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学反讽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作为一种辞格,早在古希腊喜剧中就有妙用,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及文学批评手法,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蔚然兴起的。文学反讽命题的建立,在对一些重大而棘手的文学现象的把握上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视野。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不仅在微观语言修辞范围使用了反讽辞格,更主要是在小说的结构上,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与展开上,把反讽作为一种宏观意味的文学创作原则,妙用命运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等诸种文学反讽手法,使这部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斐然,因而奠定了哈代在世界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的构思非常独特,作者运用了反讽叙事手法,揭示了作者在喜剧中不得不隐藏的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作品透显出惊人的现代性。文章欲探讨《爱的徒劳》这部喜剧的三种反讽:戏剧题目与文本之间的反讽,戏剧人物禀性与其剧中行为之间的反讽,戏剧本文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反讽。凭借反讽,作品彰显出深刻的现代性:消解人生意义和神圣爱情的叙事倾向,虚无人生与执着于肉体生命的荒诞性,以及沉醉于本能爱欲中的无能为力感。  相似文献   

3.
饶玲芳 《考试周刊》2014,(57):51-52
反讽是西方文论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艺术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许多反讽名篇。有效运用反讽手法,对于塑造作品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反讽的概念及其作用,探讨反讽手法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骆谋贝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1):61-63,77
简·奥斯汀历来被人们称为十九世纪初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爱玛》更是奥斯汀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反讽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在创作手法上的显著特色,包括语言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性反讽。通过多重反讽手法的运用,奥斯汀批判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和婚姻现状。  相似文献   

5.
王芳 《成才之路》2010,(29):39-39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她的反讽艺术。即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反讽效果,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增强反讽魅力,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反讽力度。这三种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意味,让人遐思不已。  相似文献   

6.
《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具有哥特色彩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酒桶》有效地运用了反讽的叙述手法;通过文本分析,笔者在这篇小说中发现了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三种反讽类型。这三种反讽的运用产生了显著的美学效果,有效地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复仇、恐怖、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在其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午餐》多处用到反讽手法。本文分析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反讽手法在该小说里的具体运用,旨在揭示反讽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反讽手法的高超运用技巧。在早期的重要作品《死者》中,乔伊斯糅合了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以揭露爱尔兰人灵魂的僵化和麻痹。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服务于作品的表层文本,为主题的展示起了铺垫作用;而结构反讽产生于“死者”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故事的深层主题。表层反讽和深层反讽的交错使用赋予了文本意味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讽刺幽默的语言、反讽手法的运用、悲喜剧因素的融合三个方面对《天堂消息》喜剧特征进行探讨,从理论来源和创作实践两方面阐述了戴维·洛奇喜剧小说风格的形成,从而认识作者对喜剧性本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0.
高万隆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4):44-46,49
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主要的主要特色。虚实手法贯穿整部喜剧,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其特点是虚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该剧的虚实手法主要表现为情节线索的虚实、喜剧场景的虚实、心理表现的虚实和人物关系的虚实四个方面。在该剧中,莎翁的虚实手法运用,娴熟自如,多姿多彩,相映成趣;既丰富了剧情,也增添了浪漫氛围。该剧虚实相生的枢纽是超自然力量。显然,莎翁虚实手法的运用与其喜剧浪漫艺术和喜剧理想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11):29-31
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叙事基调是反讽的,它的叙事中充满了“创造性的讽刺意识”。在小说中作者将词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叙事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巨大的反讽张力.旨在揭示这样的主题:人性的黑暗具有普遍性,人类的暴力与杀戮源于人类自身中的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尤其是把西方叙事学中的“反讽”手法运用到鲁迅小说研究中。本文主要从结构反讽、性格反讽、言语反讽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借助反讽手法悉心雕凿的诺贝尔文学精品.本文拟从命运反讽、结构反讽和互文性反讽三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反讽艺术,并揭示了其人性邪恶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是20世纪以来较为著名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反讽小说之一。"老大哥"形象、新话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反讽意味。反讽手法的应用,增强了语言的讽喻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反讽的视角阅读当代小说,寻求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与意识的交流,从而形成共鸣,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福翩翩》,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相邻家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两对夫妇情感世界的曲折变化,给读者以一种巨大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的题名“福翩翩”,既是对它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是对其中一个典型画面的形象描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分析了反讽在言语层面和主题层面的运用实例,深入剖析了由反讽手法所揭露出来的社会现实,该文对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反讽手法以及进一步研究欧.亨利的其它作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反讽的视角阅读当代小说,寻求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与意识的交流,从而形成共鸣,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福翩翩>,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相邻家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两对夫妇情感世界的曲折变化,给读者以一种巨大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的题名"福翩翩",既是对它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是对其中一个典型画面的形象描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中的反讽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并研究其运用反讽的主要目的是用新的眼光看待历史,建构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刘震云写实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1)刘震云写实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2)其作品反讽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蕴涵的内在精神,以此对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反讽是小说创作中倍受作家青睐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针对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人物塑造、主题,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反讽。认为反讽在该小说中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恰似一条将小说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链条,将本似存在对立的内容和形式契合得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