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博客作为现代科普领域的新生力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模式,倡导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科学传播理念,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科学观的特征.基于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博客的特征进行解析,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博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作为重要的科学资产和公共信息资源,科学数据正在爆炸式的增长。因此,整合科学数据,完善科学数据 管理,实现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家农业数据共享中心平台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科学数据共享的对 策,认为科学数据的共享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科研资助机构相关政策的扶持。应充分重视科学数据共享 的战略地位,解决科学数据产权保护的问题,提升科研人员的共享意识,培养科学数据管理的专业人才,探索科学数 据共享的增值模式。  相似文献   

3.
贾鹤鹏  王大鹏  闫隽 《现代传播》2015,37(2):25-27,33
科学媒体化是近年来在科学传播领域广受关注的议题。本文梳理了媒体与科学关系的发展,阐述了科学媒体化提出的过程,并分析了科学媒体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媒体化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它对科学传播的挑战,同时对科学媒体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开展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媒体化现象促进科学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科学资产和公共信息资源,科学数据正在爆炸式的增长。因此,整合科学数据,完善科学数据管理,实现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家农业数据共享中心平台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科学数据共享的对策,认为科学数据的共享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科研资助机构相关政策的扶持。应充分重视科学数据共享的战略地位,解决科学数据产权保护的问题,提升科研人员的共享意识,培养科学数据管理的专业人才,探索科学数据共享的增值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放科学研究:基础理论、实践进展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梳理和分析我国开放科学研究现状,为开放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基于85篇开放科学文献评述开放科学的认知流派、内容体系、驱动因素、现实意义等基础理论;分析开放科学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机遇、角色定位与路径抉择;梳理国内外在开放科学政策、开放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期刊、开放科学出版、开放科学社区、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实践进展;对比国内外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分析我国实践的不足和全球开放科学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开放科学实践的若干举措;总结分析开放科学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开放科学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开放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已逐渐增多,图书馆可适当参与开放科学进程并拓展相关业务,世界各国虽然进行了丰富的开放科学实践,但依旧困境重重,未来应该多措并举,全面融入开放科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参加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592名中学科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考察了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及科学传播活动对科学精神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学科学教师更认同包括求实精神和探索精神在内的认识层次的科学精神,以及包括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在内的功能层次的科学精神。而对于与科研人员行为相关的人文层次的科学精神,如团队精神、平权精神、宽容精神,科学教师的认同程度较低。此外,科学传播活动能够影响科学教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报告、参观,以及动手实践等活动以降低科学精神的抽象性是教师对科学精神理解的影响机制。最后,讨论了科研人员作为科学精神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提出了加深或改变科学教师理解科学精神的可能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关联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数据等科学资源共享制度的初步建立催生了关联科学这种全新的科学研究支撑方式。关联科学核心词汇规范(Linked Science Core Vocabulary Specification,LSC)为关联科学的实现提供了技术路径,但该规范还需要优化和扩展。为了实现关联科学核心词汇规范的功能,还需要解决开放科学数据、科学资源版权保护以及用LSC将科学研究模型化的主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21):46-49
本文主要以科学知识分子的社交方式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与概括了不同时期的科学社交传播形态。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论证科学精英们通过社交方式与科学圈层以外的阶层的交往与互动,形成了科学游历社交、飨宴社交、家邸私人社交、科学风尚社交、科学权力政治社交以及数字媒体的科学公共社交等多种方式,从而进一步阐述科学精英通过社交跨界于其他不同领域,并进行交融与互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现科学教育改革愿景并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同面向所有学生的科学机构结合起来。非正规环境中的教育者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公众对科学、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本质的理解,而这是正规教育难以实现的。因此,非正规教育工作者自己需要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的内容,并有效利用非正规教育环境向公众传达上述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2005年以来国外有关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研究热点,总结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科学数据管理的方法与工具、科学数据共享、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科学数据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进展,并就推动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燕影 《今传媒》2012,(6):22-25
大众传媒作为科学信息自由交往的传播空间与手段,在由"对技术统治的批判"和"专业知识的民主化"两方面组成的科学民主化的进程中,扮演着科学情景视窗、科学-社会媒介、科学讨论广场以及政策议程推手的角色。随着科学传播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大众传媒将成为科学技术体系与公众互动有效介质,并将促进冲突性知识管理机制的形成,不断推动科学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环境中科学数据引用的实现路径及策略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数据引用是科学数据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尤为重要。本文面向科技期刊和科研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科学数据引用的态度、平台、动机、标注和描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阻碍科学数据引用的主要因素。随后,提出科学数据引用框架,指出了未来促进科学数据引用的三种路径和模式,即期刊的学术论文-科学数据引用路径、数据中心的科学数据库引用路径和科研人员的自引用路径。  相似文献   

13.
董雪 《新闻世界》2012,(4):88-89
科学传播历史悠久,但就我国而言,科学传播的范围、程度还远远不够,传统媒体受制于多种因素,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有可能使科学传播的困境有所改观。文章以科学松鼠会为例,依照拉斯韦尔所提出的"5W模式",对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试图对未来的科学传播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数据作为重要科研资源的价值和作用逐渐得到认同,元数据在科学数据组织、管理、共享等实践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从科学元数据的功能需求分析、科学元数据标准建设、元数据在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等方面的应用、本体技术等在科学元数据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国内外科学数据元数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时代,AI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从教育过程的教、学、评三个核心要素来分析,可分为融入教师教学过程的AI技术、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的AI技术以及为教学提供更加准确、公平的AI评估技术。AI技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新元素融入科学课程之中并赋能科学教育,则体现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层面,AI的各种技术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提供了新手段、新资源以及新机会。然而,AI的使用对科学教育的挑战也日益突出。一是在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教学结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二是在教学评价中,需要平衡科学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公平性,并避免进入一种新的“应试教育”。可见,如何让AI对科学教育赋“正能”而避免“负能”,是科学课程教师在科学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影响和作用的增强,对科学本身进展及其影响的报道逐渐成为新闻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尽管相对于财经、体育、娱乐等专题类新闻,科学新闻目前还显得较为稚嫩,但科学不断增加的影响力和从事科学新闻写作、传播的专业特性给了它生存的理由和发展的空间。国内外已有一些大学的新闻系开设了科学新闻专业课或科学传播课程,  相似文献   

17.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将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相关联,形成科学内容的完整体,使文献和数据共同服务于科学研究,成为期刊界、数据库出版商、科研组织等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以Elsevier出版集团的科学文献与科学数据关联实践为研究对象,调研其具体关联行为,深入分析四种关联方式,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界开展科学文献与科学数据关联提供有益参考.表2.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9.
程名 《东南传播》2012,(12):11-13
科学传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很多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科学传播处于"有反思"的科学传播阶段甚至可以构建"科学传播公共领域"。但实际上,以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为代表的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传播主体(媒介)远未实现这一模式,相反,还会导致离科学传播目的相去甚远的结果。科学传播的研究和实践者不应该盲目乐观,过分相信技术力量,要结合多种科学传播力量,促进中国的科学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20.
完善科学数据共享和管理体系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调研并梳理当前我国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学数据中心内部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资源支撑、数据规范、数据安全、数据共享、产权标示、交流合作7个方面提炼出我国科学数据中心运行的基本框架,为今后我国布局科学数据中心、推动其持续运行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