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谈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专家调查指出,有16.7%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障碍问题呈上升趋势。其中少年(初中生)为13.76%,青年初期的学生(高中生)为18.7%,青年(大学生)为25.3%,女性青少年重于男性青少年,农村青少年重于城市青少年。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严峻的,它严重阻碍着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际之间的正常交流。  相似文献   

2.
章剑和 《教育文汇》2004,(10):17-18
据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分会介绍,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理有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据一项调杏发现,有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障碍问题有较大的上升趋势。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严重地阻碍着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樊青 《陕西教育》2011,(7):23-23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称.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网络成瘾已经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价值观低俗、突破道德底线、心理扭曲、自我意识淡薄、少年犯罪率上升等问题层出不穷。这里,我谈一下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一些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这种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分析体育锻炼改善和调理心理障碍的基本原理与独特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类型和各类体育运动的特点提出改善和调理心理障碍相应的运动处方.以便患者有效的消耗因患心理障碍所积聚的大量的心理能量,打乱患者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最终使患者达到身心平衡,实现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和SIMH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等测试工具测查了1127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1984年和1997年)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的差异。研究发现:(1)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为25.20%。(2)1997年的青少年学生各类心理障碍检出率明显地高于1984年的青少年学生,并在初一、初三、高二3个年级段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家长采取“以压为主”、“支配”、“溺爱”、“经常打”的教育方法、过重的学业负担、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是导致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在个人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并且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而中小学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等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且呈一种上升趋势。据北京市心理咨询研究会主持的心理调查表明,北京市学生中有严重心理障碍不能坚持学习的占全体在校生的2%,而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占全体在校生的16%。由于青少年学生中较广泛地存在此类问题,其严重性也日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8种表现形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消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建立约束机制,加速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亿人超重,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有2200万患有肥胖症.我国青少年学生中肥胖患者发病率:女生从3.38%上升到7.18%:男生从2.75%上升到8.65%.肥胖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和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对促成自身身心发展正常因素的接收进行堵截,阻塞并产生的排他性。众多事实表明:心理障碍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本文试就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萍 《教育革新》2010,(10):25-25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980~1984年间.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对国内12个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中度和重度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已达到13%左右。进入90年代后。问题显得更加严重。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验课题组1993~1994年对数万名中学生科学检测,发现有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厌学、焦虑和单相思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抑郁症、强迫症和恐惧症等重度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急剧演变,社会原有的平衡机制被打乱,社会形态日益复杂,诸多问题由此产生。青少年中出现的以强暴手段或其他危险方式对人或物施暴为特征的暴力行为剧增便是其表现之一。据司法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986年青少年抢劫犯罪比1985年上升27.2%,1987年又比1986年匕升43.7%,1994年上半年比1993年同期上升了4.9%;广东省1992年青少年暴力型犯罪较1985年大幅度增长,其中抢劫案上升了123.5%,杀人案上升了75.2%,伤害案上升了73.9%。近期在全国各地校园连续发生的暴力事件更是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之一。青少年暴力行为泛滥成灾,成为了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青年少年心理问题进行社区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为此,应该尽快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社区控制系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社区控制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部分高中毕业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发生很大变化的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和个人角色,适应不良,产生了心理障碍,严重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根据调查资料反映,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据最新的统计,我国的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大多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20%~30%的家庭中存在着心理、精神问题,而出现问题的大多数也是青少年。现实生活里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学校教育更要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特征为过于兴奋和兴奋不足,这两种心理状态是由主观,客观两方面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要克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1.恢复性的心理训练;2.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3.增强自信心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7.
赵健雄 《家庭教育》2007,(10S):11-11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近公布了《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调查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易建 《教学与管理》2002,(12):20-2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18岁以下的网民占了我国上网总人数的15.1%,而对网民职业分布的调查中,“学生”的比例占到了23%,是所有职业中人数最多的。诚然,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交流及娱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上网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而脆弱,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性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19.
罗增梅 《甘肃教育》2006,(10A):35-35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并相继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面对进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这一重大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深入探讨。同样也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认真思考的课题。1997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上海市5000多名儿童和青少年中作了一次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有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的学生高达27%。在学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学习心理障碍。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消极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苏娟 《广西教育》2008,(20):23-2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同时,初中生(23.2%)、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如何引导中学生戒除网瘾,日益成为值得教育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