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师,你看,这是谁扔的?”周五卫生大扫除时,一个学生指着垃圾箱对我说。我闻声看去,只见一个雪白的馒头,刚咬了没几口,就不知被哪个孩子扔进了垃圾箱。我心疼地捡起来,擦擦上面的灰土,问:“谁扔的?”“不知道。”清理垃圾箱的男生摇摇头。馒头在我手里越发沉重起来。我又想起了我在班会上的苦口婆心,制定的各项制度……唉,现在的孩子,饱食终日,不知稼穑,如何会体验到一个馒头的分量呢?我真想把扔馒头的学生查出来,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可是,我在这方面费的唇舌还少吗?第二天上课时,我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早…  相似文献   

2.
无心之错     
周一中午放学,我习惯地上餐厅转转,看看学生们就餐的情况。餐厅里一如往常,整洁而又有序。可在餐厅最边上的餐桌旁.我却发现有两个一高一矮的男生站着.眼圈红红的.正在抹眼泪。这是怎么回事?经过询问,原来这两个男生馒头没吃几口,就把它扔在地上。食堂的杨师傅见了,二话没说,从地上捡起馒头,悄悄地把这两个孩子叫到一边.当着孩子的面将馒头吃了下去。诚恳地对他们说:“其实今天的馒头做的才不错呢!扔了多可惜。”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两个孩子的眼睛却已噙满泪水。  相似文献   

3.
一次数学课中,我给二年级的孩子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光明小学二(1)班一星期收集废旧电池8个,二(2)班收集的是二(1)班的2倍,二(2)班收集废旧电池多少个?这原本是一道较简单的数学题,学生很轻松地就把它做出来了。可正当我准备接着往下讲题时,有一位孩子举手提了个“节外生枝”的问题:“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废旧电池呀?”我对这个孩子的勤学好问表示赞赏,但又认为这是个比较容易的常识问题,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班孩子。可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4.
这十余年来,经常有高中生或是他们的家长来问我:“为什么我(或我的孩子)读了十余年的语文,总做不好作文?高考了怎么办?写作有没有诀么办?写作有没有诀窍?”对此,我只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卡通、漫画,到了学校,读到四五年级,刚掌握语言这一工具,本应该好好利用这工具去读书。然而,老师不教他们去使用这工具,却反复研究、琢磨这工具,就像一把锄头本是用来开矿的,我们不去开矿,却专在磨那把锄头,把它镶了金边还换了玉柄。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孩子学了语文不去读书,却专门研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个…  相似文献   

5.
看着孩子迈入中学的大门,父母从心里高兴,孩子终于长大了。可面对长大的孩子,您是否想过:他还会像地去一样听话吗?会和您手牵手出去吗?会在您怀里撒娇吗?不,他们已进入到一个“半成年、半儿童”的特殊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自我意识更强,而且在心灵深处会产生叛逆。面对这一切,您做好准备了吗?任小艾的一些建议会带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给六年级的孩子上课,我问:“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班上五十几个孩子,只有七八个举手。我又问:“那你们可以把梦想卖给我吗?”几个孩子说:“可以,但是得看多少钱。”只有一两个孩子说不可以。我对他们说:“除了那几个不卖给我的,其他同学的梦想都可以拿去扔掉了。因为可以随便抛弃的梦想,不是你真正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怎么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一时感到很难回答。于是,我反问女儿:“老师知道同学抄作业的事吗?”“不知道”。“那他们父母知道吗?”“我哪儿知道?”孩子还告诉我,如果不让同学抄作业,有些同学就会不和自己玩儿;如果让他们抄作业又怕老师发现挨批评。看到孩子进退两难,本着“两弊相比取其轻”的态度,我教给女儿这样一个办法:别人抄作业你可以不管(不是这样的问题不该管,而是小孩子还不具备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绝对不能抄同学的作业,因为抄作业就像…  相似文献   

9.
教育三题     
“没收”掉的是什么小徐老师来找我,谈到一件事不知如何处理才好。原来他们班有两个孩子,买了一对玩具对讲机,课下不说了,就连自习课上都隔着远远的相互对讲通话。事情很快被老师知道了,对讲机也被拿到了老师那里。这使老师感到为难起来,她不知该怎么处理这对玩具才好:“没收”掉吗?于心不忍,孩子们实在太喜欢这个玩具了;还给孩子吗?又想孩子们不仅干扰他人,自己的学习怕也受影响不小。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又非常可敬爱的老师,同学们既怕他,又爱他。可是,有一天,同学们发现…  相似文献   

10.
教会孩子唱数,只是教会他记住了某个符号的名称,并不意味着孩子已掌握了数概念。“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儿童自己发明的!”“我儿子才一岁半,我就教会他从1数到10了!数得特流利!”“我女儿已经能从1数到100了!要知道,小家伙才3岁还不到呢!”常常听到年轻的父母们兴高采烈的交谈,在他们看来聪明的孩子已经学会数数,接下来就该教1+1=2、2+2=4等诸如此类的算式了。幼儿真的是这样被教会了数吗?他们真的明白了1、2、3、4的意义了吗?他们是否已真正具有了数概念?您不妨做个简单的实验:把10颗糖果放在孩子…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大人们常会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都十几岁的人,还啥都不会做!唉,长大了可咋办呀?”听到这句话,我相信任何一个小孩子都会很生气,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心中很是不甘:凭啥说我们什么都不会做?只因为我们是小孩吗?哼,我偏要证明给他们看,小孩自有小孩的能耐,他们不能这样小瞧我们!  相似文献   

12.
有次参加了一个中班下学期的圆形拼贴画活动。这是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老师设计了一份家长观察记录表.请家长们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在表格的最后有这样一些问题:“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你觉得这个难吗?什么地方难?”“如果下一次再做,怎样才能更好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就在于看看孩子的反思水平。一位外婆看着表格,很疑惑:“这么点小孩.他们会反思吗?”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4.
“爸爸,你不理解我”“不,我偏不那样”,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反抗声。父亲多半会生气,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然而转念一想,是否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15.
自重     
宋玉 《教师博览》2006,(9):32-33
教师节前几天,我无意中听到了两个学生的对话。一个说:“你准备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另一个说:“我不知道,我妈妈说这次要送件贵点儿的,现在我四年级了.争取这学期评上三好生。”“啊?”另一个孩子的话音中流露出了惊讶.“这和送教师节礼物有什么关系呀?”“哎呀你真笨!我妈说了,谁不喜炊好东西啊,现在的老师都这样.谁送的礼物重就对谁好。”那个学生很肯定地回答。“哦,是吗?可是我只用电脑画图做了一张贺卡,看来她是不会喜欢喽?”“那当然,没戏!”……听着这些对话,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回到家我想了很多很多.同时暗自做出了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美华人把孩子送到了当地的学校。谁知孩子第一天学会说的话竟然是“我要上厕所”。这使她大为恼火,一气之下,电话上与校长“刀兵相见”,但校长的一句话却把她给“噎”住了。校长说:“请你留心一下.你那5岁的儿子最常说的不是这样一些话吗?”需要当然是需要,问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一直是在讲台上“高雅”得走不下来,  相似文献   

17.
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听说“儿童阅读咨询师”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阅读?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阅读还需要咨询吗?”是的,儿童阅读不仅需要咨询,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在,许多父母面对市面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的童书时都面临选择的困惑。同时如何培养孩子终生阅读的习惯,如何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读合适的书等等,也不是想当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解答。  相似文献   

18.
几个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被数学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似乎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惯例或者说是很多教师程序化的处理方式,老师先问其中一个孩子:“你回家后不先完成作业,难道你的父母就不管吗?”孩子嗫嚅良久才小声说:“不常管。”老师有些动怒,接着问:“那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难道他们不知道你学习的重要性吗?”  相似文献   

19.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7,(9X):30-31
“儿童也懂心理学吗?他们离心理学似乎太远了吧!” 这肯定是很多人的疑问。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硝确地告知我们,孩子就是一个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20.
无须"检举"     
常听班主任自豪地介绍自己的“经验”之谈:要想知道班内哪个学生做了什么坏事,只要让同学之间相互检举……这种“方法”似乎有一定的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法是犯了个大忌。这是教师在利用学生的善良,培养一种不良的品质,揭别人短,搞得同学间不团结,往后何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再者,学生间发生的事情需要靠这种“检举”来发现,可见班主任工作的被动与失职。那是不是不用听孩子的话,光凭自己的“经验”就足够了吗?不。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心中装着每一个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真正用自己的爱心,听听孩子说什么,去感知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