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对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McAb),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对骨髓瘤细胞SP2/0与用猪囊尾蚴尿素溶性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获得了两株分泌抗猪囊尾蚴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2D_6、4F_(12)。其分泌的抗体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与包虫囊液抗原及肥颈绦虫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明所获2株均属IgG。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并鉴定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破伤风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破伤风类毒素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3株持续分泌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1E11、1G10。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1E12、1E11、1G10可以和破伤风类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杀鲑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6株分泌抗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单抗细胞株,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株单抗中IgM有3株,IgG1有2株,IgG2a有1株,且抗体效价为1:12800—1:51200,检测灵敏度为1.0×105—1.0×108cfu·mL-1。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单抗与其他病原菌都无交叉反应。但单抗5C7、7H6与杀日本鲑亚种有交叉反应;单抗8A2与无色亚种存在阳性反应。表明杀鲑气单胞菌亚种之间既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又有共同抗原位点。制备的单抗可用于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和亚种鉴定,为该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将纯化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六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六株单抗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四株属于IgG_(2a),后二株属于IgG_1。杂交瘤细胞冻存六个月后复苏,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检测马铃薯植物中马铃薯S病毒(PVS)的血清学方法,为我国PVS的田间调查和检测及无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技术。创新点:首次制备了抗PVS的高度特异和灵敏的单克隆抗体,并以制备单抗为核心建立三种能快速、准确、灵敏、特异地检测PVS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以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PVS病毒粒子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稳定传代并分泌PV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扩繁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获得单抗腹水,并以纯化的制备单抗为核心,根据血清学原理建立检测马铃薯植物中PVS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组织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issue print-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并对田间马铃薯样品进行PVS检测,分析建立的血清学方法检测PVS的有效性。结论: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五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PV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制备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马铃薯植株中PVS的DAS-ELISA、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三种血清学方法。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感染PVS的马铃薯植株呈阳性反应,而检测健康的马铃薯及感染其他三种马铃薯病毒的植株呈阴性反应,且建立的DAS-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马铃薯病叶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63 840和1:10 240倍稀释(w/v,g/ml)。田间样品检测结果发现,建立的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血清学方法可有效地用于马铃薯植物中PVS的检测,从而为我国PVS的田间调查和检测及无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双特异性磷酸酶(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是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家族中的成员既能对磷酸化酪氨酸去磷酸化,也能对磷酸化丝/苏氨酸去磷酸化.此外,它们还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磷酸酶信号途径(MAPK)中起重要生理功能.为了制备抗人双特异性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mAb),以DUSP18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e小鼠,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相应磷酸酶的mAb.用Western blot检测mAb对重组蛋白和细胞中天然磷酸酶的反应性,共获得6株可稳定分泌抗磷酸酶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双特异性磷酸酶的去磷酸化作用机理以及其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磷酸酶信号途径(MAPK)中的信号转导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建立热加工食品中α-乳球蛋白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检测方法。以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为抗原,制备抗α-乳白蛋白的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将以此蛋白作为包被抗体,构建双抗夹心ELISA方法。本方法标准曲线的IC50为360 ng/mL,方法的灵敏度为10 ng/mL。以尿素作为提取液可以大大提高热加工食品中α-乳白蛋白的提取率,添加回收率在76%~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该方法能准确地识别热加工的奶制品,避免了传统免疫方法在热加工奶制品检测上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番茄等植物中凤果花叶病毒(Pep MV)的血清学方法,为Pep MV的田间调查和诊断及其科学防控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技术。创新点:首次制备了抗Pep MV的高度特异和灵敏的单克隆抗体,并利用制备的单抗建立了3种能特异且灵敏地检测Pep MV的血清学方法。方法:以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Pep MV粒子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稳定传代并分泌Pep 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获得单克隆抗体腹水,并以制备单抗为核心,根据血清学原理建立检测植物中Pep MV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组织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issue print-ELISA)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利用田间番茄样品分析建立的血清学方法检测Pep MV的有效性。结论: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6株能分泌高度特异灵敏Pep 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分泌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植株中Pep MV的DASELISA、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三种高度灵敏的血清学新技术。三种建立的血清学技术检测感染Pep MV的番茄植株均呈强阳性反应,而检测健康番茄及感染其他5种植物病毒的植株呈阴性反应,且DAS-ELISA和Dot-ELISA血清学技术检测番茄病叶粗提液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 310 720和1:20 480倍稀释(质量体积比,g/m L)。田间样品检测结果发现,建立的血清学技术的检测结果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血清学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植物中Pep MV的检测。同时,本研究首次发现Pep MV已在我国云南番茄作物上发生流行。Pep M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灵敏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有益于Pep MV的田间调查和诊断及其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CAP)进行快速检测,以CAP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的CAP-OVA为包被抗原,CAP为竞争的半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最佳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0.25μg/m L,单克隆抗体稀释倍数为1∶32 000,酶标二抗稀释倍数为1∶4 000,最低检测限为1.01 ng/m 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80%和6.30%,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0.7x+66.042(R~2=0.996 9),建立了快速检测氯霉素残留的间接竞争ELISA法.  相似文献   

10.
制备并鉴定针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小鼠多克隆抗体.选取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ITCBE)做金属螯合剂,偶联Cd~(2+)及载体蛋白BSA、OVA,制备人工抗原并鉴定,配合佐剂乳化后以高、中、低剂量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获得较好的抗重金属镉离子小鼠多克隆抗体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获抗体的效价、敏感度、特异性.结果显示:小鼠抗血清效价均在10~(-3)~10~(-4),中剂量抗原免疫组小鼠抗体血清更加稳定、特异性强,利用该组多抗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标准曲线,M-3号小鼠敏感性最强,回归方程为y=0.1123x-0.1638,IC_(50)质量浓度为368.70μg/L,检测限质量浓度为25.53μg/L,该抗体除与汞离子螯合物的交叉反应率为72.58%之外,与Cu~(2+)、Zn~(2+)、Pb~(2+)、Cr~(3+)、Mo~(6+)、Fe~(3+)、Co~(2+)均无交叉反应.获得了能用于镉离子免疫检测的高效价Cd~(2+)多抗,为检测产品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培养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的抗体,一般通过杂交瘤细胞筛选分离出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由于其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故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及检测。图2、图3是癌症治疗和检测,图4是妊娠检测。图1:将分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很多不同的杂交瘤细胞,通过抗原和染料的独立检测,可获得产生指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一旦确定了杂交瘤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即可生产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再将其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2.
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饲料中的土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霉素 (OTC)属四环素类抗生素 ,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 ,但若用量过多 ,动物组织中也将残留一定量的抗生素 ,危害人类的健康 .为此 ,寻找一种简单、灵敏、快速、准确的测定分析方法 ,就成了有效控制过量OTC残留畜产品的关键 .实验证明 ,采用荧光光谱法直接进行测定 ,当以乙醇为溶剂 ,激发波长 395nm ,发射波长 5 1 4nm时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是5 .0× 1 0 - 8~ 2 .5× 1 0 - 5g/mL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 .2 38x+ 0 .463,相关系数为 0 .9936.对实验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1 7% .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和发展了高灵敏度测血浆中土霉素含量的HPLC方法.用VP-ODS(5um,150×4.6 mm)色谱柱,以乙腈:PBS=20:80(PBS:0.05mol/LK2HPO4、0.01mol/LEDTA、30mmol/L三乙胺再用HCl调节溶液pH为6.5该溶液即为PBS溶液)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1mL/min,以353nm为检测波长.土霉素在0.01ug/mL~3.00u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ug/mL,平均回收率为97.28%,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98%.本方法简便,分离度高,重现性好,检出限低,适用于血浆中土霉素检测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碱性降解和表面活性剂作增敏剂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土霉素的荧光法 ,土霉素和 0 .1mol/LNaOH反应产生具有更强荧光的物质 ,再加入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其荧光强度约增强 4.5倍 ,在 8.0× 1 0 - 9~ 1 .0× 1 0 - 6mol/L浓度范围内 ,其荧光强度与土霉素的浓度成正比 ,在尿液和血清中土霉素的测定有很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水溶性免疫佐剂在制备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单抗)中的应用效果。创新点:采用一种新型水溶性免疫佐剂,快速制备了分别针对4种农药和1种海洋毒素的高亲合力单抗,且其性能与以往采用弗氏佐剂获得的相应单抗非常接近。方法:本研究以4种农药和1种海洋毒素为目标分析物,采用一种新型水溶性佐剂与小分子抗原相互混合,直接对Balb/c小鼠进行小腿肌肉注射免疫。经过2~3次免疫后进行腹腔注射常规末次免疫,细胞融合后筛选出了相应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并鉴定了针对上述半抗原小分子的特异性单抗。结论:采用该水溶性免疫佐剂制备抗原注射溶液无需乳化过程,免疫操作简便,且对小鼠负面效应较小;虽然该处理小鼠产生的抗血清效价并没有像常规弗氏免疫佐剂带来的效价值高,但细胞融合后筛选得到有效细胞株的概率尚可;获得的针对目标分析物的单抗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都接近于以往采用弗氏佐剂获得的单抗。试验结果表明,该水溶性免疫佐剂适用于针对小分子化合物单抗的高效制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以检硫酸雌酮的含量.方法:首先合成硫酸雌酮-BSA,然后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硫酸雌酮的间接EUSA法.结果:建立了检测硫酸雌酮的标准曲线y=9E-5X+0.0998,该ELISA法灵敏度为0.69 ng.mL-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8%和10.3%,与孕酮、炔雌醇、睾酮的交叉反应不明显.结论:初步建立了定量测定硫酸雌酮含量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USA).  相似文献   

17.
正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典型实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其原理还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癌变等知识,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整个制备过程既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又具有特定的技术步骤,尤其是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案例描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片段一:提到单克隆抗体,就需要先回忆一下必修3课本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温故知新",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奶牛乳房线性性状主成分坐标图的绘制及分析。方法:选择安徽蚌埠蚂蚁山奶牛场,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220头,进行前房附着(x1)、后房高度(x2)、后房宽度(x3)、悬韧带(x4)、乳房深度(x5)和乳头长度(x6)等乳房线性性状主成分坐标图的绘制及分析。结果:1)在累计贡献率达85%以上的5个主成分中,F1、F2、F3综合反映信息量为56.4%,表达式分别为F1=-0.2828x1+0.5326x2+0.3483x3+0.2849x4-0.5663x5+0.3365x6;F2=0.4696x1+0.2665x2-0.1489x3+0.6043x4+0.4404x5+0.3565x6;F3=-0.3407x1-0.1619x2+0.4787x3+0.5421x4+0.2863x5-0.5028x6。2)分析信息表达式,F1称乳房容积因子,F2称乳房紧凑因子,F3称乳房适宜因子。3)在F1和F2,F1和F3,F2和F3构成的平面坐标中,x2和x6,x3和x4,x1和x6分别距离最近,可视为同类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一种检测水稻植物和传毒介体灰飞虱中水稻条纹病毒(RS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调查和检测以及预测预警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试剂。创新点:利用制备的RSV单克隆抗体,首次制备了能在5~10 min内快速、准确、灵敏、特异地检测水稻植物和灰飞虱体内RS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以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RSV病毒粒子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高度特异和灵敏的RSV单克隆抗体。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胶体金并标记一个RSV单克隆抗体,另一个RSV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抗体分别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和质控线,将吸水滤纸制成的样品垫、RSV免疫胶体金垫、结合有RSV单抗和羊抗鼠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依次粘贴到聚氯乙烯(PVC)胶板上研制检测水稻植物和传毒介体灰飞虱中RS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对田间样品进行RSV检测,分析试纸条检测RSV的有效性。结论: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2株RSV单克隆抗体(16E6和11C1),胶体金标记16E6单克隆抗体包被在聚酯膜制成的结合垫上,以11C1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抗体分别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和质控线,制成能在5~10 min内快速、特异、灵敏、准确地检测田间水稻及单头灰飞虱样品中RS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试纸条检测感染RSV的水稻植株和灰飞虱呈阳性反应,而检测健康水稻和感染其它5种常见水稻病毒的植株及其传毒介体呈阴性反应,且试纸条检测RSV感染水稻植物组织的灵敏度达到1:20 480倍稀释(w/v, g/mL),检测携带RSV单头灰飞虱的灵敏度达到1:2560倍稀释(单头灰飞虱/μL)。田间样品检测结果发现,试纸条检测结果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制备的试纸条可有效地用于田间RSV的检测,从而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诊断、监测预警、抗病育种、流行病学研究及科学防治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20.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贲门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贲门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上述结果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