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学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已经成功地举行过四次。1984年的杭州会议,确立了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发展格局;此后的庐山会议和常州会议,侧重于清理学科现状和规划学科未来;四年前,在郑州召开的以“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对新世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论述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深化理论图书馆学研究,规范图书馆学基本概念、术语和范畴;加强应用图书馆学研究,密切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拓图书馆学交叉学科的新领域,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提倡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应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索传军 《图书馆论坛》2021,(5):20-25,29
文章首先从《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学术共同体倡议》《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界的集体焦虑现象;然后以“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基于库恩关于学科发展的理论展开分析,发现我国仍然处于经验图书馆学时期,相关研究以社会热点为主,主要研究问题来自学科外部而不是学科内部。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发展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本质上是关于“知识对象”描述、序化与发现的科学;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应该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轴心、以知识服务为重心,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我国老一辈图书馆学家刘国均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寓意图书馆学界在开展理论研究时,要正确运用哲学的研究方法以推进学科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元理论的泛化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图书馆学界针对图书馆学元理论的泛化问题,主要提出了两种解决思路,一种认为应该构建“大图书馆学”,另一种思想则认为应该用其他学科来取代图书馆学。通过对这两种思路的批判,作者提出构建知识管理学学科平台,解决图书馆学元理论泛化问题,推进图书馆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从分析科学理论入手,澄清人们对“理论必须能够指导实践”观念的误解,认为当前图书馆学研究并不存在理论研究超前现象,强调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使图书馆学能够立足于既已成熟之诸学科之林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了利用TRS产品开发并实现“文献检索课学生作业提交系统”的途径与方法,运行印证表明。系统能有效地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方便学生作业提交。对提高文检课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社会转型以及图书馆实践与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都要求图书馆学研究者重新审视图书馆学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做纯粹的概念研究;只作表面文章,缺乏实践意识;用外来的理论去诠释中国实践;用既定的理论程式去说明、“规范”实践。图书馆学研究要走出困境,需要聚焦图书馆实践,对图书馆学研究进行准确的定位,立足本土研究,密切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8.
针对“戴文”[1]提出的“图书馆学究竟是否是一门科学之学科”的疑问,简述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的科学学科,分析造成目前图书馆学研究偏差的历史原因和主观因素,并指出图书馆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时间上来说,图书馆哲学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库恩的范式理论来讲,图书馆哲学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规范形式:图书馆哲学提供的图书馆职业精神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哲学提供的核心观念有助于图书馆学的健康发展:图书馆哲学等图书馆学基础概念研究不能仅仅以“效益”为标准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人文精神:从理论走向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进入新世纪后,作为实用图书馆学的人文图书馆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文图书馆学、制度图书馆学和技术图书馆学的迅猛发展,使新世纪之初的图书馆学研究形成一个高潮。如果我们将此期的图书馆学研究与20年前图书馆学研究高潮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一些相同之处:两次高潮皆是以实用图书馆学为主力,两次高潮的出现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背景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两次高潮亦存在明显的差别:1986年前后的“发展战略研究”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均以效率和效益为价值取向,而当前的“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研究则是以人文和制度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探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问题、方法与使命等基本理论问题。在研究对象与问题方面,需要丰富比较国家选取的多样性,拓展比较的范畴和问题域,从现实困境中寻找研究课题,强化图书馆学教育史的比较研究,关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关涉“人”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与资料方面,除使用通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外,亟待采用新方法,注重借鉴其他比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加强社会与文化层面的考察,以及对于档案等原始资料和一手数据的使用。在研究使命与取向上,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主要使命在于探索图书馆学教育中外融合的路径,因此要坚持本土关照的研究取向,将反思与“互鉴”贯穿其中,创新和丰富研究模式,从经验借鉴走向理论生成,以期获得对学科教育发展路径的深层认知,为探寻学科教育未来走向提供行动知识,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57。   相似文献   

12.
超越与生存:"非图书馆学"现象透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图书馆学界内外出现了一种否定既有的图书馆学研究成就的倾向,对图书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研究对象、学科名称、学科发展阶段等的传统结论提出质疑。作者认为这种倾向可称为“非图书馆学”现象,并对其作了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外图书馆学理论的历次关系重构为切入点,通过“中外图书馆学关系互动的诠释框架”的构建,对新时期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正在走向世界化时期。作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将以“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为中心,其重心将从“先进经验的中国化”转为“中国经验的世界化”。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理论生成、理论陈述、理论传播等方面探讨了通往图书馆学“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的三道难题,并对学科—行业共同体提出建议,以推动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表1。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发展与未来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轨迹及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学面临的理论挑战和新的需求,分析了图书馆转型时期,图书馆所面临的十大矛盾与冲突,提出建立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必须建立图书馆学新理念,确立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发展图书馆学本体理论和相关学科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出发,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抽象发展中“面向过程”和“面向集合”的两条发展脉络,发现这两个过程都始于杜定友的“三要素”理论,并且在理论抽象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公理化趋势。进一步研究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具象化的过程,并指出理论具象化的三种类型:回归式的具象、探寻边界式的具象和内生式的具象。中国图书馆学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理论实践化的方法以及不同理论在现实层面开展竞争的方法,未能在实际工作中找到现实的锚点是造成理论实践化困难的主要原因。相应地,提出理论具象化过程中与图书馆对接的四个锚点——“资源”“服务”“技术”和“需求”。当理论的具象可以紧紧锚定在这四个锚点之上,就形成了“用什么资源,采用何种方式服务,满足何种需求,由哪种技术实现”的逻辑问题,再通过观察和验证进而推动理论的实践化进程。最后,为图书馆学理论实践化的突破提出了解决办法:重视高质量的理论具象化研究,在理论具象化中锚定四个锚点,重视读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培养更多的研究辅助者,以期推动中国图书馆学理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程亚男 《图书馆》1998,(4):1-4,38
本文从图书馆学改名这一现象入手,指出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的学科不规范和因学科的“先天不足”而带来的“重术轻学”、“不能提问”等问题,指出21世纪图书馆学的历史使命是:1.加强学科规范和积累;2.培养图书馆学“大家”;3.普及图书馆学  相似文献   

17.
从口述史工作、全书架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一书进行了细读。从口述史工作来看,该书口述者与整理者的师生关系,以及整理者对口述史的理解,保证了口述史料的丰富性与可读性;从全书架构来看,该书以时间为纲,分时期记述了口述者的生活、工作和学术经历;从学术价值来看,该书记录了彭斐章先生的从教经历和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图书馆学的教育理论;从史料价值来看,该书再现了学人视角下的“文华精神”,补充了图书馆学人的个人历史,梳理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个人叙事中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学的学科论是对图书馆学进行研究探讨的理论。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图书馆学的结构与学科体系。首先,在"信息基本循环"过程中认识图书馆学的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及其关系。其次,分析图书馆学以学科对象为核心,以学科核心价值观为轴,以现象学、元学、方法学研究为层次结构,以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为三维坐标;以共时结构为经,以历时结构为纬,以"双律性"为依据,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有序化的、具有解释功能的结构体系。再次,从著作体系与教材体系方面,探讨图书馆学科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图书馆事业异军突起,使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呈现出多种类、多层次的繁荣局面。在众多系列的学科中,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比较快速和宏大的。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基础理论教育,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和内容层次,使以往公共馆难以涉猎,科研馆无意插手,学校馆倾向于教学法探讨的那种狭隘局面有所突破。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旨意得到了初步的阐释和引发,弥补了图书馆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之间的“断层”。第二,由于图书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在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一定裂变现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哲学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哲学是一种“观”,是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现象和实践的根本性认识;图书馆哲学是“规律”,是关于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定律。图书馆哲学是“方法”,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图书馆哲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属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