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体流别论     
“文体”包括体裁、语体和风格3个层面。中国古代文体类别繁多,因为文学尚未自觉,故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混为一谈。随着文学观念的逐渐明晰化,文学文体的语体特征得到强化,形成“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现象。古代中国文体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的功用,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划分主要是借鉴欧洲的观点。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分化和融合的过程中,因而文体学的研究也应在分门别类的同时注意综合归纳。文体划分应以文本的“大语境”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早在《诗经》、楚辞的创作时期,就有一定的模拟创作的迹象。两汉时期,在赋的创作中也表现出模拟创作的倾向。魏晋时期,模拟创作的创作风气进一步兴盛,对魏晋时期文体论的发展成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时人进一步关注文体的特征;开始辨析文体的源流;相近文体被区分开来,也出现了按体选文的文集。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散文颇具谈话风格,在呼吁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今天,读来更觉像挚友在耳边轻轻诉说。是什么让他的散文具备了如此风采?本文选择了周作人散文与英国随笔的比较这个视角,试图从文体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文体特征所呈现的生活态度出发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已的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论论争的一极,"文体净化"论强调散文文体的纯洁性、独特性,它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文体的历史演变、五四散文的创作传统及五四散文理论思想的发展,它的目的旨在维护和强调当代散文的艺术标尺。不过,倡导者在对艺术散文文体进行规范时,还应及时把握90年代散文母体中新的成长点——思想随笔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创作中常常会出现破体为文的现象。考察其原因是文体自身发展、社会诸因素影响、创作主体活动三者合力的作用。从文体自身规范出发,可将破体为文的方式归为以下三种情况:(1)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2)一种文学体裁借用他种文学体裁的结构要素进行创作;(3)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进行杂交。破体为文不可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7.
以《尚书》与《诗经》文体分类的生成过程为例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一种生成方式 ,即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原初形态无疑是以不同的“言说”方式作为分类标准的 ;当一种“言说”方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确认为某一“类名”以后 ,与这种“言说”方式相对应的文辞方式就形成具有特定文体形态特征的文本方式 ;于是人们将文本方式相类似的篇章类聚到共同的“类名”之中 ,“以类相从”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文体 ,从而形成一定的文体序列。经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 ,文体分类的社会性特征深深地蕴藏于文体的文本方式之中 ,并由文体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其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文体、语言和外语教学之间关系密切,文体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培养文体意识的方法,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得体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在文体形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创新态势,它表明杂文创作主体艺术上的日渐成熟。这种成熟就创作主体对文体形式的处理把握上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其它文体形式的借鉴与融合更直接、更完整;二是对其它文体形式的借鉴更能反映作者艺术追求上的自觉;三是对其它文体形式的借用获得了超越形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析英语广告文体的词汇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萍 《职大学报》2006,(3):76-77
随着我国加入WIO,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外国广告大量涌入,我国国内的企业也要开拓海外市场,如何理解和运用广告文体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从词汇角度出发,探讨了广告文体本身所独具的词汇特点,希望能对理解广告文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人生文学是一个泛化的不具原生性的概念,但人生与文学关系的新的关学建构是实现中国文学观从古代。“致君尧舜上”的教化正统观走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的标志之一,由“人生文学”衍生出的不同阐释和理解贯穿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演绎出现代文学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是能体现中国现代文论之现代性与本土性特色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2.
刘绍信先生的《当代小说叙事学》是在对当代小说文本的大量研读的基础上来把握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历史的,这种在叙事学意义上进行的理论与文本的结合研究非常有意义;其次,在方法论上,《当代小说叙事学》所传达的批评方法对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范伯群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在2000年和2007年分别出版了《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两部文学史著作。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一方面在编写体例、观点论述和文学现象的成因上均加强了史识整合,论述更加严谨和清晰;另一方面在作品细读、资料征引和图像配备上显得更加完备和细致,增加了论述的说服力度和感性色彩。这一所谓的通俗文学研究"二期工程"显示了在通俗文学研究上走向纵深、精益求精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建构通俗文学与新文学"比翼双飞"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既是选择了一种文体形式,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与报纸周期性相一致的分载形式,更是选择了一种古老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张恨水采用章回体在报纸上连载,凭借他的艺术才情成功地避免了报纸连载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与生俱来的弊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萧统出自汉晋经学传家的兰陵萧氏,其贵为梁武帝萧衍长子,且自幼聪慧,酷爱读书,极富文学天分。所有这些,都使得其所编著的《文选》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极具思想、文学价值。文章以《文选》的编著原因、文体分类、选录标准等基本情况,来了解和研究萧统其人及其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往往以某种史观为主导,选择和汰除历史对象,建构出清晰流畅的文学史叙事。但是,这种当代文学史的客观、真实、可信品质日益受到怀疑。编年史体例不凸显史学主体在历史编纂中的宰制作用,不损害历史本体的客观性和丰富性,比较接近历史的原初状态,可以重建人们对历史的信任,因而在世纪之交成为一种应运而兴的文学史范型。同时,编年史体例注重辑录史料,推进了当代文学的史料学,有助于维护和巩固年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科。但是,传统的编年史琐碎散乱,缺乏历史叙事必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吸纳众长,重建现代版的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范式。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世纪末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的诞生发展到现在,报纸文艺传播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从最初的附属地位发展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艺作品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发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文艺的创作门槛也得以降低,大大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虽然报纸文艺传播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从军营到报社再到出版社,从战士成为记者、诗人与编辑、旅行家、传记作家、报告游记作家、出版家与社会活动家。张克的文学/文化编码系统是动态发展的,这与他的文学/文化意识的深化同步进行。最终形成了他始终立足于贵州领域、建设文化家园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台阁体指馆阁作家的文风,是以职缘论;茶陵派指李东阳提拔影响下的文人,是以人缘论;复古派指倡导诗文复古的作家,是以文学主张论。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阁,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台阁体之一种;复古派中有很多人出于李东阳之门,因而又可以说复古派的文学主张为茶陵之别调。从台阁体到茶陵派再到复古派,文学思想在寻找着革新的道路,但始终未能创造出新变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从上古文学发展到中古文学 ,出现多方面的转型。一是由奠定原型到确立范型 ,中古是各种文学范型的确立期 ;二是从象征型到古典型 ,中古文学追求的是隐秀相兼的理想风格 ;三是从多极分立到多元一体 ,中古文学呈现的是多元一体的格局 ;四是由自发到自觉 ,中古是文学自觉期 ,这种自觉反复出现 ,体现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