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通过角色期待、抚养方式、游戏互动等渠道,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性别角色的稳定性和性别角色恒常性的形成。同时,也影响儿童自我概念以及未来婚姻观和社会归属感等性别角色内容的发展。因此,应该努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加陪伴互动时间、利用社会支持等手段,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正确形成。  相似文献   

2.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分析,阐述了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优势和培养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必要性,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他人”。父母与子女直接自然的亲密、频繁交往,便构成了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社会适应性、性别角色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虽然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初入社会、接触社会的启蒙期.教师如能通过研究运用同伴交往、群体建设、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科学而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将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科学引导青少年性别角色合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儿童从生物因素为主要特征的自然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内容,如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性别角色的获得等等。而其中性别角色在幼儿健康人格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现以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调查情况的个案为依据,侧重分析了家长、教师、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提出了“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儿童”的教育策略,并对双性化人格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性别角色对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伙伴”,陪伴着学前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极容易认同电视媒介传播的性别角色,从而影响自身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电视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明显的刻板的消极的影响,应在性别角色设置、特征定位、家庭和社会观念熏陶等方面采取有利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发现,性别角色虽然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基础仍来源于生物因素.由此,本文选取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因素进行概述和分析,分别从进化原理、遗传基因、激素影响和性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性别角色发展的机制,客观、辩证地评价各理论流派的理论学说,以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校生活对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开拓了儿童视野 ,为他们走入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成长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儿童而言 ,社会化的首要内容又是性别角色的形成。因此 ,本文主要从教师队伍、教材内容、伙伴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学校生活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一、教师队伍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勿庸置疑 ,教师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性别构成、对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学生两性角色分化的重要因素。儿童走进学校后 ,教师是他们除家庭成员之外的第一批经常接触的成年人 ,…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对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形成兼具男女优势人格的双性化性别人格,在儿童双性化人格的形成中,父母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的关系的量的研究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程度,从而推动儿童双性化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这种传统文化就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运用广播、影视、小说、戏剧等形式,凭借奖励、惩罚等手段,使男女儿童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而性别角色也就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个性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除了受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能够高效地而又非常系统地把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因此,它在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龙双燕 《海外英语》2015,(1):193-194
语言社会化指出,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接受相对应的价值观,形成相应的性别角色。该文详细介绍了语言社会化和性别角色两个概念,并从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家庭模范的影响作用。该文指出家庭规约的影响及儿童自主的观察模仿,都有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知识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过程.要求教育者从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势;对儿童读物和教材中的角色人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尊重儿童的兴趣选择,打破男女界限;创设健康文化环境,减轻社会文化压力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为性别所束缚.  相似文献   

15.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玩具是儿童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益智健身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儿童对于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的认知。玩具主要在男女性外貌、人格特质和社会角色三个方面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塑造,并同时影响着儿童成人之后的休闲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7.
靳松  黄干 《考试周刊》2013,(30):167-168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性别角色形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差异的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模仿学习以及伴随自身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大众传媒存在的角色定型,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所传递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性别角色认识、教材文本中人物角色、学校精神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本文对性别角色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分析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发现,性别角色虽然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基础仍来源于生物因素。由此,本文选取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因素进行概述和分析,分别从进化原理、遗传基因、激素影响和性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性别角色发展的机制,客观、辩证地评价各理论流派的理论学说,以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