“相”     
“相”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个多性词,尤其在文言文中是这样。据不完全统计,从初中一册到高中第四册十本书中就有好几十处之多,仅在《孙雀东南飞》一首诗中就有十六处归纳起来,“相”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如下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刊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基调乐观,富于哲理,咏物、写景和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互为表里,缠绵之情,让人玩味不尽。上下两片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转折,过渡自然,尤其是该句中的“弄”字,匠心独运,是该词意韵幽深的“诗眼”。起舞,本应是一个欢快愉悦的活动,多为人们开怀时的一种陶醉之态,而清影则是一种凄凉的意绪,一种清冷的寂寞,二者通过一个“弄”字,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弄”字处于二…  相似文献   

18.
马大龙 《教师》2012,(1):52-52
在古体诗词中,情感的抒发经常是间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寄寓在诗词的形象之中。诗词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又是指抒情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即意向。因此,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词各家注释、讲析甚多,但均感捍格难通。 有一种意见认为这词主要是写梦境。词中第二句写梦醒的情景,第三句到第九句是对梦境的追忆。可是梦醒的情景极不真实,此时辛弃疾身居湖山(铅山鹅湖),哪来的“吹角连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中,"以"字作虚词的用法繁多,介词和连词是常见的两种用法,但这两种用法很容易混淆。介词和连词的定义、"以"字前是否有附加成分、"以"字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字的位置、句子的对称性是区分两种用法的五个要点,辨别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时,只有将其联系起来,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