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龙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光明日报 3月 15日刊登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征稿启事中,特别提到龙文化。中国的文明史连绵不断直到如今,是世界文明古国中的孤例,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的“纽带”起了作用。所以不少学者都认为龙文化是全球华人的“脐带”,在中国古代文化起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统一的精神体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是中国文明史一直连绵不断的重要“纽带”之一。研究讨论和弘扬发展优秀的龙文化,对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振奋民族精…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与政策变迁、观念与思想整合以及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转换同构的演化视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建构身份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拓展育情场域,从而多维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的高度统一。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协和万邦”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家国同构”情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体系;以“重德贵和”传统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从历史文化的元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虽然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但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息息相通,它所反映出的许多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血管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拙文所能面面论及的,因此本文仅就它的核心精神做一探讨,以示正于大方之家。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是什么”一直是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人认为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忧患意识。这些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笔者认为,更能从整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根据新党章中对毛泽东思想的肯定,认为毛泽东思想是近代社会思潮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跨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揭示了中国革命客观规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劳动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崇尚劳动者的民族,形成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勤劳、奋斗、创新的思想观念。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观念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从政策导向、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代表精神修养,美德善行;“化”即万物之生存,变易。“文”、“化”合用,即指以文教化,它成为文化的本质和珍贵价值所在。围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融进了中华民族文化中许多有益的成分,围棋历史折射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解读围棋文化的过程就是化育心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经济市场化、文化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应更加注重改进德育的工作方法;同时,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的,也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可以概略地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变迁和发展而保留下来,足以影响人们良好行为的规范和制度,它造就着人们的从善心理和人格,体现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价值取向;它对中学生的德育培养,乃至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水浒》一书,积淀和储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历史文化意识,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伦理观念。概而要之,主要有:(一)“官崇拜”的民族文化观念;(二)以“和”为特征的群体文化观念;(三)以“孝”、“忠”为核心的向心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弘扬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张德水,徐素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因此,学校应把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传统美德主要是:爱国爱民的社会责任感;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笃志好学奋发有为的理想抱负;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价值取向;仁爱孝悌尊老爱幼的人伦意识;忠诚老实严守信用的诚信品质;立身重廉、廉洁奉公的廉耻观;勤劳节俭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尊师重教珍视人才的社会风尚;尊道贵德修身践履的重德传统。弘扬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培养“四有”新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荣辱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是中华民族形成社会赖以自我规范的重要德目。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荀子认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这种扬荣抑辱的文化精神,成为上至仁人志士、下至寻常百姓所认同的基础性伦理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早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只有大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坚定人们的政治信念,维护政治稳定;才能促进社会成员有效的政治参考,实现民主政治;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才能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世界优秀文化中国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任重道远。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夯实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胡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14-17,50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他最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认同,讲好“黄河故事”与百年党史相结合,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淬炼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谱系,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是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毛概”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美育功能、把握育人实效的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以艺术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的创新路径包括:在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红色文化,实现课程“艺术化”;注重充分发挥艺术特有优势,实现课程教学方法“形象化”;重视教学实践立足于红色文化与艺术表达,实现课程教学“体验化”;创新考核艺术方式及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思政课考评“科学化”,以期为提升新时代“毛概”课的教学成效提供清晰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面对当今的多元文化时代,我们仍然认为版画创作应以“二为”和“双百”方针为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时代的发展,创造性地走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版画艺术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绵2000余年,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当代外交也必然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三方面来探求儒家思想对中国当代外交思想及实践的影响,阐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发掘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