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中的《琐忆》,在1995年6月第2版时有两处标点作了改动。其一是将“‘真个姓唐,’我说”中的逗号改为句号;其二是将“‘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里的后一逗号也改为句号。对于这两处改动,笔者不敢苟同。先说前一处的标点。在“真个姓唐”之后是用逗号好还是用句号  相似文献   

2.
教学唐弢的《琐忆》之后,想说句题外话,就是从《琐忆》中体味鲁迅先生语言幽默的分量。 (一)寓庄于谐 警策震悟 读过《琐忆》的人都知道,鲁迅曾代唐弢受过,而唐弢当年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无名小子”,因此在初遇鲁迅的境况下惴惴不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事情却“一切可都出于意料之外”,因为当鲁迅得知唐弢“真个姓唐”之后说,“哦,哦,”“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并且说着,就呵呵地笑了起来。一个人的姓是一个人一生的标记符号,本不存在“姓过一回”的事。鲁迅偏说他姓过一回。这又谐又趣的语言,顿时使处于紧张状态中的唐弢“心头积集起来的疑云,全都消尽散绝”,并且感觉到鲁迅先生是这样的“平易近人”。这就是幽默的力量。幽默是一种心理机制,当人处于困难或尴尬境地时,幽默不仅能自我解脱,而且也可以帮助别人渡过难关,达到心理安宁。使人际间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让人感受到说话人的温厚和宽容,从而达到高层次的相互理解,沟通思想,融洽感情。  相似文献   

3.
人物对话中,常常带有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这些感情,除选用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不同的句式表达外,“呀”、“哇”、“啦”、“哩”等语气词,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可小觑.鲁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相似文献   

4.
《琐忆》(人教社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一文,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叙述,语言畅达、情文并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保留篇目。但文中也有一些小毛病,斗胆指陈如下:1.标点方面①“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从“如何……如何……如何……”句式看,“如何脾气大”和“爱骂人”之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②“‘唔,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后一个逗号应作句号。③“‘真个姓唐,’我说。”句中逗号应作句号。2.词语方面①“正当想见而又不敢去见的时候,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却不期…  相似文献   

5.
一、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3分) (A)干涸(h色)闲暇(xl么)侄桔(gao) (B)炽(zhl)烈檄(x互)文鞭答(ehl) (C)愤慈(也色n)缔(dl)造鞭挞(t‘) (D)真谛(dl)酗(xi6ng)酒渝(dan)然[答1(C) 二、下列标魔中加点的字各有四种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 1.《察今》(A)察看(B)明察(C)视察(D)观察[答](B) 2.《原君》(A)推究(B)究竟(C)原意(D)原因[答】(A) 3.《甲申三百年祭》 (A)典礼(B)追悼(C)祭文(D)祭奠t答](D) 三、在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5分) 1.鲁退先生连佗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了”“真卜姓唐,”我说(。)‘·哦.哦,”他看…  相似文献   

6.
姓什么     
佚名 《课外阅读》2007,(3):22-22
有这么一对父子,姓何,一年四季结伴在外做生意,父子俩将江南的丝绸贩往关东,又将关东的药材贩往江南,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天,父子俩又到了关东,晚上住宿时,同室的一位客商问那父亲:“先生,贵姓?”做父亲的连声回答:“免贵姓何,人可何。”那客商“哦”了一声,又朝那儿子问道:“小兄弟,你贵姓?”儿子朝自己的父亲看看,长叹一口气:“唉,我姓可。”  相似文献   

7.
曹石珠先生是《修辞学习》的老作者 ,我作为该刊的老编辑 ,读过石珠先生不少精彩的文章。记得 90年代初 ,《修辞学习》开展“无标点文字”讨论时 ,石珠先生是积极撰稿者之一。前不久 ,石珠先生将他的新著《形貌修辞研究》清样寄来 ,嘱为之序。尽管我手头压着的任务很多 ,鉴于石珠先生是未曾见过面却神交已久的朋友 ,更鉴于看到石珠先生所写的材料中 ,强调说明他的《形貌修辞学》和《形貌修辞研究》两书 ,都是始于他对标点符号的研究 ,尤其是在《修辞学习》开展“无标点文字”讨论后 ,受到争鸣的启示 ,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成的 ,既然与《修…  相似文献   

8.
曾经亲历个笑话:姨家要上初中的表妹突然郑重问我:“哥哥,你姓什么?”“我姓鹿。”“不对呀?”表妹一脸疑惑。“怎么不对?”我诧异道。“我大姨(笔者母亲)姓林,你怎么姓鹿呀?”此言一出,让正在做活的姨哈哈大笑:“妮子你傻呀,我也姓林,你怎么姓殷呢?”“哦,原来孩子要跟爸爸姓的呀……”表妹正色着,却弄得我在一旁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9.
标点王国的国王在城门上贴了张告示:“标点王国自即日起向各界人士开放,欢迎大家到标点王国观光旅游,参观学习。”告示贴出的第二天,首批“学生旅游团”便光临城里。多处安家的小圆点“请问,你们是‘中学生旅游团’吗?”迎候在城门口的小圆点笑盈盈地接待王国的第一批来宾。“是呀!”同学们惊奇地望着这小圆点。“欢迎你们来到标点王国。”小圆点彬彬有礼地说,“我是国王陛下派来接待你们的。让我来当你们的导游吧——保证你们满意。”“哦!小圆点,谢谢你。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巧改标点     
使用标点,不可随意而马虎,因为同样一句话,标点不同,语气和声调是不一样的,有时意思也会发生较大改变。请看:“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这几句文字相同标点不同的话,朗读的时候,语气、声调是不一样的。第一句有“口欲言而嗫嚅”的恳求的意味;第二句是一般的表述句;第三句有一种斩钉截铁,下了决心的意味;第四句是反问句,表示讲话的人并不想跟着走,或者对于跟着走感到怀疑。正因为标点符号有着上述作用,生活中也就有了不少巧改标点的佳话。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  相似文献   

11.
外国语练习     
学外国语发音和语法非常重要。现以“先生”一词举例说明。日语:“先生”读音“森塞”。称呼人姓在前,如李森塞。英语:“先生”读音“密斯脱”。称呼人姓在后,如密斯脱李。俄语:“先生”(同志)读音“达瓦力师”。称呼人姓在后,如达瓦力师李。法语:“先生”读音“牧绪”。称呼人姓在后,如牧绪李。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读者分清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了解文意。郭沫若先生如是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人教社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郑成功,有孙中山,还有诸葛亮,穿着八卦衣。”粗略一看,没什么错误。反复咀嚼,便觉“还有诸葛亮”  相似文献   

13.
“标点很要紧。如果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这是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过的。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文章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标点部有其独特的功能。标点教学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分支。摆正标点教学的位置,对学生进行及时、必要的标点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标点教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青蛙生病     
青蛙先生生病了。青蛙先生想起好朋友蛤蟆小姐,他要给她打电话,请她来陪自己聊聊天。青蛙先生拎起话筒,拨了一个号码,铃声响了,话筒里传来一个声音:“喂,这里是松鼠家,您找谁?”青蛙先生忙说:“哦,对不起,我打错了!我是青蛙先生,我生病了,想请蛤蟆小姐来陪我聊天。”小松鼠说:“蛤蟆小姐的电话是1145。哦,你生病了,等我晾好了蘑菇,我会去看你的。”青蛙先生又拨通了电话,铃  相似文献   

15.
漫谈标点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使用标点,则是帮助我们把文字记录得更正确更精密。使用标点要恰当,要注意格式,否则不仅不美视,而且会妨碍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一行文字的开头,不能出现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感叹号或破折号。这犹如一个人的五官,不能长在头顶上一样鲁迅先生曾说:“每行的第一格,就是一个圈或一个点,很不好看”。现在这种“头顶圈点”的格式,太常见了,需要注意纠正。同这种“头顶圈点”相反的情况,则是  相似文献   

16.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想”之后的标点使用比较混乱。这里结合课文中的例句谈谈如何正确地使用“××想”后的标点符号,供同学们参考。“××想”之后的文字通常有三种情况,“××想”后的标点也随之有别。一、“××想”后的文字属于心理活动具体内容的再现时,“××想”后一般既用冒号又用引号。例如:  相似文献   

17.
标点虽不是文字,却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使语言文字记录得更加准确生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标点因素进行思维训练,这对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技巧,发展思维是颇为有效的。 一、想象补充,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有些标点蕴含丰富,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想象,补充其蕴含内容,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如《忆铁人》中有这么一句:“哦?……咳!”这是铁人从托儿所坐车回招待所的路上听向导说“那大嫂手上抱的是别人的娃,坐在地上哭的  相似文献   

18.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是一段极其精彩的文字,不少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课本和古代散文选之类的书籍都将其收入,烛之武说辞中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一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后一分句的解释是“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句末标点是句号。这个译释和标点被很多课本和选本普遍采纳。对此,我有一点不同看法。我认为,应把“敢”解释为“岂敢、哪里敢”,句未标点相应改为句号,翻译为“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利,我哪里还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呢?”这样标点和译释的理由是——1)更能体现烛之武的机智善辩。这个设问一方面能够引起秦王的注意,引导秦王思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传奇者流 ,源盖出于志怪……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 ,谈祸福以寓惩劝 ,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因之 ,许多研究唐传奇者 ,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唐传奇的“文采与意想”方面 ,其“纾牢愁”、“寓惩劝”的功用则被忽视。卞孝萱先生的力作《唐传奇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从唐传奇与唐代政治的关系入手 ,发掘隐在唐传奇文字背后的史事 ,文史互证 ,触类旁通 ,为唐传奇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成果。唐代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但许多或有目共睹、或不可告人的政治矛盾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0.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民间传说颇多,而屈原的生平事迹,最早见诸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中有关屈原的传文,曾入选高校文科教材,并成为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范文,题为《屈原列传》。在这篇教材中,第二自然段有一处标点和文字,却让人读不通,弄不懂,往往难倒了先生,糊涂了学生。高中语文课本这段文字及其标点如下:上官大知……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原平。[11上官大夫这段话中的“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实在令人费解。这个问题历来使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