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首重理念以素质生成为本,表明教育目标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换,这一转换引发了教育着眼点在社会与人之间的重新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说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二重理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作保证,这是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它们相互派生、相互蕴含、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教育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本体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育的主体是人而非知识。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应该使现有的生存工具教育转向生命的本体教育。把教育和生命发展结合起来,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因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必然带来素质的核心性变化。通过教育要让每一位青少年都明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冷明祥一、全面素质教育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一)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现代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知识信息传递为主要手段,以教学双边交往为主要方式,不断增进人...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以人为本位”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 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和内在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人,是社会人的需要,即社会和人的发展观已从以“物质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以人为本”即“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这是人类全新的发展观。 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一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含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我国未来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亦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世纪人力…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要把人看做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做教育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目的(如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迫使学生就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看做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以积极的目光期待他们、赏识他们.一位家长这样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拥抱、赞美他,为他而自豪.”做老师的对学生何尝不应该也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 2 1世纪的一次深刻变革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应当有新作为。一、以人为本 ,在教学观念上创新首先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以学生为中心 ,即以“人本”为中心 ,把学生培养成“现代人”。其次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它要使学生通过教育训练具备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  相似文献   

8.
重视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形势的大势所趋,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以“情商”(EQ)教育为核心所展开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问题已越来越为国内外教育界人士所关注。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商”所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本属于素质的研究范畴。因此,高校应把“情商”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情商”的涵义 所谓“情商”是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人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最为重要的生存能力”(戈尔曼语),“情商”包括:对情绪的…  相似文献   

9.
当国家从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转向提高GNH(国民幸福指数)时,社会开始走向“以人为本”;当教育开始从服务于“上层建筑”、“生产力”转向培养“人”时,社会开始走向了人:当教育由培养作为社会工具的“政治人”、“经济人”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发展”的时候,社会才真正实现了“育人为本”。鉴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理解的工具化、抽象化.在国家提出“育人为本”的工作指针时,我们就更需要理解教育所指向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促进新课改的发展,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一、在教育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新课改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作为“独立人”的发展需求。班主任应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观。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班主任的育人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  相似文献   

12.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辞海》对“人”的释义为:1)人类;2)指某种职业或身份的人;3)每人。其对“本”的释义为:1)事物的根源或根基;2)重要的,中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包括所有的人、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人为本意味着,相对于世间万事万物,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具有主体地位和意义的,而不是其附属物。因此,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首先强调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主体,而非客体,更非工具,必须对人的基本权利普遍尊重,必须对“神本”“君本”思想扬弃与否定。其次是对公正、平等、人道、自由和法治等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努力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三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13.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而“新教育实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正在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化、具体化、系列化、大众化。[编按]  相似文献   

14.
“以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新课程目标突出以发展为本,实质上是把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闪烁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光彩,是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和关键。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精神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对具有“教师的摇篮”、“教育的母机”性质的师范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师范教育构建以“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相对立的。与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社会形态截然相反,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本位、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态,把发展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生产的基础上。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历史必然地具有至上的地位和至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活 《广西教育》2009,(11):32-32
儒家所强调的“人贵物贱”被认为是中国较早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当代人本思想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强调礼会群体利益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人际关系上,强调相互合作;在人格发展上,要求知情意的平衡发展。本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建立在以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立、学会关心和学会合作的成长为本”为宗旨的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首重理念以素质生成为本,表明教育目标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换.这一转换引发了教育着眼点在社会与人之间的重新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说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二重理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作保证,这是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它们相互派生、相互蕴含、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陈小华 《陕西教育》2011,(12):17-17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弘扬的一种美德。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其首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诚信教育自然不可缺.而且必须放在德育的首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管理理念。什么是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目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主要对象的行业,在教育领域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促进和满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宗旨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首先是安全工作,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当人的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或“非人”为本的。以外物为本的教育由来已久。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教育是以功名利禄为本。“学也,禄在其中”——这是文雅一点的说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直白的说法。这种教育价值观不绝如缕,绵延至今。在现实教育中,分数、名次、文凭、证书、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