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银珍 《文教资料》2006,(13):174-176
随着幼教事业的改革发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幼儿园重视,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形成办园特色已经成为不少幼儿园的办园策略,“科研兴园”已逐渐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园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摸索前行、更新观念、勤于实践、用心积累,对教育科研产生了一些认识与思考:一、结合现状,科学选题一个良好的研究课题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幼儿园和教师在教科研选题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盲目跟从:别人研究什么,结果我就研究什么,由于教科研课…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研究》2006,(3):F0003-F0003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创建于1953年,现有教学班14个,收托幼儿500余名,是一所集科研与实践于一体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多年来,该园秉承“以人为本,质量领先,探索创新,实验示范”的管理理念,树立了“管理科学、队伍优良、质量过硬、环境优美”的良好形象,成为了陕西省示范园的窗口。 该园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有教师38人。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历届省、市、区教师基本功大赛及赛教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已有百余篇论文在各级幼教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公开出版的幼教刊物上发表。 该园依托陕西师大教育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时下,每个学校都有公开课,很多老师一直有机会外出听公开课,少数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公开课。不知大家思考了没有?公开课,公开了什么呢? 我认为公开课首先公开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他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言行举止、谈吐仪表、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都会在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托幼一体化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因此,关注从托儿所到幼儿园或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问题更具有实践的意义。在我国可以看到很多家长的盲目教育行为:或者什么都不懂得做,或者为了让幼儿一开始就上最好的幼儿园,家长拼命教给孩子儿歌、诗词,让孩子学习各种钢琴、画画、书国外幼教33法等等,其目的是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做好一切准备。是不是知识、技能技巧的准备就是幼儿入园前的准备?从托儿所、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家长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只是家长的责任吗?教师、幼儿园、社区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我园对各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园领导随堂听课,结果发现了上课随便应付、备课不认真、教具准备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园采取了如下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园领导随堂听课为了培养教师一贯认真的工作态度,我园在管理制度中增加“园领导定期随堂听课”一项内容,每个教师每月起码有一节课被领导听到,并将听课  相似文献   

6.
本学期10月份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主要项目是教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调动,教师的口语表达,学科专项基本功等,详见各科《比赛评价表》。注意要求是,参加比赛的教师一律不用多媒体……(选自某中学的学期工作计划)这是某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中,有关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内容要求,其中对“不用多媒体”作了明确要求。这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多媒体课件影响的思考,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百度”上搜索“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项,显示的链接网页有数十页,足见各省市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视。江苏省无锡地区每两年举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我有幸参加过两届,通过参加比赛使我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就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如何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呢?我认为只有苦练教师的基本功,提升教师的素养,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的教师虽然教龄不长,但教学效果却不错,而有的教师虽然工作了多年,但课还是上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基本功不过硬。前几天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整体感觉大家都在以认真的态度准备着这次比赛,但从比赛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浅显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9.
我园的前身是南京市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先生在1923年创办的。当年,这里是陈鹤琴等一批有志之士探索中国化幼教的实验基地。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老有关幼教的论述仍然时时指导着我园的各项工作。每当我们的工作有了点滴成绩时,大家都自然地想起他老人家。我园的领导、教职员工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毕业的孩子数以千计,但大家都没忘记陈爷爷。这是因为在我园传统的园史教育中,总是把陈爷爷的幼教思想,陈爷爷为建立我国幼教事业奋斗的事迹,作为重要的内容。比如,每位新生入园,我  相似文献   

10.
编辑大朋友:学校搞英语比赛,希望大家报名。我动心了,好友小陶吃惊地说:“就你?上学期你只考85分,95分的还没报名呢,你是老几?”我注意一下,的确,半天过去,并没有谁报名。是啊,贸  相似文献   

11.
我县有275所幼儿园,其中国办园2所,教师78人,85%以上是幼教专业毕业;农村园241所,农村教师564人,占73.7%,专业合格率较低。国办园比农村园在教师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有绝对优势。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怎样才能促进全县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呢?我们重点采取了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儿子风波     
能否让孩子在自己的幼儿园入托?我园领导一向体谅教师的疾苦,关心员工生活,因此,多年来一直允许教师的孩子入园。我当教师时,并不觉得这一决定有什么了不起,但我当了园长后,特别是遇到了一场接一场的“儿子风波”后,才感到了老领导为此决定付出的种种辛苦。那一年我园一下来了3个教师的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事先向妈妈们重申了有关的规章制度,以防患于未然。但是,麻烦还是来了。宝宝们来园的第一个假期到了。一个消息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在学生综合测评中,我所担任的各学科的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平时不爱讲话的我,再次成为同行们议论的焦点:“你有什么绝招?”“你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面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提问,我说:“我有最好的教学参考书——《山东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今年上学期,我市三年级也开始使用科学新教材,不过几乎每节科学课都要准备很多实验材料。有人说:“科学课是孩子们的探究课,没有东西,还探究什么呢?”“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保障。”而准备充分的、有价值的材料则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对此,我觉得所需材料不仅教师应准备,还要发动学生去准备。那么,如何让学生收集、准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下厂上学期,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对于“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按什么方针办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根本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许多教师认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讲课脱离实际,只背条条,给学生提重点、划范围,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升学而学习,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之下,怎么能够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许多教师认识到教学非改不可,思想也非改不可。他们对  相似文献   

16.
谁说教育只是发生在教育机构的院墙里?谁说教育者只是被称为“教师”的专业工作者?社会应怎样为教育服务?教育应怎样融入社会?教育应当达到怎样的目的?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外延?让我们一同跟宁征园长去感受一下。虽然本文并不纯粹说幼教,但社会环境与幼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幼教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跳出幼教看幼教吗?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参加的以新课改为主题的教科研沙龙活动中,针对新课改研究方法的讨论,我建议教师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新课改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等问题进行研究。 当我征求教师意见时,几位教师提出一个令我意想不到的问题:“什么是案例?我们不知道。”我感到既惊奇又好笑,想到前不久拜读的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写的《什么是案例》一文,我说:“明天我为大家提供‘什么是案例’的相关文章,大家觉得怎么样?”看到大家点头,我着手准备案例研究方面的材料。第二天,我将案例研究的材料送到了教师的手中,满以为这…  相似文献   

18.
往学期,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计划,想到那里,做到那里,甚至到了上作文课时教师心中还无题。这怎能说得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呢?作文质量不高,教师还责怪学生“不用心”。这学期开学后,领导上抓住了这一薄弱环节,组织讨论,要求语文教师制订全期作文教学计划。在制订计划之前,认真学习了教学大纲,讨论各个班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题目根据“从实际出发,忌空、忌大、忌远”的原则,从这些方面命题:  相似文献   

19.
放眼现在的公开课,几乎每节课都能看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但仔细推敲,其中形式主义成分较多,客观上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高。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观看了于永正老师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我颇受启发。现摘其精彩片段,谈几点体会。师:现在我们来一次比赛,请小朋友读2、3、4自然段,全班四组各选一人进行比赛,选谁呢?我现在不说,大家先做准备。请中队长到我这儿来。(学生练习朗读,准备比赛。教师跟中队长讲了几句悄悄话,中队长点点头。等大家读好了,中队长在四个小组分别挑选一名朗读能力最差的学生。)师:参赛选手已经选定…  相似文献   

20.
三、温州幼教模式成型的动因为什么温州幼教能如此快速发展形成新格局?是什么原因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幼儿园?为什幺能如此广泛地调动起各方面办园的积极性?是什么力量制约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选择?显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强大的社会需求。1.社会需要驱动从温州幼教的发展状况看,政府的教育投入和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尖锐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初期,“入园难”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温州百姓富裕起来,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的愿望十分迫切。为了入好园家长愿意向幼儿园缴纳赞助费以补助办园经费之不足。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