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呈现出研究主体的复杂性。因研究者各自的价值归缩,精神取向,思想资源和学术意趣不同,造成了学界研究群体中观点的彼此对立或价值判断的多元并存状态,形成中国当代后学研究的多样化走向。在这种多元化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推进者的声音值得注意,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是:张扬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调从中心走向文化边缘,坚持后学理论思想探源性研究,关注而上学的命运与后现代实在论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掀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和一种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观上的解构思想,为反思和重构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由知识传授走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倡导多元,这是教师角色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在学介被简称为后学(post-ism)研究。这一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问题研究观点各异,取向不同。本在对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艺问题加以反思中强调:后学研究不仅要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分析那些客观研究的观点,还应该对后现代推进观点加以梳理,对客观研究加以总结。要弄清“后学在中国”这个多维多面的问题,只能在学术公正的历史平台上认真地考察各方的观点,对那些严肃的研究加以首肯,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和想当然的滑过问题边界的做法,加以实现求是的审理,才能使反思有其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在学界被简称为后学(post-ism)研究。这一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问题研究观点各异,取向不同。本文在对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加以反思中强调:后学研究不仅要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分析那些客观研究者的观点,还应该对后现代推进者观点加以梳理,对客观研究加以总结。要弄清“后学在中国”这个多维多面的问题,只能在学术正的历史平台上认真地考察各方的观点,对那些严肃的研究加以首肯,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和想当然的滑过问题边界的做法,加以实事求是的审理,才能使反思有其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西方后现代文学的美学特征、美学价值和审美走向来探索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美学思想,希望能给后来研究者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哲学似乎已经过时,但这并非思想进步的表现,而是缺乏思辨的结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后现代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过时,而且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在思想的共时性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同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不能把后者的负面影响推到前者头上;在思想的历时性上,后现代主义哲学并非对"现代性"的简单否定,不能在想当然的思考中陷入非此即彼的假问题中。正确认识和发展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对人类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后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至今众说纷纭,作为历史范畴、文化范畴、思想范畴广泛流传.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已有不小影响,我们对待后现代主义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成旭梅 《师道》2009,(3):37-38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出现,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问题上产生了裂变,当下理性和价值受到质疑,人们处在了一种因价值缺席而虚无而痛苦的“边缘处境”。进入21世纪,中国在后现代里走向泛娱乐化时代。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想、哲学文化思潮,它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现代教育领域,为当代中国高校道德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本文从后现代视角和教育理念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后现代主义的四大走向,以及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诸多困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合理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有益价值、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对西方的简单、封闭、僵化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无情的鞭鞑,提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本文拟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促成了人们关注内容的一次转换,由现代主义的关注自身转向关注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反对追求“普适性真理”,认为它是不可到达的地平线,但对“他者”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允许存在有价值的原则和思想;关注意义和公平,认为人类是互相联系的生物,我们对他人具有最基本的责任;关注具体特定的关系,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两者是辨证的统一。关注关系的思想,加强了心理学对个体文化背景的重视,使心理学出现了关注各种“文化关系”的趋势,从而促进了对心理学作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人文学科性质的全面理解;关注关系的思想突出了人的创造性,采取了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方法论思想,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关注关系的思想认为具体而特定的关系才是心理学建构的基础,从根本上促进了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关注关系的思想认为人是意义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促进了研究倾向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源于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思潮,但其理论主张的极端批判性特征却导致后现代主义陷入自身矛盾的泥潭。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力养成的关键阶段,在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出现令人担忧的问题。避免后现代思潮的消极影响,提升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有待于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主义丰富的思想库里,有着诸多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但由于它们散见于各种后现代理论的文献中,且没有一以贯之的体系,因而准确把握较为困难。认真分析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后现代主义和谐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启示,将有益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潘新民  张薇薇 《教育学报》2006,2(4):18-21,96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幼儿德育新理念--后现代视野下幼儿园德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思潮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文化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检讨。课题组从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反思我国幼儿道德行为的发生及其教育的机制,在幼儿园德育目标、课程内容、方法策略、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发生有其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主旋律中,幼儿德育有许多不同的变奏:重公平优于重谦让;重智慧优于重伦理;重实际优于重说教;重感受优于重推理。只要教育得法,幼儿的价值观、道德观会随着教师的主导价值发生改变。在幼儿德育目标上,应提倡异质多元,坚持价值导向;在德育内容的筛选上,应重视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在德育方式上,应关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法如游戏、辨析、讨论、角色模拟、故事新编等;在师生关系上应推广平等沟通、观点碰撞、求同存异,从而开辟开放、和谐、自由、高效的幼儿园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拼贴画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解读拼贴画艺术现象,可以加深对后现代小说内涵的理解及西方后工业社会下人的生存状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的较为激进的社会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它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并就如何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心理学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暴露无遗。加之后现代文化思潮强有力的冲击,心理学的现状与前途令人担忧。心理学研究者必须分析后现代文化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挑战,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困境及其根源,并从方法多元化、重视理论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统一、加强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去探索,寻求走出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大学校园里充满了后现代文化现象。这些后现代文化现象并逐渐从物质层面渗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中,致使大学生荣辱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针对这个现实问题,以及大学生思维的后现代趋势,对大学生需采取一些有效的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