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还是教师自己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下面以苏教版六下第21课《莫泊桑拜师》为例,谈谈这一课给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老教师都清楚,旧的中学语文教材含外国文学的比重很小,且选文多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这是因为当时的《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思想内容好”尤其重要。具体到入选的外国作品,则“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删去了这样的提法,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下列出了10条,其中有“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质兼美”,选取了大量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蕴含道德之美、图画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采之美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以载道,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的因素和空间。语文教学应注重智育、美育、德育相结合,智育在于启迪智慧,美育在于陶冶性情,德育重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方能领悟到文章的真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8.
“文质兼美”是建国以来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含义却长期处于“摇摆”之中.“文质兼美”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选文标准,“合理虚构”是“文质兼美”的实践形态.在现实中,理想标准与实践形态之间出现偏离或矛盾成为必然,这种必然主要体现在:“文质兼美”的中立性与“合理虚构”的去中立性之间的矛盾,“文质兼美”的统一性与“合理虚构”的“骑墙性”之间的矛盾.不存在唯“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也不存在超“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文质兼美”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标准,永远走在完善“合理虚构”之路上.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本中收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何发现这些作品的美,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那么怎样取舍教材,突出文学作品的景物美、人性美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晓霞 《教育学报》2003,(12):12-15
本研究通过纵向梳理的方式 ,就解放后我国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历次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关于“文质兼美”选文标准的一贯制进行了反思 ,得出不能唯“文质兼美”而“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  相似文献   

11.
面对语文改革的新形势,本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提倡“三主”“三重”。一、以“导”为主。重在“导读”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过去语文教学从生字生词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讲来,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像解剖尸体一样,搞得支离  相似文献   

12.
李英 《中国德育》2005,(7):53-53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可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3.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怎样深入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预设好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确立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言语。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实质就是指其运用语言、表达交际的能力。因此“言语”应摆在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现在,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为我们进行“言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因此,引导学生涵咏、品味、鉴赏、学习这些经典语言,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作文教学的生命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需要与冲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作文教学的生命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需要与冲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7.
一、体会文本之“美”,充分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他们日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引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文本含蕴丰厚,教师不用心把握,难以深入理解.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语文课的效用必然要打折扣。因此,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精要正在于:反对“轻慢文本”,提倡“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入选的文章文质兼美,是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美育资源。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现结合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