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本课程发展(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与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research),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或共通之处。在某些地方,如英国,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涌现与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Elliot,1997,陈惠邦,1998)。探讨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关系,尤其是,校本课程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行动研究的引进得到较好的解决,是很有价值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促进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我国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应用、课程改革、校本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探讨其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已经从外显的行为、技能和知识向更加深层的、隐含的,然而又是更加关键的深层认知领域转变。这些深层的认知领域构成了教师行为的深层行动指令,研究和改变教师的深层行动指令,成为促进教师发展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在一所小学进行了致力于改变教师深层行动指令的行动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论课程评价的方法论基础: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科研方法,始于社会领域,很快风靡世界教育界。作为课程评价的方法论基础,行动研究是以"参与"和"改进"为目的,针对现场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它在课程评价领域的应用,对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师作为课程评价的行动研究者,给课程评价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其间不免有对行动研究的一些误解和批评,我们要对此进行反思和重申,相信行动研究作为课程评价的方法论基础,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以台湾一所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发展为例,透过行动后的反思,重新思考校本课程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知识成长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一个案了解老师如何从一个生手教师变成专家教师。这个研究资料的搜集,最主要是透过参与者观察、教师课程设计档案以及教师教学档案的深度分析。研究发现,透过行动中反思以及行动后反思,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对话,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改变有深刻的影响;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对于教学知识的改变也有显著的效果;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对老师的教学知识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同样课程的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他们对学科知识及教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情境知识的建构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他们在PCK(学科教学知识)的组织和结构方面存在差异。为更好地促进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转变,可通过强化职前培训、进行教学反思、课堂观摩教学、实施行动研究等路径来促进教师PCK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进而实现其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与神经科学的连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该领域目前缺乏研究综述。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法,对2000-2022年67篇相关文献,围绕连接教师教育与神经科学的价值、内容、路径及行动四大主题进行综述。结果显示:二者连接的价值涉及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连接内容侧重教师获取神经科学知识;连接路径旨在实现神经科学知识转化,包括构建利益相关者协作对话和开设教师神经科学课程;连接行动以科学研究、合作交流和应用实践为主,分别体现在探索揭示教育教学中的脑机制,增加合作交流机会,将研究成果、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及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教师教育与神经科学两个学科初步建立连接,未来尚需拓展相关研究,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伴随着"科学的春天"而蓬勃兴起,30年来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方法论研究的范式形成与广泛普及(1978—1991年),不同范式的激烈竞争(1992—1997年),基本范式向多学科拓展(1998—2002年),技术方法论研究的崛起(2003—2010年)。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对CSSCI数据库中的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出近1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方法论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知识基础(1998—2010年)。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主题,本文基于"课程教学模式应由知识为中心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应由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资源为中心转变;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识(TK)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的TPACK测量和评估方式;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较少;教师TPACK和教师教学信念、技术信念相互作用且共同影响教师是否用技术来教学;积极参与设计、实施技术整合的课程是教师TPACK发展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策略,最后展望了TPACK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肯尼斯·M·沙科纳(Kenneth M.zeichner)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者研究。沙科纳曾任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教学与教师教育部负责人、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主任委员会委员。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而且将自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等专业实践的推进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对国外典型国家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应用模式有智能导师系统、个性化学习、精准诊断、辍学预测工具、教师分配自动化、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等;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在线课程、开设通识类课程、设置更多的研究生培养人数等),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知识的普及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文章以此为鉴,得到启示,提出了加快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UGS幼儿教师教育模式实现了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张教师通过反思改善实践,实现专业发展.高师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依据新“标准”改革培养方案并合理设计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在理清幼儿教师能力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课程;以反思与行动研究帮助师范生积累与提升实践性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对实践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远程教师在课行动研究中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以研究的姿态参与课程活动,为提高实践能力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者的参与意识。远程教师应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严格的反思,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主动研制开发者转化;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导师转化;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参与者与促进者转化;由学习成果的裁判者向学习发展的激励者转化。  相似文献   

15.
课程开发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其开发需要放在教师的职业背景中进行,从“学问中心”向“职业实践”转向,在课程中凸显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学习向获得教育智慧拓展,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向“行动本身”转变,课程实施超越“去情景化”走向“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模式课程发展是实践性和反思性的,课程发展与评估整合为一,教师在发展课程的同时以行动研究方式对自身教学行动进行评估。教师是研究者和评估者,通过课程发展与评估、教师成长及学生学习成效互动的过程提升课堂实效。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实践积极探索研究模式课程发展经验,总结研究模式课程发展理念和规律,基于知识有趣、易学和有用而设计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背景的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四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及行动研究不断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提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质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的课程素养及其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娟  孔庆 《物理教师》2005,26(10):7-39
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均要求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但当前在职教师的课程素养现状并不理想.加强教师课程素养需要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知识和课程能力着手,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培训、主体探究和课程行动研究等途径实现课程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高职教师的素质制约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和质量。高职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的课程意识;课程知识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精诚合作的精神;行动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技术增强型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专家型教师培养已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需要。文章从传统专家型教师培养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出发,引入了TPACK概念框架,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立足于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校本培训;基于设计的研究导向下的校本教研超越了行动研究中单纯的实践问题解决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