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的目的却是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老夫子在这里强调"为己"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从对"读书"的不同理解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读书学习。如蒙学教材《神童诗》第一首《劝学》就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传统文化中的"读书"有多重含义,最常用的是指上学念书。例如《红楼梦》中贾政跟王夫人商议:"我想宝玉闲着总不好,不如仍旧叫他家塾中读书去罢了。"贾政训斥贾宝玉则说:"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贾代儒当着宝玉的面对贾政  相似文献   

3.
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只有让读书的感悟融入自己的血肉与精神,才能取其精华化作自己的智慧。朱熹主张读书要"切己体察",他说:"学者读书,须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这里的"体之于身"就是强调体验和感悟。所以我认为读书万卷,贵在感悟,在用心感悟中思考、体验和创造。在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多元阅读的引领应  相似文献   

4.
黄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 界》(见《跬步斋读思录》,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文 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 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 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 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 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 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 样,端正学者的目的。”后来经 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 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 全“拧”了。本意应该是,古代 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 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 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5.
程代展 《成才之路》2014,(1):I0001-I0001
正关于读书读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在读书,但可能效果迥异。"如何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lashow除物理学相关知识还修过音乐、东亚历史、法学、文学,甚至电焊。采访他的记者颇感疑惑,问他:"学这么多其他科目对物理学研究难道也有帮助吗?"他回答说:"我想是有的,往往许多物理学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学范围之内,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比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公园,都会有好处。这可以提高想象力。"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首先,就专业书籍来讲,我认为大约  相似文献   

6.
自己的声音     
[故事1]有一种鸟叫"百 舌",特聪明,学什么鸟叫都成, 就是不爱"动脑筋",所以它自 己没有"歌",只能老跟在别的 鸟后头唱……这故事,是老爸 给我讲的,他说我的作文就跟 "百舌"似的,老写些"作文选" 上别人仿腻了的文章。老爸还 说我害了"作文失语症",一提 笔,写出的就是别人的话…害 了这种"病",该怎么治呢?  相似文献   

7.
姚扶有 《班主任》2014,(2):13-13
正到一个朋友家串门,我刚进门,他的女儿就跑过来让我跟她一块读书。小姑娘说她正在看《上下五千年》,里面有些内容读不懂。我问,为什么不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呢?小姑娘很不高兴地说:"他们有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哪有时间跟我一起读书啊……"听到这话,我不禁为朋友感到遗憾。要知道,一个家庭的藏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诗中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有一间房子,虽然没有面朝大海,可也一样春暖花开。我这间房子叫书房,有书可读就是春暖花开。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杯清茶一本书,正如《我的秘密书架》中所说:"躲进书房,把门一关,就像是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我的教育人生就在"边读书,边实践"这六个字中慢慢铺展开来。边读书,边实践,我结识了魏书生、王晓春等教育大家,我的小书架上多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海子的诗中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也有一间房子,虽然没有面朝大海,可也一样春暖花开.我这间房子叫书房,有书可读就是春暖花开.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杯清茶一本书,正如《我的秘密书架》中所说:"躲进书房,把门一关,就像是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我的教育人生就在"边读书,边实践"这六个字中慢慢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10.
李菁 《考试周刊》2014,(51):162-163
<正>2014年4月13日,我到华龙区一中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老师的报告,高老师风趣幽默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老师倡导教师应该做快乐的读书人,下面谈谈我的体会。高老师说眼睛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或眼光,我认为很有道理。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对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趣味地带     
《家教世界》2012,(3):12-13
懒惰的青蛙一只路边的青蛙悠闲地在草丛中养神,突然听到有人叫:"老弟,老弟。"它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发现是田里的青蛙。"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田里的青蛙关切地说,"到田里来,每天都有昆虫吃,不但为庄稼除害,而且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路边的青蛙不耐烦地说:"我已经习惯了,干嘛要费神地搬到田里去?我懒得搬!况且,路边一样也有昆虫吃。"  相似文献   

12.
为何读书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常人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求学是为了自己,如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然而其言本意应为:古代学者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而如今的学者读书却是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知识渊博的外表炫耀给别人。仔细想想,我们究竟为何而读书呢?我想目的有三: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固然是为了求知,为了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把读书当成一件受益终生的事对待。书中的知识岂止千千万,要想尽入囊中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博学正需要多读书,即便有些书中之理一时无法顿悟,…  相似文献   

13.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古代文豪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学问     
一个既没有学问又不谦虚的博士在饭桌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等他走后,一个崇拜他的人问另一位同伴:“难道你不认为这位博士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吗?”同伴说:“在我看来,他可能有些学问,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学问的人会大叫大嚷。”学问  相似文献   

15.
<正>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无味,面目可憎。"要想使自己的面目不让人憎恶,那就需要美容。有人说:"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剂,你再化妆、再打扮都是要老的,唯有一样是让人不老的,那就是读书。"曾有学者提到读书的重要性。的确,读书是一种深层的化妆,特别对女性而言,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书     
《下一代》2007,(11)
读书是我的爱好。我读书,就像小鸟每天吃虫、吃米粒一样。他们都叫我"书迷"、"书痴"……反正乐在书中,叫去吧。我知道书是我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未来的书     
<正>2053年,我,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happier"的新书籍。为什么叫"happier"(意为"更快乐、更幸福"),当然是因为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又幸福的事!这种"happier"书的外包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普通的书一样,不过你不要失望,它有很多令你爱不释手的功能呢。不相信,那请你跟我一起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相似文献   

18.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19.
<正>我很喜欢历史,很喜欢《史记》里面记载的关于项羽的一个故事: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他小时候跟叔叔项梁学剑,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所以,我今天要讲的是:如何在学术上"学万人敌",怎样做最好的学者。一、做人要讲气,做学问也要讲气,做大的学问必须要有激荡性情的种子我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诲,喜欢背诵古诗词,也喜  相似文献   

20.
齐琦 《早期教育》2005,(1):20-20
今天,笑雨小朋友显得异常兴奋,一会儿跟筱月小声嘀咕,一会儿跟童童悄悄耳语,还不时地用眼睛瞟我几下.我断定她心里肯定有什么事,而且还可能与我有关.我把笑雨叫过来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小秘密,能不能告诉老师?"笑雨想了想,点点头,然后趴在我耳边悄悄说:"齐老师,我知道您的名字.""是吗?那我叫什么?""您叫齐琦."我紧接着问:"是谁告诉你的?""昨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碰到了一个阿姨,她认识你,知道你的名字.她跟我妈妈说,我听见了."她接着说:"我知道您的名字后,就想告诉我的好朋友.老师,您不生气吗?"我拉着她的小手说:"老师不生气,我上小学时,有一次,无意间从高年级的同学那里知道我们老师的名字,我当时的心情和你一样,觉得特别兴奋,对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