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是乔巧。我很喜欢读书,还喜欢书法,我觉得把字写得端端正正的很漂亮,别人看了赏心悦目,自己看了也感觉很舒服  相似文献   

2.
半夜猫叫声     
前不久,女儿心血来潮地参加了一个什么书友会,时不时买回来一叠叠的书,高高地垒在写字台上,也没见她好好翻一下。问她,她回答得很干脆:没时间看呀。我不由想到我学生时代的读书生涯。可以说,读"闲书"是我仅次于看电影和踢足球的第三大爱好。我有个绰号叫"大头"的好朋友,他的妈妈是单位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他总是拿来一本本  相似文献   

3.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4.
于书杰 《成才之路》2012,(14):13-I0008
正在与同学们的反复接触中,我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都在问"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要叫我说文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妙的作文写法,写作是硬功夫,功夫不到家,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硬功夫实际上就是关于写作的一些基本功。我个人认为,要想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就要做好三件事:读书、观察与思考。打个比喻,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要有血肉,有骨骼,有灵魂。我认为只有通过认真读书,才能使所写文章有血有肉;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确立文章的骨骼;只有通过缜密思考,才能使文章获得灵魂。如果脱离这三个过程想写好文章,那么恐怕要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5.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读书,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些怕写作文,写作差的同学,往往不爱读书。可也有一些同学书读了不少,写作水平却老是提不高,难道读书对他的写作没有帮助吗?从与这些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读书不得法,读和写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怎样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呢? 一、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从书中学习语言 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吸收语言的过程。优秀作品往往具有用词规范,描写生动的特点。为了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就不能仅仅只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由于写作能力是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看一篇佳作、读一本好书时就要让学生想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语文教材有个口语交际活动“小烦恼热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谈得很多,兴致很浓,话题很广泛,看起来一节课是难以解决的。于是,我请学生们把自己的小烦恼都写下来。作业收上来了,59位学生写了100条烦恼,我看了很感动。我想:谁说孩子们小?谁说孩子们无忧无虑?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吴非 《生活教育》2010,(3):69-69
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评语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习”,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可是我一向反对“刻苦学习”,反对“发愤读书”,更不用说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之类。看从古到今有关读书学习的种种说教,我终于有所发现:原来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落后,乃至于文化文明的落后,很可能与中国人把读书学习当作苦事有关。  相似文献   

8.
屈红霞 《班主任》2010,(5):39-48
本期讨论的案例 快毕业了,我发现学生的心态特别浮躁,很多学生不读书、不听课,甚至还抽烟喝酒。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烦躁。还有些学生说,老师,您就别管我们了,就剩几天,您让我们放松放松好不好?我很着急,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可是班上学生这么浮躁,怎么办呢?(江苏唐宏提供)  相似文献   

9.
石评梅老师常在课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亲切和蔼地教导我。她说:“从你的作文里看到了你的遭遇,也看出你的性格和写作能力,好好写吧!”还说:“要想写好东西,就要做到‘三多’:多看、多读、多写。看,是看社会,看人生;读,是读书;写,是练笔,熟能生巧啊。”她还说:“你可以写你那个封建大家庭,但你更应该把视野扩大一些,多看看社会的各方面。这样,你就会明白的更多,也就不会光为你母亲和你自己的不幸遭遇流泪了!”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教导啊! 我还天真地问:“您和庐隐女士,还有冰心女士,都是我佩服的作家,可是,你们出书、发表文章,干嘛要在名字后头加上‘女士’两个字呢?”石老师没明白我问这话的意思,就说:“我们本来就是‘女士’嘛!”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的学习时好时坏?苦恼的刘凯:我很想做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但我学习时没有耐心,成绩总是时好时坏,每次下决心好好看书时,只能坚持几天,就又回到老样子了。我很苦恼,帮帮我吧。心雨老师: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接下来就看自己改正缺点的决心有多大。只要有恒心,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你最好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踏踏实实地执行计划。相信靠你的努力,你会成为优秀的好学生的。痛苦的菲菲:我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还说要离婚,我很害怕。就要中考了,我却难以安心读书。我该怎样才能让我的…  相似文献   

11.
一看学生是否想写施教之功 ,贵在激趣。有人说“兴趣是火种”。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中 ,就要看学生是否想写。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 ,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 ,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 ,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 ,长期下去 ,就会厌倦写作。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开学第一天我走进201班,发现讲台旁边坐着一位戴眼镜的新同学,他的课本上端端正正写着“张晨阳”三个字。我夸赞了一句:“张晨阳,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啊!”他笑了,很开心的样子。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大家说说自己的寒假生活。有的说跟爸爸妈妈去看电影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年,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一家有钱人家教孩子读书,东家很小气!每天只有萝卜一个菜,先生很不满意。一天,东家要考查学生的功课,吃饭前,先生嘱咐学生说:"你看我筷子夹什么,你就对什么。"学生应允。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 《教育文汇》2013,(15):26-26
很多人说,孩子天天都在读书,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呀!其实,这些书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汁,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他肯定发育不良。他应该在两三岁之后甚至更早就要开始自主进食。  相似文献   

15.
说起写品德评语,有些当班主任的老师,往往提笔就写上“学习认真”,“劳动积极”,“爱护公物”等等。自然,这些话并未说错。可是,笼笼统统,老是写这么几句,学生看了无所得益,家长看了也不满意。记得清代李笠翁有句话,叫做“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勿使浮泛。”这是对文艺创作说的,但对教师写品德评语来说,倒也很适用。品德评语应当反映出学生的个性来。比如说,写一个学生的优点或缺点,就要写出他较为突出的一点,切忌面面俱到,用千  相似文献   

16.
说说我     
看,那个小女孩是谁呀?她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嘴唇,圆圆的脸上全是微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她就是我——王宁。我是一个脾气倔强的小女孩,不信你瞧瞧吧。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小伙伴们都说玩跳绳,而我却要玩捉迷藏,小伙伴们都不同意,我一看就哇哇大哭起来,还一边哭一边跺脚,嘴里说着:“我就要玩捉迷藏,呜——呜——”小伙伴一看都慌了,连忙答应了我,这时我才笑了。当然,现在我已经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了。我的爱好很广,唱歌、跳舞、旅游、游泳我都很喜欢,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为了读书,我常常废寝忘食。每到…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与看光盘以我个人为例,前四十年,周末的主要活动是读书,读书给了我对于生活的发现、感触、理解与方向,读书充实了我的青春,读书满足了我太多的精神需求。后三十多年,读书占我周末活动的第二位,更多的时间是看电视、看电影等。很简单,多媒体的音像传播,更生动,更真切,更直观,更省脑力与目力,更能满足感官的与观赏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多媒体接受作品,而不是通过专心致志的阅读,以至于不断有人宣布文学正在衰亡。同样正确的,而且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夜话作文     
一有位学生很虔诚地捧着他写的作文给我看,还求我指点一二。我直说:别急,别急,我还在思考。学生不解。我解释说:我拿到你的文章,也不能因为我是老师就可以说三道四。何况,这篇文章还是全班所有同学都写的作文,我也得仔细琢  相似文献   

19.
首届中学生评书活动揭晓了,很好。全国中学生中有两万多人投了票,还写了读后感,这是很不错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不要光捧着两本课本。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就要读书死,那样是培养不出人材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了一篇课文之后,到底学到了一些什么,如果单凭作业本很难得到真实的反馈。我们可像教师写教学后记一样,让学生写一些课后记,学生及时总结学后所得,以便老师了解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及时弥补缺漏。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样做很有实效。一、要注意课后记与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区别。读书笔记一般重在做摘记,而少体会;读书心得重在谈体会,而少内容的摘记。应该说,我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