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福建客家文学萌芽于唐宋时期,出现了以郑文宝、杨时、罗从彦为代表的诗人,邓肃的诗和词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元、明时期是福建客家文学的生长期,各个客家县都涌现出了许多诗人,郝凤升、赖世隆、丘弘、李世熊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清代是福建客家文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文人团体,对诗文理论也有所探索,画家上官周、华喦等人的诗歌创作也堪称一绝。近代是福建客家文学的演进期,张际亮、丘复的诗歌为客家文学增添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新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看,宁都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宁都客家文学有悠久的历史,创作成果丰富,客家文学品质纯净,出现四次创作高峰,并呈现独特的客家文学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传统"和"新质"融于一体,是评价一部文学史著的基本价值标准。历来文坛时见对单篇作品的评价,鲜有较系统的客家文学史著述。《客家文学史纲》就其文学史观、文学史体例等,均是"传统"的,与已有的"传统"文学史文脉维系相融,就其文学史内容而言如对客家文学的界定、文学地理学的考察视角、客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及对历代客家作家作品的评述与考辨、闽粤赣台客家文学的比较研究等,又是有"新质"的,为中国文学史撰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长舌巷》,凸显了程贤章以勾勒现代“文学客家”为己任的使命意识和关注平民百姓的悲悯情怀。作品不仅显示出程贤章创作前进的步履,还孕育、催生了“文学客家”理念的问世,为客家文学的创作、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课题,为当代客家地区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文学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学是一种地域文学。它包括客家文人文学与客家民间文学。它凸显了浓郁客家情怀与客家情调;描绘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生存环境;深刻地蕴含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而被认同。客家文学映射了客家社会的乡土性与客家特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6.
笔者依据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①及人类的演化②,触发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理论(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泛化"与"特化"之间并非绝对的拉锯,而是存在的质量多寡。依据历史发展历程分作三时期:泛化、特化不分时期,泛化时期,特化时期。客家文学的泛化,对"客家"概念是空泛、浮泛的呈现,缺点在无独特性,不切实,优点在具有普遍性。客家文学的特化,则标举出客家文学有别于其它族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学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展现者,同时也是客家人对现实的思考。客家身份的认同是客家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种主题不仅成为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客家身份认同是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9.
沿着文学媒介的技术演进轨迹,考察文学从孕育萌芽、生长繁荣,到出现转型直至发生新变的发展历史,明显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几次重大的传播技术革命,直接带来了文学表现媒介和文学传播媒介的变革,从而引起了文学形态的发展变化。在此意义上,一部文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学媒介演进史。充分认识文学发展的这一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可以为揭示当前文学研究范式由文化批评转向媒介批评的必然性和应然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台语文学"应包括客家文学,但鉴于鹤佬话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客家话,故客家文学只好另张新帜。客家文学今后要得到健康发展,在强调族群独特生存境况下形成自成一格的文化个性的同时,决不能由此割断与汉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更不能把客家话拔高为所谓"台湾民族语言"之一种。要凸显客家意识写作,而不能把用客家话写作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从"左联"到"十七年",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呈现影响扩大趋势,且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转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苏联文学的光明梦"在中国文学40年代转折时期片面继承与强化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2.
2010、2012、2014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家的对话》( I、II、III)收录了会议的演讲稿?在这些会议上,汉学家、中国学者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现状、翻译过程、中外文学差异、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建议?翻译家的对话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翻 译选材?目标读者定位、翻译策略、译作传播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区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文艺,苏区文艺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原则和文艺大众化的方针。中央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两块革命根据地,两个苏区的文艺无论是理论来源、指导思想、文艺制度,还是题材与体裁、表现手法、创作群体等,都具有同质同源的属性,但由于地域差异、地位差别,两者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中央苏区文艺相较于鄂豫皖苏区文艺,理论体系更加系统,文艺制度更加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创作队伍更加庞大,人员更加专业,影响更加深远。苏区文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所进行的文艺理论与实践活动,其经验与教训对后来的延安文艺及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在经过"接受——疏离——反思"的历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反映论、政治化、人民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开展的文艺“反修”,一方面以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为标准,对苏联当代文学与文论进行批判,同时又重拾苏联斯大林时代的某些传统文论观点,作为批判的理论武器,从而形成对苏联文论的“逆反一错位式”接受。当年翻译出版的《苏共领导下的苏联文化革命》、《作家的创作道路和文学的发展》、《勃列日涅夫集团关于文艺问题的决议和言论汇编》,以及国内高校编写的文艺理论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问题》,就体现了这种对苏联文论的接受特点。梳理这段历史经验,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正确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也有助于认清中国文论存在的问题及错误根源。  相似文献   

16.
欧洲直到近代才开始真正接触中国文学,虽然此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译介的范围却是全方位的,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欧洲学者希望通过中国文学来洞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配合远东传教的同时,用以改革自身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纪德《从苏联归来》一书发表后,影响波及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多种声音并存不同,该书在中国的反应比较单一。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强势,中国知识界对纪德该书描写的真实性普遍表示出质疑,并持批评态度。即使有少数同情理解纪德者,其声音也迅速淹没于抗战之中。《从苏联归来》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史,显示出个人主义、艺术自由和批判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的匮乏。  相似文献   

18.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唐诗中表现牧童丰富生活、塑造牧童鲜明形象的"牧童诗",不但蕴含着创作者一个不易为人觉察的精神家园,而且也为今天的小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童真世界。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为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是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三次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热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在建国后的50年代,第三次在1978年以后。“五四”时期,域外儿童文学译介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上世纪50年代,在泛意识形态影响下只有苏联和东欧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译介进来。改革开放后,出版的大量东西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我们懂得了儿童文学应有的本体特征、美学内涵和地道的品质与真谛,中国儿童文学才汇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大众文学走了一条吊诡的路线。新文学发生后它被贬抑而至边缘化。革命文学及左翼文学诞生后,尤其1942年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大众文学的艺术形式成为新的美学追求。在当代文学发展的60年间,大众文学基本分为两个时期:前30年是一个对大众文学的转译和政治文化赋魅的过程;后30年则是打破文学一元化、大众文学渐占上风并祛文学政治文化之魅的过程。大众文化/文学的众神狂欢的时代在世纪末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