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等院校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新的发展趋势要求,论述了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基于该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建构主义在三维设计课程教改与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和任务驱动式模块化实践教学,完善三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三维设计技能。  相似文献   

2.
赵晶 《华章》2012,(11)
展示设计课程是一个强调实践性的设计课程,需要通过工作室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环节长期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本文探讨了基于工作室的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上通过工作室课题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展示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适应行业需求,研究探索了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新型展示设计课程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通过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促进《纺纱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教师可将纱线设计大赛贯穿于《纺纱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平时授课和实践的过程中就得到纱线设计大赛相关的训练。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纱线设计,课程结束时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评价,所得成绩与学生课程成绩挂钩。事实证明,应用这样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禹加宽 《考试周刊》2011,(73):159-160
本文探讨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重在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并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特点,对《工程力学》网络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学不仅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分析了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知识学习与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和课程知识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融合问题;设计了管理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层次设计、形式设计和内容设计3方面。通过课程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敢于思考,将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思维过程;最后对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机床设计课程是机械类课程中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床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机床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入21世纪后,探索机床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机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机床设计实施方案。这些教学实践为机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7.
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知识体系设置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设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通过分析微课程教学特点,阐述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基于微课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并从课前学习导读、学习任务设计、协作学习设计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实施要点,指出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强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敏捷开发的项目驱动教学理念,改革了课程考核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的课程教学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设计,即根据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设计课程作业,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考评方式。实践证明:通过教学设计,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设计与构造”这一思路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程的引入、课程的设计和课程的实践训练等一系列过程来强化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程序设计实践是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我们需要针对现有的市场需求,完善程序设计类项目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IT方面的程序设计能力,文章分析了当前程序设计类项目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群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和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综合设计课程集土木工程项目分析、规划、设计于一体,是土木工程行业专业层面的团队项目设计课程。本文以美国普渡大学综合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展示了课程设计特点,分析了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方案和备选设计方案阶段的工作要点,以及建造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综合设计课程可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敏  夏天 《机械职业教育》2012,(1):52-54,59
文章从教学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方面阐述如何基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以零件的三维造型课程为例着重介绍了教学情境、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考核等三方面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是艺术类专业以及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设计制作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章以课程思政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与教师的现状特征,围绕“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以及应用路径进行研究及阐述,为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文从《试验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出发,提出了该课程实验课教学的建设方案,指导学生将《试验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试验设计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大学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四方面设计工程顶点课程,它不仅整合了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还让学生把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围绕课程与项目的结合,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目标和手段.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资金、项目、设计流程的保障.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课程的设计经验对我国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课程融入了网络技术,改变了原有教师、课程和学生三者的结构.网络教学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课程学习途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时代课程建设的思路,分析教师、课程和学生的发展趋势,研究其三者结构的变化.信息时代的课程必须依靠教学团队的设计、建设和不断完善,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转变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微课的视角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介绍了微课的含义和特点,总结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析了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结合交通运输类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学生的学情,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全面地对教学关键要素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设计,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为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的备选课题之一: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设计目标、实施步骤、功能的实现及其对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课程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详细叙述,说明该课程的开设对电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基础课知识、综合设计、电路故障排查、仪表使用等多个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有效地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融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了解复杂电子系统的高层设计理念、一般性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电子系统工程中常见实际问题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与步骤。该课程的开设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各种实践性竞赛屡获佳绩、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及就业能力深得肯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