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使阅读更有效果?笔者提出"说读"的理念,说读就是把读的内容说出来,提高阅读的留存率。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整本书阅读的学科定位,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综合施策,"书单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说读式"整本书阅读进课堂,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相融合,开展好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之"课程内容"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当今高考的大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每个语文老师最为头痛的事。笔者以为,可以利用语文课的引导,利用视频和原著的对比分析,利用粗读和细读的对比评价,利用写读书笔记的四种形式,与学生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完成整本书阅读。这种模式就是"一看两读两评一写"四步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求已经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上升到课程建设上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建构的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在对整本书阅读价值的界定上直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采取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策略,着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读促写",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界长期流行的读写观。近年来,有学者指出"以阅读为本位"的传统读写观存在着各种弊病,并提出了以写作为本位的新型读写观及阅读教学观。与传统的"阅读本位"相比,"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的"说"和"写",更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更能激发出学生的言语潜能,更有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言语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整本书阅读教学必须姓"整",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是教会学生读整本书。据此原则,对程翔、王君、肖培东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探求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途径:首先,通过导读,为学生搭建知识支架,激发阅读兴趣;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创设互动情境,促进生成;再次,在学生读后铺设交流台阶,将学生引向更开放的世界,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读写绘一体化"是基于"做中学"理论,站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立场,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出发,通过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全过程,把"读、写、绘"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读促写,向读导写,读写结合,读思并重,从而助推整本书阅读指导迈向课程的"快车道",最终实现提高阅读素养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它指"课题导读""单元串读"和"以写悟读"这三个阅读教学环节。"课题导读",指引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单元串读",指教师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以写悟读",指通过引导学生写话或习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冠楠  王芳 《教育》2022,(11):80-81
相比以往教材,统编教材更加强调整本书阅读,通过编排"快乐阅读吧",推荐了整本书阅读的书目.但佳作不止于推荐,阅读不惑于无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改善课本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两张皮"的窘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研读课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与分析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以五(上)快乐读书吧《中国民...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写作的灵魂,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与表现。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弃阅读而求写作则"纸上谈兵",弃写作而求阅读则"无的放矢"。只有切实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才能真正落实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真谛,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整合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信息,泛读成为广泛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正在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阅读整本书不仅仅是中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小学生也需借助整本书的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都比较认同阅读整本书的  相似文献   

11.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教师怎样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点教从而有效地将名著阅读引向整本书的深处.全面呈现《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采用在关键处点教的方式,通过"名家点评,唤醒感受""整体把握,概括比较""嚼出精华,落笔沉淀"三个教学策略或环节,让学生读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开阔,从而将《朝花夕拾》的阅读引向更深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3,(67):30-31
<正>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这些问题时,答案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个观点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有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既然阅读不仅仅为了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呢?这就要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出发进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概念,最早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随后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教育部门在2001年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指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并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进行了重申。同时,为了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推广"整本书阅读",增加了"名著导读"等环节。但是,由于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书籍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时,其特点、学生阅读学情以及教学任务都有所不同,这也导致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全面、有效开展。本文将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讨初中阶段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措施,希望为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出发,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呢?一、拓展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局限于课本。教语文,不应只教语文教材,而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  相似文献   

15.
<正>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新中国成立以来整本书阅读不在语文教育课程框架内,2000年以后,儿童阅读蓬勃开展,把儿童文学引进小学语文教学。或许有人问:在孩子读了大量的一篇一篇的文章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让学生读"整本书"呢?整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一、为什么要开展儿童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6.
支持学生整本书阅读的DELC模型以"立路标——配任务——给方法"为课堂范式,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效果,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目标地"读进去",有感受地"读出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品质,实现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以往的课本篇章式教学,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进而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培养,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改变学生阅读碎片化与零散化的现状,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研究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中"阳光读书吧"这一板块为例,探讨在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搭建独立学习意识。随着阅读教学的深入推进,阅读碎片化、浅显化、细窄化等问题开始出现,因此教育界提出了"读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观点。以初中阅读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如何渗透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课改实践中,阅读备受关注,而在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尤为重要。"整本书阅读"以阅读整本书为理念,鼓励学生透过"整本书阅读",感受完整的生活图景。"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境遇,以及人文、社会思想等。从顶层设计,突出整体理念,在推进实施中融入整合思想,从提升阅读质量上强调整理意识,来促进"整本书阅读"科学、有序、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87):64-65
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以写促读"为切入点,从"写在阅读前,让学生焕发阅读的兴趣""写在阅读中""写在阅读后"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以写促读模式引导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旨在于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而轻松构建起阅读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