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弊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及治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指出,目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现实弊端主要体现为:机构设置"中间大底层小",基层县、乡镇政府职能弱化;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基层乡镇权责失衡;简单套借上级政府机构职能定位,有职能无标准;相关制度法规弹性大,专项规范制度缺乏,基层规范制度不细化等。提出: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机构设置,平衡基层政府管理权责,大力发挥非政府机构组织的作用,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制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标准,加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制度法规建设,逐级细化相关制度规范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强国构建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认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具有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制度、措施推动,同时也面临着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内容单调和运作机制不畅等现实问题。应以体育强国的构建为契机,改革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完善服务内容体系,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翟斌 《体育科技》2023,(5):59-61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文章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重困境和治理向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研究指出,新发展阶段,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重困境主要体现为管理体制、制度法规、融资机制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其治理向度归结为:优化政府职能,完善供给模式;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基层制度;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激励机制;厚植顶层设计,完善组织体系;优化治理模式,激励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发展阶段,增强四川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擢升为国争光贡献度、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成为四川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四川省长久以来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命脉所在,对于其新发展阶段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剖析了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指出现存的现实问题:人才培养“战线过长”,项目布局不合理;优秀运动员培养管理体制单一,运行机制滞后;学训矛盾极为突出,退役安置异常困难;科研助力处境堪忧,科技保障亟待优化。在层次结构分析结果基础上,为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对策建议:优化选拔机制、革新培训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体育科技、加强政策支持以及完善安置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对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建设进行研究,梳理和总结了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建设概况,探讨了其成功经验,针对我国体育智库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体育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大体分为政府型体育智库、独立自治型体育智库、高校附属型体育智库三类,发挥着知识和权力沟通桥梁、体育决策民主化平台、体育政策落实监护人等功能;政府的重视扶持、坚持研究独立性、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运行机制、严格的行业管理等是其发展的重要经验;最后根据体育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从体育智库的法之根基、术之利器、权之制衡、道之要义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建设进行研究,梳理和总结了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建设概况,探讨了其成功经验,针对我国体育智库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体育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发达国家体育智库大体分为政府型体育智库、独立自治型体育智库、高校附属型体育智库三类,发挥着知识和权力沟通桥梁、体育决策民主化平台、体育政策落实监护人等功能;政府的重视扶持、坚持研究独立性、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运行机制、严格的行业管理等是其发展的重要经验;最后根据体育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从体育智库的法之根基、术之利器、权之制衡、道之要义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攸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大局。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机制创新与改革显得十分迫切。研究认为,"以钱养事"机制能有效规避以往机制的不足,既能发挥政府的主导性,又能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但"以钱养事"机制改革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市场还未发育、遭遇改革阻力、经费不足、政府供给动力不足、农村居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等。要进一步通过"上下联动",推进体育行政服务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加大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投入、不断拓展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增加农村体育文化传播渠道、降低农民参与成本,完善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大力培养农村体育服务人才等措施来使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探索后冬奥时期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机遇与现实困境,并提出建设路径。机遇:区域优势奠定基础、产业环境逐步优化、冬奥遗产多维普惠、政策支撑不断夯实。困境:跨区共建机制羸弱,政策协同机制滞后;产业融合渗透不足,新兴产业元素缺失;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基础配套设施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建设路径:深化区域共建机制,完善政策协同机制;促进产业融合渗透,注入新兴产业元素;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系统分析冰雪体育旅游与村寨文化融合发展的价值与现实挑战,并提出推进路径。冰雪体育旅游与村寨文化融合发展价值:产生“1+1>2”的业态融合效应;形成资源互动、优势联合的效益;立足怀旧和文化记忆,留住乡愁。现实挑战:系统规划不完善,开发状态零散;运营机制不健全,消费意愿疲软;保障措施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资源利用效果差,文化展示不够。推进路径:强化理念,合理规划,建设和谐高效的融合系统;体系优化,模式创新,建立互惠共赢的运营机制;完善制度,精准施策,形成动态可调的保障机制;明确理念,文化坚守,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南通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其困境:体育相关管理职能模糊;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及供需错配;体育人才资源单一紧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虚化。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下提出发展路径:鼓励多元组织参与治理,提高管理能力;畅通居民体育表达渠道,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有效运用体育人才和引进数字化平台,发挥政府资源整合能力;完善农村体育文化,维护体育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学科建构路径理论,对中国体育学演化历程进行全局式的考察,并在同一理论框架下和西方体育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学演进未经历"问题研究形态",直接进入"研究领域形态"进而演化为"学科范畴形态";社会需求是中国体育学演进的第一驱动力,哲学思潮的影响贯穿了中国体育学整个发展历程,求知欲和学科间协同作用对中国体育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增大;中国体育学是以综合性学科形态出现并演化,改革开放之后稳定的学科制度保障了学科理智充分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学学科体系;中国体育学学科建构路径在时间轴上和西方体育学"学科范畴形态"相并联,中国体育学"应然学科"的特征更加明显;西方体育学演进呈现出"汇川成海"的特征,中国体育学演进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问题予以研究。认为:发展乡村公共体育服务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生态宜居的重要举措、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面临服务数量不够充足、服务地区非均等化、服务方式相对单一、服务决策缺乏民主、服务法治建设滞后等发展困境;提出增强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方式、健全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自下而上决策机制、加大乡村公共体育服务法治建设工作力度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借助偏好、公共选择与供给侧相关理论,对上海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偏好进行探究,认为其实际供给与居民切实需求存有一定差异,表现于场地设施等方面;发展困境体现在"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较少考虑需求者的利益诉求,需求偏好的动力不足、渠道不畅。因此,构建上海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偏好耦合机制应包括供给决策、需求表达与供需评估等内容,为其良性运行奠定机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本研究对惠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需结构失衡、供给内容单一,体育设施管理缺位、利用率不高,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与农民体育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持续高效的供给。旨在可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体育事业一贯的价值追求,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不均衡,与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差异化,公共财政投入二元化,资源配置非均等化。应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供给与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分享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借助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该文就供给侧改革中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问题,展开了较为充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适度地向以"供给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内在逻辑性。为此,在阐释供给侧改革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内在关联,在明晰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目标、重点任务及相互关系基础上,就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路径及其政策选择等,提出一些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扩大有效供给,降低低端供给,甚至是无效供给,以保证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共建共享视域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共建共享聚焦于参与主体的"全民性"、过程涵盖的"共建性"和目标锁定的"共享性"。以共建共享为行动标杆,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影响实现共建共享发展的一些困境:发展缺乏动力源、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匹配、参与度低、共享水平不高以及供给不规范等。应采取合理化的发展定位、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精细化的发展策略、以内生秩序转型推动村民的诉求表达、加强区域资源的科学调配、完善多元共建规制和协商对话机制等突破困境,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共建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