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被列为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参考教材。文章主要结合相关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以及个人的教学实践,对比分析此书的特点,谈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听了两位老师就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第一章第2节"极坐标系"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这两位老师均为一级教师,有着差不多的教龄;授课对象均为高二年级实验班,授课班级原授课老师为同一人.两位老师基于相同的《课标》和教材,面对着同层次的授课对象,但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和教学的效果等均有较大的差异,是什么影响着教师同课异构的差异呢?1986年舒尔曼提出了"学科教学知  相似文献   

3.
一部上乘之作──评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熊威在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由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主要表现在体例比较科学、严密,...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27日和28日,笔者与另外两位教师分别在福州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的三个班级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课题为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3中的"正态分布"[1].笔者在课后认真研习了另外两位老师(Y老师与F老师)的教学录像,发现在高尔顿板试验这一内容的使用上,三位老师的安排大相径庭.下面谈谈笔者对此的认识和理解.1同课异构中的"异构"——高尔顿板试验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杂志近期相继刊登了两篇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北京王老师的设计以学术之争"革命说"与"非革命说"为主线贯穿全课.江苏严老师的设计立足教材,紧扣课文.在笔者看来,严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我校D老师和安徽W老师在安徽某重点中学就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2节"功"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两位老师分别来自所在省的重点中学,均为一级教师,有着差不多的教龄;授课对象均为某校的高一年级实验班,授课班级原授课老师为同一人.两位老师基于相同的"课标"和教材,面对着同层次的授课对象,但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和教学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7.
余:程老师,您好。2000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您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它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想请您谈谈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8.
北方五省区师专教材《现代汉语》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一些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教学中使用.这部《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出版,改变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现代汉语教学长期以来借用本科教材的状况,适应了目前师专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师专中文专业语言课教材建设上,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笔者阅读了并且在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文庆 《辅导员》2009,(13):64-64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两节复习课。这两节课都是复习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1~Unit3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同课),由于不同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思路也就不同(异构)。综观这两节复习课,有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首先我对宋隽隽老师的说课内容作如下点评:宋老师的说课内容调理清晰,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说的特性.宋老师的说课对教材分析透彻,她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说清楚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体现了教师钻研业务的精神,也表现出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下面我再对蒋春英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1.
同一节课,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进行个人备课,由一位老师执教实施,在集体听课的基础上,老师们进行讨论、调整的磨课过程,再由一位教师备课、执教实施,其他老师再听课.这就是"一课两讲"的集体备课方式.本文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为例说明这种教研模式.所选教材为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司南版教材.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数学教育,存在这样的逻辑链:共识与愿景—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国标教材—教材单元—单一课时。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容易聚焦“教教材”,进而只关注本课时内容的重、难点。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眼光应该更宽广一些,可以通过审视教育逻辑链,回到源头去思考和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一次观摩课活动中,笔者与一位台湾来的老师同课异构。课后,一位观课老师问:“你们二人的教学目标分别是什么?”同课异构,两课的设计与观感虽大相径庭,但所用教材相同,理应教学目标一致,观课教师发此疑问是我始料未及的,但又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3.
杨海庆 《教师》2013,(10):48-48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曾撰文倡导我们的小学科学要向简约的课堂推进。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现场教学比赛,主题就是"简约课堂"。我和其他三位老师执教的课题都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谈谈自己对简约课堂的认识。《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有两个内容,一是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二是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上课的其他三位老师都是按照教材意图,分成两部分进行的。我在学习了喻老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使用和处理方式备受关注.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共同执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年轻教师教学设计新颖开放、大胆处理教材、课堂气氛活跃;中年教师尊重教材原貌,教学朴实自然、循序渐进.两位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再次激  相似文献   

15.
据我所知,8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中文系,一般是不开设“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的,这个方面的内容往往是放在“中国文学史”课的清代文学部分讲讲,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提一提。80年代初期开始,才有为数不多的高校专门开设“中国近代文学史”课,始有《中国近代文学史》之类的教材问世。但长期以来,还没有一部很好的近代文学作品选与文学史教材相配套,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鉴于此,较早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讲授中国近代文学的丘铸昌、程翔章先生,早就想编选一部既适合老师教又适合学生学的近代文学作品选。经过多年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甲)与一位特级教师(乙)关于六年级"认识比"的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功底和特色,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采。这两堂课让笔者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两种不同流派与风格,久久回荡于脑际。对比之余,颇受启发。一、同课异构教例片段呈现针对"认识比"一课中关于同类量比的意义建构,两位老师在引入和建构环节中分别展开了如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邓老师:您好!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也是作品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几年前,全国中语会曾与绍兴鲁迅纪念馆合作,召开过一次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我们还特意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在百草园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参与了某校数学教研组的"同课易构"教学实践活动,聆听了三位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一课。教材分"认识"和"应用"两部分。认识目标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活动,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该课碍的教材、教学内容虽巴基本定型和规范,但仍未完全整一,教学形武巴形成基本模武,但尚须改革。应从教材修订入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并辅之以一切辅助手段,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建设成为重点课程、骨干课程、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活动中执教四年级(下册)"旋转"一课(后文简称"课A"),虽荣获一等奖,但感觉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无独有偶,在次年的同项活动中,江阴市杨颖老师执教此课也获得了一等奖(后文简称"课B").对比同一课题的两次教学,我深感要上好一节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度的挖掘,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片段、分析及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