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最高,过分干涉保护得分其次,偏爱被试得分最低;在共情能力量表及各维度中,共情关心得分最高,个人痛苦得分最低。(2)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个人痛苦、共情能力上得分差异显著;是否有留守经历的医学生在共情关心、个人痛苦、共情能力上得分差异显著。(3)情感温暖理解与观点采择、共情关心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痛苦呈显著负相关;共情关心与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均呈显著负相关;偏爱被试与想象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为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对其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影响,随机抽取无锡大学新生志愿者129例和非志愿者123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志愿者的E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在IRI-C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女性志愿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志愿者的想象和同情关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不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拥有外向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训练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意志品质量表,对参加心理行为训练的3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干预组在前测、后测中,其果断性因子、自觉性因子、自制力因子和总均分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坚韧性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对照组在前测、后测中,各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在及时后测中,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意志品质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均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在长效后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自觉性因子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研究》2018,(2):88-93
对大学生情绪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筛选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分为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利用合作开发的虚拟现实心理放松训练系统(VRPsyRIS)对实验组进行干预,每周2次干预,实验共进行4周。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前后得分差异。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情绪改善显著,对照组情绪无明显改善。虚拟现实心理放松训练技术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可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共情是发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包括情绪感染、同情关注以及观点采择共情三个层次,涉及"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两个过程,是利他行为的直接动机。儿童的共情发展遵循一定规律并在性别和情感类型上有不同表现,发展儿童的共情有助于促进利他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台湾学者吴静吉等根据Davis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修订而成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江山二中教师的共情能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教师共情能力总体上居中等偏上;初中女教师的幻想力水平、身心忧急水平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教师,初中女教师的同情关怀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其观点取替水平、幻想力、同情关怀、身心忧急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在观点取替、幻想力、身心忧急及共情总体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同情关怀水平随教龄增长而提高。对策与建议:师训部门要加强教师共情技术培训,加强新教师职前职后的共情能力培养;学校、家庭要重视中小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研究初中教师共情能力特点。采用台湾学者吴静吉等根据Davis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修订而成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江山二中教师的共情能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初中教师共情能力总体上居中等偏上;初中女教师的幻想力水平、身心忧急水平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教师,初中女教师的同情关怀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其观点取替水平、幻想力、同情关怀、身心忧急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在观点取替、幻想力、身心忧急及共情总体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同情关怀水平随教龄增长而提高。建议师训部门要加强教师共情技术培训;加强新教师职前职后的共情能力培养;学校、家庭要重视中小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SCL-90和同一性状况量表,对498名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同一性存在显著差异,在SCL-90测试中9项因子有5项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需参照其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微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以独立学院和普通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和冲动性紧张因子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总体差异都不显著;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成熟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疑心与妄想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均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应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装大雷 《大学生》2015,(7):70-71
共情(empathy),有的也翻译成"同理心",指的是能识别和感受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从进化上讲,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共情是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并且该种能力存在巨大的个人差异。有的人几乎无共情能力,比如自闭症患者,他们在感受和解读他人的情绪上存在障碍,从而几乎无法社交;而有的人却饱受"共情"之苦,比如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只是看到他人受到伤害就能切身感受到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32名具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随机抽取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16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进行了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得分无差异(t=1.464,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后测的得分上达到了明显显著差异(t=-3.411,P〈0.01);实验组在前、后测的得分比较上达到了极其显著差异(t=3.388,P〈0.001),而对照组在前、后测的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t=0.000,P〉0.05):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民办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的特点,本文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148名学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学前师范生的共情能力不存在年级差异,但同情关怀和身心忧急两个维度却表现出年级差异;(3)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不存在独生状况差异,但农村生源地学生的同情关怀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针对学前师范生共情能力的现状特点,为了提升其共情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应用SCL-90进行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量,干预措施为五天的拓展训练活动.结果:经过拓展训练干预后,实验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降低显著,与干预前差距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共情能力在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关系间所起到的调节效应,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和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对60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共情能力与友谊质量三者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在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存在着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有着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教学效果。方法20名选修大学生为实验组,匹配20名大学生为控制组,以实验组主观幸福感数据变化和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结果实验组主观幸福感量表各维度在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课堂教学评价各维度均分高于4.00(1—5评分)。结论本通识课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行动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从班级授课制的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广东省T独立学院为例,分别分析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班级教学与合班教学的优缺点。同时,针对班级教学与合班教学的不足,从教师和学校层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试验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训练观察,并对训练前后的心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健康评价各项指标得分上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比较而言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被试在躯体化、焦虑、自卑、社交攻击、冲动、偏执、依赖七个维度上达到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定向运动训练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