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交替出现,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列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又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际进程先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学习和了解西方教育制度,最初主要是经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的近代化可以映射出我国教育近代化的全貌。学制不仅承载了整个教育的历史,而且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制是研究我国教育近代化的钥匙。鉴于此,本文选取对我国近代体育影响较大的三个学制,对我国体育课程的近代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癸卯学制作为清末新政期间极其重要的制度创新,对20世纪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其颁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兴办新学,使各级各类新式学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为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以近代社会转型为背景,以癸卯学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依据,结合该学制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近代学制始于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种剧变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首当其冲。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像其他领域一样,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直到20世纪初,才大体上构建起近代学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谈到李端棻,人们往往称赞他首倡创办京师大学堂之功,对他提拔人才、倡言变法的论述也很多,但是当前关于他对中国近代学制改革贡献的研究却不多。通过分析近代学制的演变,认为李端棻的《请推广学校折》实为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救亡图存,维系统治,以日为师,派出大批官绅考察教育.在他们的考察日记中,对当时日本教育的宗旨、特点、学制、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都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记录对中国近代学制的制定,转变学风,创办新式学堂,发展新式教育,聘请外国教习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教育的转型和近代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壬戌学制既是中国学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纵观壬戌学制从酝酿、制定到最终颁行的演变历程,探析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理论架构的适切性以及实践探索的可行性,不难发现新学制不仅具有推进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远意义,而且在教育政策视野下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中国现代学制改革史之先河。梳理和总结壬戌学制颁行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若干现实启示,对当今中国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清末中日关系易位为背景,阐述中国借鉴日本近代教育模式,建立近代学制,全面启动教育近代化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国受日本学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宗旨以国家主义为旨归,倡导从小学到大学的兴学路线,以军事教育与实业教育为急务。晚清中国最终运用"行政优先"的策略,在封建统治的摇摇欲坠中,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时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儒家文明圈的一员,却以不同的道路迈向了近代化,在教育领域中分别以近代学制的颁布拉开了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本文通过对比两国近代第一部颁布并实施的教育立法,探讨其中的相似性和异质性,使我们对中日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模仿西方的系统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张之洞徒袭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之皮毛,力图将中国近代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设防于纲常之屏障中,他那“永不悖经义”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阻碍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是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遵循教育的内在逻辑,在分科立学的课程设置、学制、现代教学要求、西方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董静芳 《教育史研究》2007,(3):28-31,53
本文论述了晚清留学教育的概况、原因、特点,并分析了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即:扫除了教育近代化的心理障碍;促进了近代新教育的发展;开辟了留学教育的道路;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人力保障;推动了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立;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王建军一所谓教科书近代化,指教科书为适应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变革。它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传统教材的格局,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引进教科书,并结合新学制而力图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之朝着科学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近代...  相似文献   

19.
《新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杂志之一。它积极宣传杜威、孟禄等的教育改革思想、推动"六三三"学制的酝酿形成、倡导"教育独立"运动等,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思想源之一,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由"模仿日本"向"取向美国"的转型,影响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调适了政府与民间的教育诉求,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江南储材学堂是甲午战后兴办的颇有特色的学堂之一。作为一所兼外国语和技术实业性质的综合性学堂,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分级学制的滥觞,在早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该学堂的创办背景、开办情况及历史影响,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