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众传媒构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中国书法对传媒环境的“适应”导致当代书法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报刊、电视、网络三种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艺术新媒介的出现为书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书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了大众传媒时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不可避免的发生着日益密切的关系,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书法的传播。文章试图考察当代书法在传播方式上出现的新现象,指出其速度快,范围广,容量大,处理简便,平民化,互动性等特点。此外,网络还影响着书法教学、书法活动的进程和书法批评等方面。使得书法教学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展赛评审更加公开,书法批评更多的体现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并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而"微"是当代新媒体最具突出意义的新特点。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节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的商业利益新机遇促使了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但微传播在彰显其巨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碎片化、思想肤浅化和精力分散化等个人风险。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读了《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9年第2期"互联网+:书法教育的当代实践"专题的系列文章,我深受启发:"互联网+"书法教育优化书法教育的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书法师资短缺的困难,并提高学生书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就一定能将"电脑"对于"书写"带来的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手段,丰富书法教育的途径和内涵,给书法教育带来崭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传播事业带来了深刻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无疑又是一柄双刃剑。当我们在对网络传播唱赞歌时,冷静的人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好这把剑,更多地为人类谋福利。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健康传播带来新的契机.网络媒体由于其“多元互动性”、“实时性”、“渠道容量丰富性”等特性,对传统健康传播的议程设置产生实质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健康传播议程设置的机制、特性;并对当前网络健康传播议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带来更加完善的网络健康传播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总数跃居世界第一,这使得政治舆论传播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互联网给国家政治舆论传播控制带来难题,也带来机遇。互联网是国家控制政治舆论传播的"双刃剑",运用得当就能发挥其积极功能,成为稳定政治舆论的工具,反之,则会催发集体行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信息传播弊端及其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繁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空前自由与社会控制相冲撞,形成了较鲜明的对立性,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治理,给人类原有的社会传播的治理经验,带来了挑战,在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点和重要性之外,更要深刻认识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艰巨性,应对这一传播现象的缺陷进行深刻研究、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治理措施,使其朝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蕊 《考试周刊》2014,(51):100-100
在当代社会,社交网站凭借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和媒介环境优势迅速占领社交世界的大片江山。本文主要论述了社交网站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功能,分析了社交网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所形成的媒体融合传播新生态,不仅给传统媒体,也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对这些挑战做了简要梳理,并且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分析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进而探索和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具有深层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视觉传媒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书法作为我国一项传统文化艺术,一直被视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平面设计是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物,它对现代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两者在文化精神上的融合,是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在当代拓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南齐王僧虔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作为书法关学范畴体系而确立。文章论述当代书法关学范畴神采与形质研究成果,分析了当代书法美学研究从个别范畴的微观研究走向宏观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在“神采与形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当代书法的审美评价体系,使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折射出当代社会多元的文化气息,给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避免古代书法理论与当代书法实践相脱节,促进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方式的继承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传播学研究的三个领域:控制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对网络传播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对传统传播方式,主要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继承超越和。网络传播动摇、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的地位和形式。它运用丰富的符号。实现了传播的多媒体化,特别是网络语言更是对传统传播符号的革新与超越。网络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受互动,并呈现大众传播与受众窄播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现在所见的古代诗文墨迹,人们基本将其当作书法艺术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代文人无论是记言记事,还是作诗作文,其书写的墨迹原本是应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借助文字予以彰显。从作者书写的动机和书写之后形成墨迹的功能来看,这些墨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次古人将字写得好看些;再次由于印刷技术和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出现,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它最初的文本——书写墨迹,则被当作另一种审美形式——视觉艺术了。因此,当代所谓书法艺术,自作诗文甚少,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亦基本不读文字而只看墨迹是否"好看"。如此以来,书法的文化性、文学性日渐式微,其形式美感日益流行,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交往为青年大学生开展人际沟通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由于网络的双面性,同时又存在和出现了弱化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趋势和现象,本在分析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和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弱化表现的基础上,结合青年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Web 2.0不仅是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更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交流的理念。Web 2.0环境下,网络信息交流在信息源、信息发送主体、信息交流方式、交流效率和信息组织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Web 2.0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变化,为网络信息服务乃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因特网上的新闻传播在产生极大的同时存在着四个问题:第一,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跨国性质和数字化特性,各国的立法监管效果有限。第二网络新闻传播的跨国性质因为化的异质性造成交流隔闵进而引起化冲突。第三这汉语新闻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比例极小,不利于民族化的继承和发扬,第四,刚才新闻传播在我国的受众总数和涵盖范围极小,网络新闻传播符合人类社会化传播的发展规律,网络媒体只有整合传统媒体失和能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