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乃千古名篇。据《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这首词,已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背诵篇章中。但教材对“去棹”一词的注释似有两处不妥:一是对“去棹”一词的理解有偏差;一是对“棹”这个词的派生性质有误解。教材注:“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去棹”究竟是停船还是行船,是引申义还是借代义,试作如下浅析。《金陵怀古》的上片,作者侧  相似文献   

2.
“去棹”是“停船”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高语第三册必修)中“征帆去棹残阳里”一句里的“去棹”,课本注释为“停船”。思之再三,觉得此注不妥。首先,“去”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停”这一意义。查《古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对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征帆去棹残阳里”一句里的“去棹”,教材编著者注释为“停船”。思之再三,觉得此注不妥。首先,“去”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停”这一意义。查《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主编)、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个典雅的短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现略作解析。 “西风”在古诗词中常指秋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残照”与“残阳”“残晖”同义,指落日余晖。王实甫《长亭送别》:“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相似文献   

5.
北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历来被称为吟咏金陵的绝唱。其上阕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作为北宋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不但在政治上显示出杰出的才华 ,而且在文学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散文、政论文、诗和词等创作上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各自都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名篇。就词的创作而言 ,他的最著名的词篇 ,当推《桂枝香·金陵怀古》。在描写金陵的怀古词中 ,前无古人 ,至今也还没有人超过王安石的这一首词。词曰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六朝…  相似文献   

7.
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学习为例,抓住诗歌意象,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品赏词中景;借助关键字词,结合创作背景分析词中情;观照词史,从词作文化角度理解词作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游红梅 《现代语文》2006,(10):33-33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词体大约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引)的话,而苏轼则是人们历来公认的豪放词的创始者。虽然这以前,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已露豪放的端倪,但在词坛上站稳脚跟,而能与婉约派相抗衡者,则还应自苏轼始。在三百四十余首《东坡乐府》中,真正可称豪放词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不过它在词学史上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棹"?     
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5页注释瑏瑥说:棹是“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相似。”第95页注释⑦说:棹“原意是船桨。”棹究竟“似桨”还是“是桨”?同一本书的注释为什么前后不一致呢?查一查常见的工具书,发现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桨,如:1.《现代汉语词典》释“棹”为“桨”;2.《新华词典》说棹是“划船的长桨”;3.《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说棹是“船桨”;4.《应用汉语词典》释义同上;5.《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说棹是“广州等地方言,船桨。”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棹是“船桨”;7.《汉语大字典》释义同上;8.《古汉…  相似文献   

12.
秦朝末年,陈胜大泽乡密谋起义,第一步工作就是制造舆论,“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北宋中期,王安石所填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词中的佼佼者。据《草堂诗余》引《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清朝末年,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为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  相似文献   

13.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笔词《虞美人》可以说是千古绝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第三单元选入了本词。我在教学时发现教材注释对“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解释有失偏颇。教材第61页注释④犤··只是朱颜改犦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是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查《辞海》对“朱颜”一词有这样的解释:1.指女子美好的容颜。①《楚辞·大招》“容则秀雅,··稚朱颜只。”②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汝女娇朱颜。”2.指青春壮健的颜色。①李端《长安书事寄卢纶》诗:“··勿以朱颜好,而忘…  相似文献   

14.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5.
一王安石《桂枝香》乃金陵怀古名篇,词一出,连亦敌亦友的苏东坡也不得不叹服"此老乃野狐精也"。王安石作词不多,《临川集》附有歌曲18首,近代朱孝臧又从选本、笔记中辑得6首(一并收入《彊村丛书》),其中却佳篇不少,  相似文献   

16.
金陵,古地名,又名建业、建康、江宁、白下、石头城,即今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它逐渐失去繁华,成为诗人骚客寄慨言志的怀古话题。那些诗词名流,登临金陵胜地,便不免兴起满怀思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苦辛、家国之忧患,涌凝笔端,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阅读”第三单元就选录了两首咏金陵古都的诗词———刘禹锡的《石头城》(以下略作“刘诗”)与王安石的《桂枝香》(以下略作“王词”),一为唐诗佳作,一为…  相似文献   

17.
屈原《涉江》:“乘船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这句中的“吴”字,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南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吴谓吴国;榜,棹也,盖效吴人所为之棹如云越龄、蜀艇也。”二、东汉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吴,大也。言已始去乘窗舲之  相似文献   

18.
金陵,古地名,又名建业、建康、江宁、白下、石头城,即今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它逐渐失去繁华,成为诗人骚客寄慨言志的怀古话题。那些诗词名流,登临金陵胜地,使不免兴起满怀思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苦辛、家国之忧患,涌凝笔端,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新编按高中《语》第三册“阅读”第三单元就选录了两首咏金陵古都的诗词——刘禹锡的《石头城》(以下略作“刘诗”)与王安石的《桂枝香》(以下略作“王词”),一为唐诗佳作,一为宋词名篇,情景交融之笔法备异,而怀古伤今之情感相通。  相似文献   

19.
读淮海词,其中有一首《皖溪沙》现录于下: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照水有情聊整鬓,传栏无绪更兜鞋,银边牵系懒归来。此词明白如话,并不难懂,只读到“兜鞋”一词颇费寻思。《淮海居士长短句》(徐培钧校注本)一书对此词无释,似乎此词简单明了,读者望文即可知意。如此,照今人理解,“兜”做动词的常用义便是“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版)这倒使人疑惑了,鞋在脚上如何能去“兜”呢?莫非脱下来不成?这样解释未免有些荒唐。再查《淮海词筹注》(杨世明笺注本),对此词倒是解释了…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一)选编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玉案·元夕》:对这首词的思想分析,《教师用书》简析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后,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至于作者的思想情怀怎样贯穿在词作中,就没有具体地、深入地去分析。下面就作者的思想情怀,结合其相关的词句,做些解读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