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文字工程"。对于学生,提到"作文"二字,多会脑子"短路",或者干脆上交一份"机械产品"。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享受,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方法。这段路风雨兼程且丰富多彩,我和学生一起收获着、成长着、享受着!  相似文献   

2.
田明  李峰 《甘肃教育》2012,(22):5-8
这是一种散发着质朴醇香的教育,"尊师重教"是她的呈现方式;这又是一种流淌着生命气息的教育,灵动内敛是她的精神内涵。从"一个不能少"到"每个都教好",再到"每个都学好"的朴素办学历程,诠释着甘州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真谛,描绘着甘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人风景。张掖市甘州区的教育就这样浸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徜徉在丝绸古道上。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甘州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成才被大家称为甘州教育"活地图"。就是这个"活地图",在"两基"国检绘图时,却犯难了。"经过几轮学校建设,很多学校校址  相似文献   

3.
裤G不酷     
商场门口正在举办一场"比酷"比赛。一座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后面,竖立着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比比谁最酷"五个大字,舞台两侧分别摆着两只黑色的大音箱,里面响亮地播放着有  相似文献   

4.
在对一多关系的阐发中,方以智提出了"十错","此十错者,实五对也",它们分别是一多之间的对舍、对摄、对入、对夺、对即。"一"是收摄之际放藏着的吾心,"多"是放藏之际收摄着的万物。一多在相错中透显出五重情境:"对舍"是心物之间、天人之间的断裂与坎陷,"舍"境其实是生命中的险境;"夺"境是在坎陷之"舍"境中催逼出来的,一多在"对夺"中走进对方,达及"入"境。"入"境是收摄着走进对方,"夺"境是放藏着返回自身。"舍"境在"对夺"与"对入"的交错中得到克服;在"摄"境中,收摄着的"一"从自身出发,"观"入自己的"离析"中,并在观入离析中确证自身;虽说观入离析的过程总是被收摄在背后的"一"中,但收摄着的"一"却始终是在"离析"中透显出来的;"即"境乃是一种"全神全迹""全张全弛"的境域,它就蕴涵在舍、摄、入、夺之中。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80、90后中流行着一种"小清新"现象,从衣着品味到摄影音乐电影等各个方面,"小清新"更是引领着一股潮流。本文把现代"小清新"一说结合古代"芙蓉出水"的美感进行赏析评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石仓契约》"安着"一词的意义及其断句问题,认为"安着"为"安置、坐落"义,位于地点名词后面,构成"坐落+地点名词+安着"的句式;"坐落"和"安着"两个同义动词出现在同一句中,大概是受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足球趣事     
《中学教育》2007,(10):64
足球在这一组画中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它象征着快乐,象征着生活。而我们的青少年却在与足球有关的"趣事"中遗憾着、辛酸着、苦恼着、无  相似文献   

8.
种子的力     
前几天,妈妈拿回来三颗"神奇豆",这三颗"神奇豆"都是粉红色的。再仔细瞧瞧,上面还写着字,第一颗上面写着"天长地久",第二颗上面写着"爱永恒",第三颗上面写着"老鼠爱大米",下面还画着一只可爱的老鼠和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9.
一种镜像,两个系统 正如成人文学世界存在着"主流"与"民间"两套不同系统的文学一样,现在的学校存在着两套不同的教育系统,一套是"体制教育系统",另一套是"自我教育系统".显然,前者属于体制培养人才,后者则属于"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艺术强烈冲击着传统艺术创作方式,召唤着接受者以自身的实践方式和行为方式建构作品,追求"此时此刻"或"身临其境"的"在现场"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在场"和"临场"两种形式。考察新媒体艺术的"在场"性和"临场"性艺术体验及其实践,窥见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特征,这一新的审美特征消解着传统的艺术审美方式和审美观念,彰显着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贫困、落后、土气、简陋等元素与村小一直伴随。在村小期间,我换了三个学校,在一次次的坚守与坚韧之中,我和村小的师生们经历着"三新一亮",经历着"六有工程",经历着"两免一补",经历着校安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一所学校的校长能否培养成就一批优秀教师,直接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简言之就是"成人之美"。校长的"成人之美"是校长工作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校长应自觉、主动地承担起"成人之美"的责任,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扮演好设计师、铺路工等角色。同时,让每一名教师能实现成就自己的愿望,体现着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着一种担当精神,做到有规有矩,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对临夏话虚词"着"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尝试结合一定的句式加以探讨,进而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对"着"的各种用法加以解释。临夏话中"着"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层次。一方面保留了"着"除完成貌标记之外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全部用法,一方面又多了语气词用法和表"…的时候"两种新用法,为"着"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让教师诗意地成长",隐含着两层意思:既要引领教师"成长",还要富有"诗意".如何理解"诗意"的含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诗意"一词,既包涵着对管理者人格修养的要求,又包涵着对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重庆大同实验学校位于渝中半岛CBD核心圈,是一所闹中取静的"书香校园"。走进大同实验学校大门,拾级而上,一块镌刻着孔子的"礼记·礼运·大同"的古色古香的巨幅牌匾映入眼帘,昭示着学校独特的"大同精神"。  相似文献   

16.
"哗……哗……"瓢泼大雨冲刷着大地,冲刷着路边的梧桐树,冲刷着整个瑟瑟的秋天。此时,记忆中的那一幕又一次在这秋天的岸边搁浅。曾经有一个"笨笨"的班主任,他似乎没有一  相似文献   

17.
"着"字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助词"着"的虚化问题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着"的虚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分两部分:一、"着"的虚化机制;二、"着"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书里蕴藏着快乐,书里蕴藏着思考。经过你我的阅读,我发现"生活"经常与"书本"一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相似文献   

19.
王秋冬 《语文天地》2011,(24):49-50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与教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在那里可以发出知识溪流。"这句话寓意着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也隐含着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就是这个"源泉"引领着同学们走进知识的  相似文献   

20.
"外公,你快一点儿啊!"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拿着棉花糖的我冲他喊着。"哎呦,外公老了,都追不上巧巧了。"他一手撑着腰,一手抚着胸膛气喘吁吁地应和着我。我跑到他身边,扶住他,咧开嘴冲他笑着说:"外公不老,外公一点也不老!"他宠溺地揉着我的头发,慈祥地笑着。蓝天,白云,老人,少女,这一幅画面定格在永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