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改于2005年秋季开始在南通地区全面铺开,这次课改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对老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如何应对新课改,粗浅地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南通高职教育作为南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应市委提出的进一步"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南通教育对接上海"之东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适应城市建设需求。围绕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借上海职教思想之精髓塑南通高职教育之灵魂,制定南通高职教育深度接轨上海的具体规划,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背景下,江苏沿海三市尤其是南通在经济水平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南通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南通沿海经济发展的特点,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南通外语人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阐明目前南通外语人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南通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外语复合型人才开发与培养提供了一些对策,提出了ESP教学模式,以满足南通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沿海开发是南通高职教育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是促进自身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目前在经费投入、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与沿海开发的产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根据南通区域经济发展和沿海开发的特点,结合南通高职教育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期更好地为沿海开发培养优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南通地区经济对高职教育的需求,指出了南通地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突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瓶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南通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通人民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为南通市中小学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形式、加强了思想引领。将南通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中小学教育,建构南通特色红色情境教育模式、打造系列红色研学活动课程、融合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内容,可助力南通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南通红色血脉的赓续。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的强弱。由于长江的阻隔,南通在上一轮经济增长中相对滞后。随着苏通大桥的即将建成以及洋口、吕四深水港口的建设,阻碍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必将给南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对南通物流现状和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通发展现代物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南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被纳入服务贸易范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给南通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进程、壮大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改善投资主体结构方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市场竞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提出了挑战。只有在构筑高水平的一流师资队伍、改革教学与培养模式、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和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进一步推动南通高等教育的跨越武发展,加速提高南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大学如何实现快速融合、深度融合,发挥综合效应,步入快速、和谐发展之路,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课题。南通大学是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的,合并近3年来。学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谋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求和谐发展。以创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为目标,确立了“以整合打基础,以发展求稳定,以改革带融合,以评估促提高”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教学工作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苇甄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5-130
地方教育和地方、地方人的关系,是地方教育文化研究的中心课题。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也是南通教育的文化标识。南通教育之乡和近、现代南通城适以相成、共生共荣;南通教育之乡和南通乡人的品格相辅相成、共同冶炼。自觉反思南通教育和南通城、南通人的文化关系,是加强教育之乡建设、不断推动城市改革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1.
南通教育是江苏教育的高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2005年5月22日下午,《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举行。这是《江苏教育》理事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正式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和江苏教育报刊社的领导、《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代表、《江苏教育》编辑部的有关同志共计约40人,齐聚南通,共赏南通教育的美景,并对南通教育现象进行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南通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服务业在地区GDP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中趋于主导地位,对文科类人才的需求结构和数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南通职业大学的文科类专业设置虽然符合"十一五"规划中显示的南通地区对人才类别的需求,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由学员到职员的"无缝对接",表明以就业为导向的文科类教育和教学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3.
黄枫 《教育》2013,(27):28-2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2007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对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育布局做出重大调整,南通市第三中学与南通中学依据"优势互补、人员互通、资源互享"的原则开展联合办学。自南通中学与南通三中联合办学以来,南通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大大提升了南通三中的办学质量,有效地提高了两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联合办学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联合办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两校教师在这个联合办学新型教育科研的  相似文献   

14.
陆平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0-124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与南通教育文化密切关联:她在教学中注重撷取南通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开发"野外情境课程",成为情境教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建离不开南通教育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南通教育文化的内涵。厘析其间的关联性对于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土教育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袁岗 《中国培训》2001,(9):31-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部分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 ,加大了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 ,因此企业对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 ,南通市机械职业培训中心自2000年以来 ,先后与南通航海机械厂、南通天生港电厂、南通锅炉厂、南通中集顺达集装箱有限公司、南通冷冻设备厂等企业联合开办了车、钳、涂装、造型、电焊、冷作等工种的初、中、高级技术等级培训班 ,培训近700人次 ,获职业技能证书率达97 %以上。同时 ,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培训 ,使培训中心在师资、教学设备…  相似文献   

16.
将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 1H"分析方法运用到南通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中,根据南通理工学院办学实际、应用型本科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全程开放,协同共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南通理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并对同类院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南通,素有“江海明珠,风水宝地”之称。本世纪初,南通的张謇即以“父实业,母教育”的观念为先导,创办“女红传习所”,首开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之风。百年回眸,弹指一挥间。1995年,南通人以探索者的胆略和睿智,创业者的雄心和坚韧,对南通中等职业教育进行重大整合,在原有的南通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南通职高、南通虹桥一中、南通纺织技校的基础上组建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江苏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南通职教“主体”的南通中专,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续写南通职教的新篇章。一、以人的发展为本,优化职业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100年前,江苏南通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了民立师范学校,开创了我国用近代教育方式培养新式师资的历史新纪元。上世纪80年代末,南通海安人实施教育协作、知识扶贫、智力支边,谱写了送教育、启智力、助脱贫,民族连心办教育的辉煌篇章。此举,曾受到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民委、国家教委的表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陆续做过多次报道。在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海安人又与云南、贵州、陕西、四川、新疆牵手,踏上了西部智力开发新的征途。  相似文献   

19.
记者:近几年来,南通基础教育以质量和效益闻名于省内外。请问王局长,南通教育走向成功的路径是什么? 王建明:我感到南通基础教育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坚持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修正教育工作的目标,坚持从南通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南通特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宝国 《文教资料》2012,(21):148-149,15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近代教育家张謇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对张謇教育思想与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很少研究。鉴于这种背景,本文将从张謇教育思想研究视角入手,探讨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结合南通实际,对张謇教育思想进行再实践,以此扩大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范围、提升南通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