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编者按]坂元昂先生是日本教育工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962年他在日本《学习心理学》杂志9月号上刊登论文,首次提出"教授工学"、"教育工学"等概念,并且提出"从教育现场发现教学法则",并以"系统"观点对这些法则"组织化"("组织化"从汉文角度可以理解为"结构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教育技术学的简洁定义与研究重心的转移。首先,从日本教育工学谈起,指出学科定义变迁以及坂元昂教授对教育工学的理解。其次,参考坂元昂教育工学理论模型图,归纳教育技术学理论模型——教育技术圆柱体,并概括学科简洁定义——教育技术学是支援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再次,说明简洁定义不提及"支援学习过程"的缘故。最后,从理论模型、简洁定义的角度,审视学科研究以促成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红 《职教论坛》2008,(10):41-43
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分院“工学交替”的实训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中职教育“工学交替”的实训教学思路与“工学交替”实训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的基本形式、“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总结了“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的工作效果,力求探索出符合我国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实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李占军 《职教论坛》2006,(18):34-36
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思路及与“工学结合”实训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基本形式、“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总结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工作效果,力求探索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实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5-11
2017年为中日建交45周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日本教育工学会正式签署学术交流协议。为深入了解中日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研究团队于日本教育工学会第33届全国大会期间对该会会长铃木克明教授进行了专访。铃木教授指出,日本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评测工作迟缓,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在学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理念,期待通过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以国际化的刊物和会议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并通过学会的活动对于当前的研究热点开展更为深入的教育实践研究,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继续发展和推动中日教育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军 《职教论坛》2006,(9X):34-36
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思路及与“工学结合”实训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基本形式、“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总结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工作效果.力求探索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实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学术讨论会(91·北京)于11月5日~8日在北京举行。 这是新近成立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举办的首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广播电视大学、电化教育馆、高等学校和有关部委的电化教育研究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单位以及首都高等学校的代表出席了讨论会。应邀出席讨论会并作学术报告的还有日本教育工学总协会会长坂元昂教授、美国教育技术协会前会长罗伯特·G·海尔博士、香港教育技术与传意协  相似文献   

8.
正值紫荆花盛开之际。华南师范大学迎来了中日两国教育技术学界的一次盛会。11月21—22日,“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在该校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隆重开幕,来自日本教育工学领域的19位代表和我国10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代表,以及该学院110名博硕研究生和100多名教育硕士聆听并参与了10场基调演讲及4个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和跨越式的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呼唤扩展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将“工学结合”上升为一种教育制度、一种育人模式、一种教育思想。新形势与新要求期待创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使“工学结合”体现出市场运作新特征、工学交替新特征、产教互补新特征、现代教育新特征。既为高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日本教育工学会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商定,第三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于2009年8月7~9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会上近20位中日两国顸尖级教育技术学者将同与会人员共同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主题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校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11.
刘鹏翔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19-20,74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谐教育"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应培养出既有较强技术能力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起点的特点,回顾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程,将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前期阶段(电化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的逻辑起点总结为借助媒体技术的教学活动和借助技术的学习活动,并进行了简单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理念和技术都是从国外引入并逐步加以本土化的。国际交往对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我国首次全方位关注教育技术国际交往的研究,其意义就更为重要。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当前的主要途径有国内师生出访交流,国外学者来华作报告、进行合作交流,对国外学者进行专访对话,学者赴外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举办国际会议,以及翻译国外著作等。10年来,随着国际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其研究越来越广泛并走向深入,主要集中在学科发展、远程教育和学习模式等10个领域。这些国际交往使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研究领域得到拓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规范。评估10年的国际交往,今后更应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提高交流实效,重视国际项目合作,避免停留在表面或流于形式,要以一种平等合作、批判性、包容性的态度进行国际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是专业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关之间学术交流越来越多,合理而有创新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专业的优质发展。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与统计法对美国16所知名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了分析。以94定义为基准,从五个范畴入手,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横向和纵向探讨了美国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设计、开发、应用类课程较多,比较注重实践、学术研讨会和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我国在此专业领域应该借鉴美国之优势,来促进中国教育技术快速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关注和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是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在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公平关系的基础上,对“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构建”和“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两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松本龟次郎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献身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40年。预备教育是中国留日学生必经的教育阶段。在中日关系风谲云诡之际,他通过创办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来直接教育留学生,并以出版日语学习教材的方式间接指导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日友好及为邻邦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目标。松本龟次郎以自身微薄之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日友好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私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古代朝鲜、越南、日本最为典型。中国古代私学的教育思想、私学大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私学的独特类型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早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是教师知识范畴中讨论的重要知识之一。PCK的背景、内涵及其演变对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化改革;促进“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教师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联邦德国的教育系统先进而完善,其教育质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通过对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借鉴德国教育经验,加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