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晓红  高凡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0):136-142
[目的/意义]梳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对现有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及经验。[结果/结论]结合新环境、新理论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拓展数据素养、元素养等教育内容;从学习者的学习出发,寻求"MOOC"翻转课堂"等适当且多元的教育模式;提出应抓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新机遇,关注信息素养教育新动向的建议。(请作者仔细核对摘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李玲  王钧钰  陈超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7):143-148
[目的/意义] 回顾五届欧洲信息素养教育大会(ECIL),为国内同行了解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参加ECIL的亲身感受并结合历届会议资料与相关论文分析,从会议概况、与会国家分布、会议主题和研究热点、会议交流形式以及中国学者与会情况5个方面对会议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ECIL平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即聚焦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应用、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领域、延伸信息素养的相关概念、丰富信息素养教育的服务对象、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国学者通过参加ECIL展示了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最后,建议中国信息素养教育界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借鉴ECIL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隐私悖论是一种新的社会信息学现象和“特殊”的隐私披露行为,通过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隐私悖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方法/过程]检索并整理国内外隐私悖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定量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外隐私悖论的研究主题、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据此构建研究流程框架,最后讨论未来研究展望。[结果/结论]隐私悖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研究内容的细分程度、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多样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基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交叉学科视角,从拓展应用情境和细化研究内容等综合角度来深入探究隐私悖论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有望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数据素养是高校图书馆员当前应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国内外都在持续探索适合的馆员数据素养培育路径。我国在此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调查和研究国外开展的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育实践案例,归纳经验启示,有利于为我国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提供借鉴,提升培育质量。[方法/过程]选取国外12个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案例,结合3P教育模型和传播学5W理论,从培育前提、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启示。[结果/结论]构建普适性的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模型,基于此提出思考,从培育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与引文追溯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内容详读与分析,分别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主题归纳。[结论/发现]将国外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潜力与局限、旅游服务、旅游模式、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测评五个方面;将国内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关系、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资源建设、服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五个方面;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发展建议。[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国外研究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总结高校图书馆隐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分别采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通过文献计量与主题分析的方法,对其发表时间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并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近5年热度较高,研究主题主要包括隐私问题、隐私态度、隐私保护措施等3个主题。隐私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用户信息采集、个性化数据服务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展开分析。同时,学者们还广泛研究了图书馆员和大学生对隐私的态度,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关注点。此外,对隐私保护措施的研究涵盖了政策文本、技术保护、保护指南和隐私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为隐私保护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未来该领域仍需不断探索,可以通过扩大研究范围,关注其他群体观点,进行综合性和长期追踪研究,以保护用户隐私并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安全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隐私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运用定性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信息隐私研究起源及发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呈现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信息隐私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结果/结论]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隐私披露行为、新媒体环境下信任对社交网络用户信息隐私行为的影响和不同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隐私行为等内容;国内研究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行为、不同社交媒体用户信息隐私关注和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保护等内容;研究趋势主要围绕移动新媒体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态度和信息隐私披露行为、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披露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及隐私保护机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梳理总结国外代表性公共图书馆儿童环境素养教育的先进实践,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环境素养教育提供借鉴思路。[方法/过程]在调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参与儿童环境素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环境素养的概念与内容,对4所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构建公共图书馆参与儿童环境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结合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强化顶层设计支撑、实施多元培育策略、遵循内在培育机理及重视培育效果评价4个方面阐述国内公共图书馆优化儿童环境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译晗  赵艳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2):136-143
[目的/意义] 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出版研究与实践现状,归纳热点研究主题,总结当前实践进展,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与网络调查法,对近十年国内外图书馆出版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结论] 在对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比较分析基础之上,从丰富图书馆出版研究、完善图书馆出版机制、提高图书馆出版服务能力、融入学术出版生态系统、提供学术出版版权服务5个角度提出对未来我国图书馆出版研究与实践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图书馆出版研究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盼盼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5):140-148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文献,为未来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CNKI数据库,系统收集关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研究主题,并进行论述。[结果/结论]将现有的研究成果按主题分为5类:国内外实践经验研究、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探索、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与应对、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评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指南的制订现状及现有的图书馆服务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外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指南文本进行分析,为我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指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指南的制订提出建议。[结果/结论]指出我国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指南应由权威机构进行制订,要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可行性、谦和性,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明确规定问责制,各个图书馆应制订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和用户隐私保护影响评估机制,同时着力提高馆员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周琪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2):143-148
[目的/意义]立足于我国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建设的实践,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7所高校或机构在国内知名的MOOC平台上开设的35门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展开调研,对照最新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互动与反馈等方面分析国内信息素养MOOC建设的现状。[结果/结论]通过对我国信息素养类MOOC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研究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宏观规划,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和网络调研方法,分析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和发展规划进展,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宏观规划的原则要点,深入探讨新时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规划的核心体系构成。[结果/结论] 新环境下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宏观规划,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进入新的阶段提供科学规范和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数据素养内涵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对科学数据素养概念的界定与内涵结构的把握,是开展科学数据素养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基础。[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素养理论、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在国内外数据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基础上,界定"科学数据素养"的核心内涵,剖析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类型素养的源起背景和能力要求,建立科学数据素养的内涵结构体系。[结果/结论]构建了以科研工作流程和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为基础的过程结构体系、以新型数据环境下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结构体系,并将数据行为过程与数据培养目标有机联结与统一,构成了科学数据素养过程-目标结构体系,明晰了科学数据素养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具体实现路径,为科学数据素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针对我国科研工作者获取国外学术信息过程中涉及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与防范策略,并探讨大数据与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及其实现隐私保护的可行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外学术数据库平台网站的访问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库平台除了在其自身网站中插入收集用户信息的脚本外,还存在使用第三方平台脚本对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收集的情况,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挖掘其关联性。[结果/结论] 通过大数据技术,科研用户访问国外学术数据库信息可为数据库商及其合作伙伴或政府机构所获取利用,致使科研用户的隐私信息发生泄露的风险,从而导致个人安全问题、财务问题,甚至国家安全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以现象学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为主题,对国内外代表性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加深对此方法的认识,为后续图书馆学者开展现象学及其他定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方法/过程]通过广泛的检索策略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基于图书馆工作的现象学及现象学方法、现象学与扎根理论研究法、民族志方法的比较、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实践等内容,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结果/结论]研究认为现象学方法目前应用范畴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素养中的现象学;图书馆人员信息服务工作中的相关实践经历;知识管理、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互动研究;人的信息行为与技术的交互研究等方面,最后总结出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步骤、难点与挑战及策略建议,以丰富图书馆工作研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介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约翰·普福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做法,总结其实践经验。[方法/过程] 梳理国外高校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案例,阐释普福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特色与研究意义;介绍普福图书馆在线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情况,解读其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设计,剖析其面向教师的批判性信息素养实验室项目的实施背景、工作思路、具体步骤、关键技术以及服务推广措施等。[结果/结论] 普福图书馆的实践为图书馆大规模宣传并推广服务,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思路,在角色定位、环境构建、科学规划3个方面对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