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推动商洛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为读者起着广告与导视的作用,其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持源语文化与地方特色,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应采取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应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餐菜名具有成熟而独特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对中餐菜名进行英译,只有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才能忠实反映菜肴的内容及特色。中餐菜名的英译,应根据菜品的独有特点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中餐菜名英译时,需坚持择优选用翻译方法、突出文化内涵、遵循翻译标准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餐菜名具有成熟而独特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对中餐菜名进行英译,只有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才能忠实反映菜肴的内容及特色。中餐菜名的英译,应根据菜品的独有特点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中餐菜名英译时,需坚持择优选用翻译方法、突出文化内涵、遵循翻译标准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商洛花鼓戏唱词具备中国传统诗歌思想、韵律、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其翻译可遵循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译商洛花鼓戏代表作《月亮光光》与《带灯》中的唱词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在选择词语、句式、语态与修辞格时,应尽量关照原唱词意蕴、韵律、形式层面的特征,力求译文尽可能地兼顾原唱词的"三美",使译文读者能够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江芳 《考试周刊》2009,(36):57-58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其菜肴名称丰富多彩,译者要了解每道菜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才能精准地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浅析了中国菜肴的英译原则与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化中最具特色之一的就是川菜。川菜菜名喜欢用象征,联想等手法使菜名鲜明生动,活色生香。由于汉英语言差异很大,川菜在翻译时应根据其不同的命名方式,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或汉语拼音加注"的方法。英译中应尽量包含菜肴的主材料,烹饪方式,调味等,使人一看菜名就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对天柱山风景区的公示语和主要景点名称的英译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主要存在用词不当、语言累赘、景点名称英译不统一、英译汉化等四方面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对旅游公示语和景点名称的翻译提出了相应策略,公示语的翻译可根据公示语的特点采用借用法、改编法和创译法,而对景点名称的翻译应根据命名方式分别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或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探讨旅游景点名称的一些英译策略,如直译、意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释义等。关联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为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提出一个翻译这类词的普遍标准:翻译旅游景点名称时,应选择在具体语境中最有利于读者获取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闽菜命名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闽菜的命名特点,把菜肴名称分为“写实型”菜名、“写意型”菜名、“半写实半写意型”菜名、“典故型”菜名、传统地方小吃名、药膳名等6种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命名类型的闽菜菜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直译/音译+注释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中式烹调是指运用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加工切配技术及烹调方法,对各种原料和辅料进行加工,烹制成中国风味的菜肴。烹调方法则是把经过初步加工和切配成形的原料,通过加热和调味,制成不同风味菜肴的操作技法。由于烹调原料的性能、质地、形态各不相同,对菜肴在色、香、...  相似文献   

11.
商洛地方特色饮食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为商洛地方餐饮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以宣传商洛特色饮食文化为出发点,以商洛特色饮食的历史民俗和文化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商洛特色饮食翻译的必要性。按照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借助奥运菜谱的翻译方法,归纳了商洛特色饮食及其菜品命名的写实性特点,总结出商洛特色饮食英译的几种具体实用的方法,并对商洛特色饮食中的某些菜品做初步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在吸收其他翻译理论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本类型理论,提倡翻译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这一理论,菜单翻译应归为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一方面要如实反映菜谱的烹饪方法、原材料等,另一面又要具有一定的审美特点,引起点单者的食欲。同时,基于其命名多样化的特点,中式菜单应采用直译、意译和音译为主,注释为辅的方式,对其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是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恰当处理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义蕴,是习语翻译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习语翻译应采用直译法,以确保移植译出习语文化义蕴的独特风貌和韵味,并依次提出了以下几种译法:借译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4.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关于直译与意译孰优孰劣,自古以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英汉互译中,语境、文化差异、译者理解能力与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意象美。古典艺术散文的意象的英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意象有利于提供给读者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符合读者的阅读目的和审美创新期待,有利于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汉语数字式新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面广,英译时必须视情况灵活处理。本文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探讨了数字式新词的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意译揉和以及意、形、音三者兼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作为熟语的一种,谚语反应了文化的精髓。汉英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在汉英谚语的翻译当中,经常使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兼用三种翻译策略,使得翻译更加忠实于原文,尤其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汉语四字格的特点,用较多的实例说明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并将其译文与直译译文进行比较,以体现四字格翻译所具有的优点.文章最后还提到四字格在广告语领域的妙用.  相似文献   

19.
Translation is a subject which needs to draw on findings and theories of other related subjects in order to develop andformalize its own methods. Stylistics is a borderline subject which has a great deal to offer to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Since a lotof problems emerging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stylistic analysis,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be role ofstylistic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deciding on methods of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and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po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